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玲 唐瑕苓 冯超颖

摘 要:食用菌产业作为地方特色农业,是金堂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应立足于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对当地产业优化和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从产业组织、资源融合、基础建设、路径设计四个方面提出金堂县食用菌旅游发展策略,对地方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引言: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被誉为“天府花园水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金堂食用菌产业起步早发展好,特别是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羊肚菌的商品化栽植,目前已发展羊肚菌种植4万亩,年产8000余吨,产值破10亿元,排名全球县域第1,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羊肚菌之乡”。正是基于该产业的品牌、规模、人才等优势,食用菌成为金堂县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当地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布局,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现形成以羊肚菌、姬菇为主,秀珍菇、杏鲍菇、平菇与黄背木耳等多个品种为辅的多品种生产体系,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有效地推动了金堂县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仅发展食用菌产业已不能满足金堂县食用菌品牌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食用菌产业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旅游与地方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探索的模式,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一、金堂县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东邻中江县,西连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靠乐至县、简阳市,北接广汉市、中江县,全县辖区面积1156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点发展县。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有“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为金堂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金堂作为食用菌种植大县,已有50年种植历史,在姬菇、黑皮鸡枞、杏鲍菇、秀珍菇等种植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珍稀食用菌羊肚菌产业。目前金堂食用菌羊肚菌市场交易全国占比80%、姬菇产量产值全国占比90%,食用菌产量产值稳坐全国区(市)县前三名、羊肚菌品牌影响独居全国县域首位。2020年县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8.52亿元,推进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建成千亩中试基地,建设了国家级菌种资源中心、食用菌智慧交易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引育多家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但要使金堂县食用菌产业继续抢占市场份额、取得稳步高质量发展,食用菌生产后的加工、包装、运输等后续产业链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且虽然拥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金堂县食用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导致消费者对金堂县食用菌缺乏认知,制约了金堂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度。

2.金堂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乡村旅游的概念源自欧洲,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是通过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有机融合,衍生出的新兴产业形式,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也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现以农业旅游为主,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特点,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堂县为加快旅游行业复苏,高质量建设“公园水城”,大力推进金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现已围绕游客消费需求,依托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发多类旅游场景。主要包括以油橄榄特色产业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助力推进传统农耕农业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步发展;主打自然生态的成都海泉湾温泉休闲度假区,以温泉水景和田园风光为主题;以传承种酒民俗、弘扬孝善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为主核心的金堂非遗民俗文化村等。金堂县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当地政府支持旅游与产业联动叠加,推出更多高品质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3.金堂县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基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农业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资源供给,其中特色农业基地作为乡村旅游重要区位类型之一,可以利用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和技术,开展观光、采摘、研学、度假等各类旅游活动。2001年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列为年度旅游工作要点,由此“农业旅游”在我国被正式提出。农业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推动我国乡村旅游更加成熟,为广泛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而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乡村旅游将在农业产业发展及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衔接作用,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当前,金堂县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食用菌产业+旅游业”的概念多次被提出,但从概念向实践的转变,实现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主要项目实践包括举办“成渝食用菌文化节”擦亮金堂食用菌品牌、“特色菜品推广”以金堂本土种植食用菌为食材烹制美食、“林下食用菌栽培基地参观”食用菌自然生态景观观光等活动。依托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和发展,金堂县政府支持以园区支撑,健全产业链发展,探索“旅游经营”三赢模式,将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食用菌产业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业,重点发展食用菌、特色果蔬、中药材种植业,食品加工、食用菌品种研究培育开发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食用菌贸易服务业,种养采摘休闲观光农业。根据优势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菌膳菌美、花药康食、稻香田园等7大产业片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新业态,打造产业“金”字招牌,提升金堂县食用菌品牌知名度。

二、金堂县乡村旅游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大背景下,传统单一的食用菌产业园发展模式很难继续保持优势,依托当地农业产业,挖掘人文特色,探索文旅产业发展,以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环节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力是大势所趋。基于金堂县乡村旅游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要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

1.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欠高

金堂食用菌园区依托50余年食用菌种植基础,在研发、生产、加工方面已形成初步规模,但销售、菌渣回收等链条中下游环节薄弱,园区尚未入驻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尚未打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产业链前端菌种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品种结构有待提升,缺少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对地区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产业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并且金堂地区目前缺少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或产品集散地,赵家羊肚菌集散中心多为各地经销商租赁或利用自建房开展经销,形象散乱,与金堂食用菌品牌地位不相匹配。

2.融合程度较低

乡村旅游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求二者具有很强的融合性,需要充分挖掘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聚焦金堂县食用菌园区的旅游项目实践,旅游和食用菌产业尚存在着融合度不足,协同效应难以发挥的问题。从乡村旅游的角度而言,目前对乡村旅游的理解不够广泛,对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还停留在表层概念。从食用菌产业的视角,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核心产业特色与产业链条不够突出,围绕食用菌等核心产业的体系尚未形成。金堂县乡村旅游与食用菌产业还处在磨合的初级阶段,融合效应不足使得食用菌产业的农旅融合难以在产业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3.配套服务不足

