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伟 赵静妮

(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00)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月经量增多、阴道出血或邻近器官压迫出现便秘、尿频等为主要表现[1]。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且最有效手段,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全切除为常见术式[2-3]。本研究对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全切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27~48岁,平均(36.42±3.36)岁;病程3~12年,平均(7.32±1.63)年;肌瘤类型:宫颈肌瘤3例,浆膜下肌瘤10例,壁间肌瘤32例。对照组年龄26~49,平均(36.39±3.39)岁;病程3~11年,平均(7.30±1.65)年;肌瘤类型:宫颈肌瘤4例,浆膜下肌瘤9例,壁间肌瘤32例。纳入标准:卵巢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内分泌异常;术前服用相关药物治疗;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水6 h、禁食8 h,手术前将膀胱排空,采用腰麻后取平卧位。对照组实施子宫全切术:做一横切口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两指位置,观察子宫颈、子宫形状以及其和邻近器官之间的关系。先将重要血管结扎后,仔细将其周围组织分离,将子宫圆韧带切断,在宫角位置将输卵管间质部和卵巢固有韧带切断,以8字法将断端处缝合,沿子宫两侧打开子宫阔韧带的前叶和膀胱反折腹膜,向下分离膀胱至子宫峡部,剪开阔韧带后叶(沿着子宫)至子宫峡部,处理子宫血管后,将残端缝扎。充分暴露子宫峡部,并在子宫峡部做一环形切口,贯穿宫颈管黏膜层,切除子宫。包埋圆韧带、双侧附件、宫颈等残端,确认无出血点后,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做一横切口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两指位置,观察子宫颈、子宫形状以及其和邻近器官之间的关系。于子宫两角分别做一小切口于实施宫体部肌瘤剔除前,以引流管贯穿子宫,暂时阻断子宫血供,将止血带每10 min松开1 min。钝性分离包膜,将肿瘤切除,对残端行缝扎。沿子宫壁钳夹浆膜下肌瘤的瘤蒂,将肌瘤切除。可进入宫腔将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毕将切口缝合。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抽取两组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行5 min的3 000 r/min离心操作,取上清液,检测两组卵巢功能,包括FSH、E2、LH,均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参考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BISF-W)[4]评估两组患者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性功能,包括性心理、性欲和性行为异常等三个维度,分数越低则患者性功能越差。

2 结 果

2.1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2.2卵巢功能 术前两组FSH、E2、L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SH、E2、LH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E2/(pmol/L)术前术后LH/(U/L)术前术后FSH/(U/L)术前术后对照组10.24±2.0212.84±2.0810.54±1.5615.07±2.727.84±1.539.92±1.43观察组10.22±2.0510.42±2.8410.52±1.5810.96±1.677.82±1.508.10±1.02t0.0484.6120.0608.6380.0636.5591P>0.05<0.05>0.05<0.05>0.05<0.05

2.3性功能 术前两组性欲、性心理、性行为异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性心理、性欲、性行为异常评分均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性心理术前术后性欲术前术后性行为异常术前术后对照组159.42±32.18117.87±20.18154.26±29.31120.26±18.65147.26±30.15111.36±34.26观察组159.46±32.21137.67±31.25152.64±28.94140.57±26.54147.31±30.19132.58±32.29t0.0063.5710.2644.2000.0083.024P>0.05<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卵巢和子宫是女性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殖器官,参与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为雌孕激素的靶器官,对女性尤为重要[5]。子宫肌瘤是多发于女性性成熟期的良性肿瘤,其可在子宫内任何部位生长,具有较高的恶变率[6-7]。子宫全切术是以往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术中会全部切除子宫,并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和子宫角附近卵巢动脉分支,致使卵巢血供内阻断,对静回流造成影响,进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会延长卵泡期,致使黄体功能损失,而对性功能造成影响[8-9]。卵巢功能的减弱会导致患者发生内分泌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其婚姻质量造成影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利于患者预后恢复。观察组FSH、E2、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性心理、性欲、性行为异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小于子宫全切术,疗效更佳。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将子宫的完整性较好的保留,仅切除局部肿瘤,术中虽会阻断子宫血供,对卵巢子血流灌注造成影响,但因未破坏侧枝循环,其可代偿,术后3~6个月便可恢复暂时血管不足,波动范围较小[11]。与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机体剔除术具有下述几点优势:将局部肿瘤剔除,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减少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无需全部切除子宫,符合女性正常的生殖生理系统[12]。与子宫全切术相比,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更佳,创伤更小,能减小对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