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郭文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均与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尤其表现在血脂的代谢异常方面。目前已有相关的脂质参数被用来评估血脂代谢,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及复杂性,在单项血脂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仍有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因此,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作为新型复合指标而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项血脂指标的局限性。现就AIP 在脂代谢异常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AIP 的提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最早从动脉内膜受累开始[1]。有文献研究显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目前sdLDL 的直接测定方法价格高昂,过程复杂,临床实验室不能常规开展。AIP 是使用公式log(TG/HDL-C)计算的,Dobiásová等[2]研究发现AIP 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直径成反比,可作为一个替代反映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的间接方法,并建议将此指标称为AIP。

2 AIP 与冠心病的关系

2.1 AIP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 Won等[3]在对中低心血管风险成年人的研究中发现,AI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有独立的联系,高AIP 水平与纤维斑块的进展风险增加相关。有证据表明,冠状动脉的非钙化斑块比钙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有更好的预测关系[4-5]。在另一项大规模的韩国成年人的研究中,预测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 00分和阻塞性冠状动脉斑块的最佳AIP临界值为0.28和0.33。因此,AIP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评估当前和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其他传统风险因素时,可以考虑AIP。

2.2 AIP 在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AIP 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在墨西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分别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AIP 可作为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6],是冠心病风险的一个重要且独立的预测因子,可能优于传统的血脂参数和其他血脂比值。另外,Dobáisová等[2]研究认为AIP 值-0.30~<0.10 与低心血管风险相关,0.10~0.24与中心血管风险相关,0.24 以上与高心血管风险相关。

另外,Ni 等[7]研究表明,在男性病人中,AIP 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并与多支血管病变相关;而Onat 等[8]在土耳其人群中的研究表明,与AIP 的相关性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强,Barua 等[9]发现AIP 与绝经时间呈显着负相关,同样,在中国新疆的研究表明AIP 可作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10]。但是,在喀麦隆进行的一项研究中,Nansseu 等[11]研究表明AIP不能独立预测绝经后妇女的冠心病风险。总之,出现该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AIP 值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很大,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地域等差异有关,并且在同种人群中不同地方也有很大差异,AIP 是否与性别及绝经前后有关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2.3 AIP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后有无复流的影响 詹尤钦等[12]研究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存在较高的AIP 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而且,刘通等[13]研究证明支架总长度与AIP 显着相关,此外,AIP 还与Gensini 和GRACE 评分显着相关。在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研究,基于多变量分析,AI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左室射血分数、基线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和支架长度仍然是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IP 预测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为0.54[14]。表明AIP 与无复流相关,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综上所述,AIP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后复流等方面均有预测意义,更是提出了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对之后病人的管理及生活方式的教育具有更好的理论依据。

2.4 AIP 在心血管健康评分中的作用 在我国中年男性中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如果AIP 作为因变量,心血管健康评分作为自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心血管健康评分增加1 分会导致AIP 水平降低0.046,评分增加1 分可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降低22.3%[15]。所以,在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和健康评分时,可以考虑将AIP 作为一项参考指标。

3 AIP 与糖尿病的关系

2 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的缺陷引起的,导致代谢稳态异常,从而导致几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6]。有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病人的AI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18];Onat 等[8]在土耳其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则发现AIP 显着预测了糖尿病。而AIP 能预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为:①在2 型糖尿病,尽管肝糖原储存充足,但外周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丧失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产生增加[17]。高胰岛素血症导致循环中VL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减少,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18];②mcgarry 解释说,三酰甘油和脂肪酸代谢的主要缺陷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已有报道称AIP 与百慕大人的HOMA-胰岛素抵抗相关[19];③有研究表明,在2 型糖尿病病人中观察到的经典脂质谱改变不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介导,还可能由脂肪组织衍生分子的平衡介导,除了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这些脂肪组织衍生的分子,如脂肪酸结合蛋白4,可以直接调节脂质代谢[20]。

另外,有研究发现AIP 的变化是代谢综合征评分变化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21];Sharma 等[22]发现与≥45 岁年龄组的正常血糖水平相比,糖尿病前期(平均AIP 处于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范围内)的AIP 水平增加;在45 岁以上的糖尿病前期男性中,当发现大多数脂质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时,葡萄糖水平显示出与AIP的直接相关性。

4 AIP 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和高蛋白饮食增加,世界范围内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一直在增加[2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异常的脂质代谢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障碍[24]。在我国东北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5 253 名男性和6 092 名女性,发现在我国东北农村人群中,AIP 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25]。萧越峰等[26]对健康高校人群、东北地区常住居民、2 型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人以AIP 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来分析血尿酸水平,发现各组血尿酸浓度随着AIP 四分位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任燕妮等[27]研究发现AIP 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还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与升高病人间AI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IP 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相关,提示AIP 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肾损伤有关。在2 型糖尿病病人中,高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独立相关[28]。在一项涉及2 330 例高血压病人的研究中,AIP 与高血压妇女蛋白尿患病率的升高有关[29];还有研究发现蛋白尿的显着增加与AIP 的增加平行[30]。

目前,AIP 与血尿酸增高呈正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Balasubramanian[31]认为血三酰甘油的升高将会引起游离脂肪酸的生成和利用,从而加速三磷酸腺苷(ATP)分解为单磷酸腺苷(AMP),AMP 进一步转化为次黄嘌呤,引起尿酸生成增加;AIP与血清尿酸、C 反应蛋白和氧化应激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诱导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32-33]。

5 小 结

AIP 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方面研究较多,涉及的疾病主要与代谢异常有关,在预测冠心病等方面价值明确,但在性别之间的差异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且AIP 在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可能与个体本身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