食用菌和旅游业的融合是食用菌产业向服务业的延伸,旅游地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直接关系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复游率。金堂县乡村旅游产业目前以观赏游览为主要方式,食用菌旅游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能级有待提升,在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交通问题,目前抵达食用菌园区交通方式单一,多通过自驾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比如急救中心、公共卫生间、母婴室等尚未配置完善。同时,食用菌园区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服务培训,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为欠缺,旅游服务过程中难免影响食用菌品牌形象。

4.项目体验匮乏

目前,金堂县食用菌园区的旅游项目实践单一重复,缺乏教育性、体验性等特色活动,食用菌旅游项目开发力度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性需求。现有的食用菌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也未能将文化资源融合其中,食用菌旅游文化深度不够,缺乏体验主题,难以凸显食用菌文化与旅游项目自然结合的特色。增强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不仅是发展食用菌旅游的重点,更是提高金堂县食用菌品牌的市场识别度、彰显食用菌品牌价值的需要。

三、金堂县乡村旅游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过程。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强食用菌栽培、加工与销售推广融合,优化原本的经营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强产业组织

目前金堂县食用菌深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金堂羊肚菌、金堂姬菇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壮大金堂食用菌产业规模,金堂始终坚持建构“一区两片”的生产格局,并于2019年组织成立了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建立了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创中试基地等产业载体项目,带动赵家、官仓地区种植食用菌2.6万余亩,食用菌产业生产初见规模。为了实现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必须加强产业组织,建立完整产业链,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为了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需要龙头企业负责优新菌种研发、产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初加工、物流销售环节,以及负责旅游板块的专业化运营,构建“食用菌+”的旅游发展模式,培育以产业振兴为引领的食用菌旅游业新动能,从而打响金堂县食用菌旅游品牌,为促进金堂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提升资源融合度

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需要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应在食用菌园区的后续建设规划中,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原有的园区基础上融入创意文化,以合理规划、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助力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食用菌和旅游的融合度问题解决还需落脚在食用菌产业链的建设上,将食用菌生产过程作为特色主题融入旅游产业中,使其全程“体验化”。在食用菌栽培阶段,开发多种人工栽培方式,考虑栽培具有观赏性的品种,为开发观光旅游打好基础;完善食用菌粗深加工环节,便于设置游客体验活动,比如在粗加工环节,游客可以尝试操作、深度体验加工流程,实现食用菌资源与游客参与的自然融合。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通畅的城乡交通,完善交通设施,确保游客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到达食用菌旅游园区。还需建立充足的景观配套服务设施,包括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在设施设计中也可结合特色食用菌文化,融入食用菌元素风格,充分展现食用菌生态景观的环境特点,以全面的视角保障游客参与项目的便捷性、安全性和体验感,使食用菌与旅游的融合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是食用菌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设施建设上也需全面提升食用菌栽培生产、加工处理技术水平,保证食用菌园区的良好生态系统,优化整体旅游环境,打造集食用菌栽培加工、观光旅游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高质量农业旅游融合模式。

4.做好产品设计

推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是要在原本的食用菌产业基础上融入旅游体验项目,采取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着眼于菌种繁育、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初加工、食用菌精深加工、餐饮零售等食用菌生产的各个阶段,将食用菌栽培加工、菌类知识科普、自然观光、美食推广等多项内容有机融合,建设“吃”“住”“文”“游”“购”“娱”一体的食用菌主题游。在菌种繁育阶段可设置研发过程参观、知识学习展览、食用菌菌种展示、食用菌文化展示等活动,栽培加工环节按照从田园观光到餐桌的理念,举办食用菌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食用菌产品展示和饮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农业景观化、农业品尝化、农业购物化、农业教育化、农业文化化”五化合一,满足可赏、可游、可玩、可学、可购的多重需求,从而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除了食用菌核心园区的旅游产品设计,还可拓宽旅游活动范围,实现区域联动,打破原有区域和产业之间的界限,以食用菌特色为核心和脉络,依托“四山拥水”生态屏障,展现林秀俊美的丘地风光,溶解城镇边界,挖掘明清蜀地的人文村落,再结合乡村地区桃花、芍药花等花卉观赏,充分实现食用菌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综合业态,打造旅游综合服务景园。

四、结语

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历史悠久、初具规模,但是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食用菌特色优势,升级产业业态能级,整合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产协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既有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2]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3]朱波.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制约性因素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40(4):135-138,144.

[4]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6(4):16-22.

[5]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1):178-185.

[6]齐天锋.四川通江县“食用菌产业+旅游业”发展探索[J].中国食用菌,2021,40(5):97-100.

作者简介:李梦玲,女,硕士,四川:四川旅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唐瑕苓,女,硕士,四川:四川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冯超颖,男,硕士,四川: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