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凌 张春

(1.定边县人民医院CT室,陕西 定边 718699;2.榆阳区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 榆林 791000)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中老年人群骨科常见病。若能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即确诊,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若股骨头坏死发展至晚期,则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需行手术置换人工髋关节,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感受及医疗负担[1]。相较于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势,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对比分析临床常见的X线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方式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诊治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4.35±4.68)岁,69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1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纳入标准[2]:年龄≥18岁;符合CT、MR检查指征;均行骨穿刺活检或手术检查确诊是否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并配合完成检查中的各项医嘱护嘱;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有股骨头疾病史或手术史者;有幽闭恐惧症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者。

1.2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由同一组经过研究方案及检查方法、诊断标准等培训的放射科医师实施检查及诊断,所有患者均分别行X线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对比3种检查及其组合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1.2.1X线检查 采用普爱医疗仪器公司生产的PLX9600DR拍片机,焦距为0.8 m~1.2 m,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使其矢状面正中与床面成90°角,双下肢充分伸直展开,并拢双足第一趾。由下至坐骨、髓峙,使中心线跟耻骨下缘连线中点与髂前上嵴连线中点对准,垂直与床面,拍摄保存图片。

1.2.2CT检查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行股骨头横断位扫描。设置扫查参数:层距、层厚均为3 mm,矩阵:512×512。从下至粗隆、髓臼,选择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实施多平面重建行全方位观察。

1.2.3MR检查 采用飞利浦1.5T核磁共振诊断仪实施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行股骨头冠状位或横断位T1扫描、T2扫描及T2抑脂像扫查;TSE序列参数:T1:扫描时间间隔为23 ms;回波时间为23 ms。T2:间隔扫查时间23 ms;回波时间23 ms,T2抑脂像扫查:扫查间隔时间为3000 ms,回波时间为85 ms,视野为380 mm;扫描层厚3 mm,层间距0.6 mm,图像采集2次。

1.2.4骨穿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骨穿活检采样及手术中采样、观察,并送病理室检查,结合术中所见做出诊断结论。

1.3质量控制 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及数据均安排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并做出诊断结论,若两位医师诊断结论一致则以此结论出具诊断报告,若两位医师诊断结论不一致,则共同阅片,做出诊断结论出具诊断报告。

1.4统计学方法 以活检穿刺和(或)手术病理检查诊断结论为金标准,采用诊断四格表分别计算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及误诊率。

2 结 果

2.1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80例患者骨穿刺活检确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例,手术病理诊断确诊41例,共计64例,X线检查确诊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例,CT检查确诊37例,MR检查确诊60例。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2.2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效能指标比较 四格表计算显示,MR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CT检查,CT检查高于X线检查;MR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显着低于X线检查、CT检查,CT检查低于X线检查。见表2。

表2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效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金标准为骨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探查或手术治疗时确诊。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采用骨穿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从痛苦感受及医疗负担来看,并不理想[3]。无创可重复检查是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优势。临床用于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CT检查、MR检查。不同方式各有优劣,寻找准确性高、方便、快捷、经济的检查手段是临床的追求[4]。X线检查侧重于观察骨结构、位置等病理改变,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虽然其经济、简便,但诊断效能方面较差。CT检查较X线检查显着提升了分辨率,但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呈肉芽组织浸润及骨髓坏死,CT显示有一定的难度。MR是影像学检查继CT之后出现的安全性更高、针对性软组织病理改变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5]。MR检查是通过形成一定的磁场,组织内的氢质子在磁场作用下进行重新排列,当磁场恢复后,这种排列被打乱恢复,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这种排列恢复速度会存在差异,将这种恢复排列的差异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显影,诊断疾病。该种方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所呈现出的骨髓细胞变化的显示具有较大的优势[6]。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呈现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采用MR可发现Tl WI 线性低信号和双线征。且其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影像图形丰富,显着提升诊断效能[7]。

本文结果显示,MR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CT检查,CT检查高于X线检查;MR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显着低于X线检查、CT检查,CT检查低于X线检查。从本方案数据来看,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联合检查并不能带来诊断效能的提升,提示临床,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性价比较高的诊断方式为MR检查。

综上,对于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检查可显着提供诊断效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和我误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准确信息,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