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健 薛琛

(1.洋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汉中 723300;2.神木市医院功能科,陕西 神木 719300)

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主要类型,也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是由于患者颈椎动脉受到压迫而形成的疾病[1]。针灸疗法具有缓解肌肉紧张、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使颈部疼痛得以缓解。其中温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等特点。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联络沟通督脉及太阳经,处于督脉及太阳经之间,具有调和阴阳、畅通经气等作用[2]。现代研究[3]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伴随有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得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也影响了血流速度。本文旨在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明确温针灸的应用价值与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各为43例。温针灸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0.63±1.83)岁;病程(2.27±0.28)月;体质量指数(22.10±1.87)kg/m2;心率(87.14±4.58)次/min。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22±2.22)岁;病程(2.33±0.17)月;体质量指数(22.10±2.00)kg/m2;心率(87.24±3.19)次/min。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年龄20~75岁,具有保守治疗指征;小学及其以上文化意识清楚;临床上都存在眩晕、颈部不适、胸闷心悸等症状;生命体征稳定,配合临床调查,能较好的进行医患沟通;得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或备孕期妇女;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合并肿瘤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方:珍珠母30 g、生牡蛎30 g、葛根20 g、天麻12 g、钩藤12 g、桑寄生12 g、全蝎12 g、川芎9 g、丹参9 g,制成中药汤剂(200 mL左右),口服1次/d。温针灸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取患者双侧温夹脊穴,配穴选择申脉穴、合谷穴、阿是穴等,患者取俯卧位,消毒皮肤后,用0.3 mm×40 mm针灸针(华佗牌)垂直进针后刺入颈椎横突下,当患者有胀麻后再将针尾1.5 cm艾条点燃,立于针柄上,1次/d。两组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自我肌力、感觉、反射体征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自我肌力、感觉、反射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显效+有效)/组内例数×100.0%=总有效率。记录两组的眩晕、颈部不适、胸闷心悸等症状消失时间。疼痛评价:治疗前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和测量疼痛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定,VAS评分与患者的疼痛状况成正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5 mL,不抗凝,30 min后离心分离上层血清,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设备检测全血高切粘度与全血低切粘度。

2 结 果

2.1总有效率对比 温针灸组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治疗后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8,P<0.05)。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温针灸组的眩晕、颈部不适、胸闷心悸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89±0.23)d、(9.41±0.24)d、(6.94±0.24)d、均少于于对照组的(12.82±1.17)d、(13.79±0.33)d、(9.88±0.30)d(t=10.882、9.183、9.666,P<0.05)。

2.3疼痛评分对比 温针灸组VAS评分治疗前(6.89±0.26)分,治疗后(1.22±0.24)分;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前(6.91±0.45)分,治疗后(2.86±0.15)分。治疗后温针灸组与对照组的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t=28.333、18.324,P<0.05),温针灸组低于对照组(t=9.733,P<0.05)。

2.4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粘度与全血低切粘度都低于治疗前(P<0.05),且温针灸组低于对照组(t=8.881、9.01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生与太阳经、督脉关系密切,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可影响督脉的正常功能,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诱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4]。温针灸可通过针刺与艾灸作用,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升高皮肤内外的温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5]。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组的眩晕、颈部不适、胸闷心悸等症状消失时间少于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临床症状。从机制上分析,温针灸颈夹脊穴可直达患者病变的神经根,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能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有利于患者的颈椎功能保持生物力学平衡。

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痹证”、“颈项痛”等范畴,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简、便、验、廉且无副作用的特点[6]。温针灸治疗能加速机体炎症致痛物质的释放,减轻局部缺血状态,也有利于消除酸性代谢产物,促进局部渗出物及瘀血的吸收,能改善机体的微循环状态[7]。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温针灸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促进缓解缓解的疼痛,其还可调节机体的交感神经功能,从而有利于减轻与解除神经刺激症状。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人体血流状况的重要学科,全血高切粘度与全血低切粘度升高将造成机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加重器官、组织、细胞缺血和缺氧,影响患者的预后[8]。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粘度与全血低切粘度都低于治疗前(P<0.05),温针灸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从机制上分析,温针灸颈夹脊穴可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可改善脑供血与增加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9]。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本次研究纳入患者数量比较少,同时没有设置更好的对照组,没有进行血液学微观指标的测定,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