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四大主要运动症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普遍性及其在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便秘已成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主症状之一,超过70%的帕金森病病人会出现便秘[1],且呈顽固性、反复性特点,严重影响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止颤汤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李如奎教授治疗帕金森病30多年的临床验方,疗效显着[2]。据国内多项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及老年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疗效[3-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比分析单用止颤汤、止颤汤结合针刺以及服用西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帕金森病人便秘症状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病人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5]。便秘的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排便时间延长,2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严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粟,可伴有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帕金森病及便秘诊断标准;②病人治疗前1周已停用所有对胃肠运动功能有影响的药物;③近1个月内查大便常规和大便潜血试验无异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纳入西药组者,病前无半乳糖血症,对乳果糖无过敏。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各种帕金森综合征;②伴有消化道本身病变,如肠息肉、肠结核及肿瘤等;③合并感染、中毒及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消化道不良反应;④针刺组排除过敏体质或对金属过敏者。

1.4 一般资料 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87例帕金森病伴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西药组,各29例,3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注:3组各项比较,P>0.05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止颤汤治疗,同时配合肠三针[6](天枢、关元、上巨虚)针刺穴位;对照组单用止颤汤治疗;西药组单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14 d、30 d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时间点进行随访,比较3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并详细记录采取上述3种治疗方案后病人第1次通便时间。治疗期间嘱咐病人采用纤维饮食,禁食辛辣食品,保证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1.5.1 止颤汤 组方:生黄芪30 g,白芍30 g,丹参12 g,知母9 g,钩藤15 g,升麻9 g,虎杖15 g,枳实10 g,火麻仁15 g,瓜蒌子9 g,野菊花9 g。服用方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4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1.5.2 针刺方法 选穴: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虚),双侧同时取穴,病人取仰卧位,采用1.5寸(0.30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所取穴位进行严格消毒,以消毒棉球夹持针身,用弹针法垂直进针。施以中度刺激进行捻转,使针下得气后留针,按平补平泻手法,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日,14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1.5.3 乳果糖口服液 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商品名:杜密克,荷兰苏威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20289,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387)15 mL,每日2次,饭后服用。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临床治愈: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愈显率=(临床治愈+显效)/总例数×100%。采用便秘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PAC-QOL)[8]评估病人在治疗前、治疗30 d及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

2 结 果

2.1 3组第一次通便时间比较(见表2) 观察组与西药组第1次通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西药组略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3组第1次通便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1

2.2 近期疗效比较(见表3) 在治疗14 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0 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愈显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病人近期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1)P<0.05,2)P<0.01;与西药组同时间比较,3)P<0.01

2.3 远期疗效比较(见表4) 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西药组(P<0.01)。

表4 3组病人远期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西药组比较,2)P<0.01

2.4 3组PAC-QOL评分比较(见表5)

表5 3组不同时间PAC-QOL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西药组同时间比较,2)P<0.01

3 讨 论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的范畴。《证治准绳》阐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指明此病的病机是肾阴不足,肝气太过,并指出此病中老年人发病居多。李如奎教授结合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帕金森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兼有脾胃虚弱,痰瘀阻滞。病程日久,肾精耗损,可出现髓海亏虚之证候,且因脏腑皆禀气于脾胃,久病失养,则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所以,李如奎教授临床多采用益气养血、肝肾并补之法,临证以止颤汤为主要方剂,针对临床诊治中帕金森病人多有便秘这一标志性非运动症状,随证加用枳实、火麻仁、瓜蒌子与野菊花。方中,黄芪补气,与知母同用,养阴熄风;丹参活血通络,散中有补,使血不能凝滞;钩藤轻清,熄风平颤;白芍养血,又可柔肝缓筋;升麻升清阳,使清气得升,脑髓得补;虎杖泻浊火,使清阳之府静谧。加枳实理气消积,火麻仁、瓜蒌子润肠通便,野菊花清热解毒。全方配伍共奏益气养血、升阳熄风、润肠通便之效。

肠三针由靳瑞所创,属于“靳三针”,是他毕生临床经验总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9]。《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可见便秘与大肠传导功能紧密相关。取穴中,天枢是足阳明胃经行经腹部的要穴,为大肠经募穴,大肠经气汇聚于此。选天枢穴旨在调理肠胃、通畅气机。关元在任脉上,是强壮、保健要穴,为元气汇聚之处,针刺之可扶助元阳,充足真元,恢复肾之作强之功。同时关元穴是小肠经募穴,具有通腑功能。选关元穴意在补肾疏肝,健运脾土,促进大肠传导。上巨虚位于足阳明胃经上,是大肠经下合穴。中医认为“合治内腑”,临床上常用其来治疗腑病。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上巨虚穴能激活情感、记忆等脑功能区,并降低内脏高敏,不仅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还可缓解病人焦虑等负面情绪,改善病人生活质量[10]。以上3组穴配合,通补兼施,标本兼治,使肠腑得到气血的濡养,胃肠之腑气得以通降,传导气化功能复常,促进肠道蠕动,以启通便之功。

随着中医治疗效果不断被认可且治疗副作用小,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病人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止颤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于改善帕金森病病人非运动症便秘一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止颤汤治疗或单用西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在起效时间方面,止颤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促进病人第1次通便时间与服用果糖口服液相当,但优于单用止颤汤治疗;在远期疗效和改善帕金森病伴便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止颤汤结合针刺治疗优于单用西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