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朱丽萍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安徽阜阳 236004)

婴儿捂热综合征(infant muggy syndrome,IMS)也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等,是婴儿因捂、闷或过度保暖导致的以发热、大汗、脱水、缺氧、抽搐、昏迷为表现的临床征候群。重者患儿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itipie orge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多见,好发于冬、春季节,农村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达20.0%左右,是导致婴幼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婴儿捂热综合征并发MODS 53例,现分析其预防和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并发MODS患儿中,其中男25例,女28例;婴儿发病月龄:≤3个月37例,3~6个月13例,≥6个月3例;婴儿发病区域:农村49例,城市1例,街道集镇3例;发病季节:寒冷季节(11月~次年3月)49例,非寒冷季节(4~10月)4例。捂热方式:母婴同睡一个被窝44例,蒙被加热水袋保暖4例,乘车途中包裹过严5例。

1.2 临床表现 过度保暖致高热与严重缺氧是婴儿捂热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体格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相对不够完善,无力挣脱过热、缺氧等不利环境,同时,中枢神经体温调节功能差,真皮中汗腺的发育不完善,且对捂热不能挣脱有关[2]。患儿捂热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夜间发生超高热或高热、昏睡、神志不清、大汗、面灰、唇周和肢端发绀、呼吸浅促且不规则,患儿并发心、脑、肾、肺、胃肠道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症状,出现惊厥、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等。本组53例患儿捂热综合征中有3例合并两个脏器损害(均为累及肺和心脏),13例合并三个脏器损害(大部分为肺、心、脑损害),20例合并四个脏器损害,17例合并四个以上脏器损害。

2 结果

患儿入院后,给予一定浓度氧气吸入,物理降温,维持体温稳定,止痉,补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高压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予输入血浆,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53例治愈40例,转上级医院4例,放弃2例,死亡7例。我们参照文献[3],根据患儿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先后顺序来界定是何种脏器功能障碍引起的死亡,从而不能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全身内环境稳定。44例患儿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抽搐呕吐,脑电图、头颅CT检查异常,其中7例患儿死亡时神经系统受累首发明显。53例患儿心脏损害受累,表现为心率增快、减慢,心音低钝,血清心肌酶含量升高明显,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缓、ST段移位和O-T间期延长等),有7例患儿死亡时此症状明显。53例患儿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血气分析示35例Ⅰ型呼吸衰竭,18例Ⅱ型呼吸衰竭,其中7例患儿死亡时此症状明显。16例患儿肾损害受累,表现为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蛋白尿、血尿、部分伴双下肢水肿等,其中5例患儿死亡时此症状明显。患儿胃肠损害受累的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呕吐咖啡物样物。患儿肝损害受累的表现为转氨酶增高,黄疸,部分有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受累表现为抽血时血液易凝或拔针后出血不止,血象示血小板降低等。患者各器官功能受累情况及死亡情况见表1。

表1 53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死亡情况

3 预防和护理体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寒冷季节,农村婴儿较多,以母婴同睡一个被窝的捂热方式为主。同时护理在婴儿捂热综合征中占重要地位。

3.1 预防 预防本病应先提倡科学育儿,对产妇宣传如何科学防寒、保暖,消除陈旧陋习[2]。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生的防止关键在于预防,健康宣教至关重要,科学育儿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产前保健和产后宣教中介绍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本病的认识;(2)要重视医学科普知识,加强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对产妇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科学对待小婴儿防寒、保暖常识;(3)育儿过程中,注意平时居室内要通风,温度适宜;白天衣褓要适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夜晚睡眠时对母婴提倡分床休息,切勿捂盖过多过实,勿将衣被盖过小婴儿头顶;如果不慎导致婴幼儿发生过暖、大汗湿衣时,要及时松解襁褓,加强小婴儿越冬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此症的发生。

3.2 一般护理 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诊断明确后立即解除包裹物,去除潮湿的衣服,将患儿置于空气新鲜舒适的环境。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前囟张力、四肢肌张力、尿量、皮肤弹性及肢端温度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输液通畅,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治疗。高热惊厥症状患儿,因脑组织缺氧、水肿、脑疝形成等,应立即予患儿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但忌用乙醇擦浴以免体温骤降引起低体温和硬肿症,持续高热者适当应用地塞米松。因患儿高热、大汗淋漓,水分丢失明显,宜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纠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者注意脱水降颅压,心力衰竭者宜控制输液速度。即使是局部轻微的抽搐患儿,也应及时控制,首选鲁米那钠5~10 mg·kg-1,缓慢静脉推注,以防脑损伤。抽搐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上下齿间放牙垫以防咬伤舌。

3.3 加强患儿MODS的护理

3.3.1 维护患儿脑功能的护理 本组资料表明,7例死亡患儿均有脑损伤,故婴儿捂热综合征并发脑损害的患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可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我们常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降低颅压和脑细胞活化剂如小牛血去蛋白粉针、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功能恢复;高热患儿使用冰帽降低头部温度,减少脑细胞的氧消耗;有条件的尽早做高压氧舱治疗,增加氧气在脑组织中的弥散和利用,有助于多器官尤其是脑细胞功能活动的恢复,可缩短疗程,及早恢复意识,提高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4]。

3.3.2 维护患儿心、肺功能的护理 改善通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缺氧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供氧方式,严密观察,及时调整供氧方式及氧流量,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和呼吸。一般病情轻者采用鼻导管给氧,症状未见缓解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输氧浓度,病情重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衰患儿及早选择气管插管,做好插管护理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心功能不全患儿给予强心、镇静和利尿剂处理,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给药浓度,患儿强心在使用洋地黄制剂时,应严密观察患儿心率改变[5]。

3.3.3 维护其他脏器和凝血功能的护理 本研究表明,7例死亡的患儿中有5例合并肾功能损害,故治疗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准确记录24 h尿量,量出为入,严禁使用有肾脏损害的药物。胃肠功能损害者应禁食,保留胃管,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应避免使用肝损药物,尽量减少肝脏代谢的药物的使用,积极采取保肝治疗[6]。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在注射局部拔针后有无淤斑或血肿,有无针眼处渗血等现象发生等,若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防治DIC发生[7]。

3.3.4 营养支持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患儿多有高热,高热增加了患儿的各种营养素代谢,耗氧量、基础代谢率显着上升,MODS患儿分解代谢亢进,热能需求增加,必须加强营养支持[8]。因此,我们通过胃管鼻饲或少量多餐供给高营养液,静脉输入氨基酸、维生素等处理,以改善患儿机体的免疫力。

婴儿捂热综合征多因蒙被保暖或衣被等堵塞患儿口鼻所致,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患儿预后差,一旦确诊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和护理对策,积极抢救患儿生命,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加强产妇对婴儿越冬安全防护意识,可从根本上杜绝此症。

[1]徐建强.婴儿捂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2 -604.

[2]陈 丽,吴桂云,甘小敏,等.25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6(2):64 -65.

[3]袁慎霞.婴儿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8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32.

[4]李 莺,徐 仑.婴儿捂热综合征死亡的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4):1880 - 1882.

[5]江晓春.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急救护理与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0):837.

[6]蒋华丰.婴儿捂热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3,31(5):439.

[7]王秀平.婴儿捂热综合征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3):214 -216.

[8]胡颖宇,林 泳.婴儿捂热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5):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