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李军毅

东华理工大学

一、引言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为人民群众就业提供了新去处,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不可忽视。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不断出新,包括政府采购预算授予中小企业的额度增加、增值税税率降低、针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性税收优惠等,但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仍然困扰着它们。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低迷,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多了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增大。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包括提高间接融资的质量、增加直接融资、为其提供更好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以及加强配套信息体系建设,以期实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目的。

二、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1.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情况

制造业数字化指的是运用当下的数字技术使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制造业企业普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大部分企业(除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距离数字化转型仍有一定距离。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精确实现企业生产及销售的网络化管理,但数字化转型无法像传统项目的投资一样有明确的投资收益以及回收期,且初始投入大、转换成本高,导致企业高级管理层、利益相关者等对数字化转型顾虑较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管理组织等并不是非常成熟,一旦开展数字化转型,将一些还不完善的流程固定下来后,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可能会不断遇到问题。并且许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主要由中层职能部门负责,缺乏专业的IT 人才去负责此项工作,种种因素导致了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

2.制造业中小企业资产的构成情况

在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分行业统计中,除公共事业(如水、电、煤、交通)外,增速最大的就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制造业的工业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研发、人力、资金等,固定资产投入则包括生产设备和厂房仓库等,这些资产是制造业的基础,特别是制造业设备,其质量、性能、功能等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以购买或者租赁固定资产,这是制造业行业的特性。这种重资产属性给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了较大压力,在实际经营中,中小企业也一直面临着资金被固定资产大幅占用的困境,许多制造业中小企业希望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来经营企业。

3.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我国许多制造业中小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形成自己的价格优势,利润率偏低,考虑到企业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中小企业投入的产品线通常较为单一,造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大。后疫情时代中,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的两个基本情况是:一是经济环境持续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我国GDP 增速将从10%下降到一个新的平衡点。2020 年,我国生产、消费、出口受到疫情极大影响,GDP 仅为2.2%,2021 年GDP 增速达到8.3%,好转的主要原因是2020 年的增速过低,而2022 年GDP 名义增长减去物价平减指数后,增速仅达到3%。二是受此前的疫情影响,制造业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经营状况下滑,企业盈利减少,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逐渐恢复,企业需要重新制定经营策略。在2022 年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前,消费者因为疫情影响日常生活,起居开销增加,并且许多人失业或收入下降,故而选择了减少支出持有更多存款来获得安全感,造成不少行业收益缩水,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也随之下降。现如今,我国生产与消费稳步回温,因为过往几年的盈利状况不佳,制造业中小企业要想恢复或者扩大生产来应对市场变化,对流动资金势必有更高的需求。

三、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优惠资质难获取

我国提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融资方面更是大力支持,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如增加其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还推进了一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并且各方面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例如,国家提出了一项针对设备更新改造的专项资金贷款,符合优惠资质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申请该项优惠融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若干项专项资金。

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获取优惠仍具有一定难度,首先是相关技术头衔无法认定,一些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毫不相干,自然与相关的政策优惠也不相干;其次是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足,民营企业信息渠道有限,容易错失优惠政策;最后是实际审批难,有相应的头衔认定仅有申请资格,并不等于能获得优惠贷款资质,如专项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贷款,低利息但资金有限,在初步认定符合政策门槛后,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状况的可信任程度有待商榷,而国有企业与政府的业务往来相对较多,经营状况等信息可获取程度高,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取资金。总之,制造业中小企业想获得相关的政策性优惠贷款仍有一定困难。

2.融资额度供不应求

制造业企业是重资产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或者数字化转型都需要较多的资金。2022 年,我国针对制造业的投资比上年增长9.1%,增速比我国全部固定资产的投资高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2%,增速与上年持平。

虽然我国对制造业的投资总额有所增加,但对于民营制造业中小企业来说,想获取充足的融资资金仍有难度。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当企业需要进行产品线扩大或更新时,以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是企业的选择之一,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能获取的额度大,但企业需要抵押远超于所能获取贷款额度的担保物,因为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变现能力较差,导致融资额度受限。当企业再次需要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或扩大生产时,无法利用之前已抵押的资产获得更多融资额度,只能寻求新的融资途径以获得资金。

3.资金使用成本高

相较于贸易型企业或其他面向终端的企业,制造业中小企业有生产设备甚至自有厂房,更容易被金融机构接受,因此相比融资难,它们面临更多的是融资贵。从企业资金来源来说,内源融资无须支付手续费等费用且自主支配权高,但获取的资金有限;外源融资则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本成本,如发行债券要支付债券利息,发行股票要支付股息,长期借款要定期偿还利息,会加重企业的经济压力,增大财务风险。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除内源资本外,相当多的部分要依靠外源融资获得。

外源融资除了本身会产生的资金使用成本,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软”信息不规范,“硬”实力不足,造成商业银行的顾虑颇多,企业向银行融资时,往往需要第三方做介绍方、反担保方等,这又会产生部分相关费用,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虽然地方银行对企业了解较多,贷款条件也更为宽松,但利率方面较国有银行不具有优势。

四、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1.企业应积极转型以满足融资优惠资质

2022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2023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结合我国市场发展以及2022 年的低基数效应,兼顾可行性与必要性,2023 年我国预期GDP 增速指标为5%,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要保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目前国家提倡绿色发展,为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与改造,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技术咨询、培训研究等服务,对企业的产业绿色转型有很大的帮助,企业应抓住机会,利用国家政策实现产业的更新。

制造业中小企业应结合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结构调整。从目前来看,出口状况并不乐观,欧洲国家刚性支出增加,改善型消费势必相应减少,企业应据此调整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根据国内目前的消费风向,如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的推动,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政策的导向性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大趋势,除了绿色发展,还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数字产业,加快数据与产品内容相结合,对制造业也提供了配套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首先,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过程实现数字化便于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可以使融资平台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有效打破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顾虑;再次,商业银行可以掌握更加真实可靠的中小企业资金来往、信誉记录、固定资产清单等相关信息,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管理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最后,在原本与地方银行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加大企业的信托、租赁等在融资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另外,贴合政策导向经营,极有可能会使企业的经营模式更被融资平台认可,更有可能符合政策性融资要求,获得融资优惠资格,从而实现企业融资额度增加、融资成本降低的目标。

2.企业加强产业多元化助力扩宽融资途径

制造业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融资困境是产业不够丰富,导致面对风险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并且在面临新的风口时,更换产业链需要耗费的成本更高,使得企业不敢轻易更换产业,而产业多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企业融资。

第一,产业多元化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融资平台,丰富企业的生产项目,增加其接触到产业所在领域的资本的机会,充分利用该领域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放大,增加其他产业领域的企业注意到该企业的机会,就有可能吸引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等,有效扩宽融资渠道。

第二,产品多元化有利于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对企业的认可度。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相较于四大商业银行更能获得地方银行的认可,一方面是地方银行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为企业持续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地方银行也能获得企业更多“软”信息,更容易产生关系贷款。除了地方银行,其他地方融资平台也一样能获得相关的信息。产品多元化可以为企业的资金增加流动性,有效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增加金融机构的认可度,加大获得融资的可能性。

第三,产品多元化能够吸引更多非国有企业投资者。我国非国有企业直接投资的存量其实是相当高的,而此类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常会综合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及未来的潜力,在经济新常态下,非国有企业投资者的偏好也会受其影响有一定的变化,而中小企业产品多元化可以使企业更加符合其偏好,如获利能力、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抗风险能力等,都有可能增加其投资的可能。

第四,产品多元化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形成供应链金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销售环节资金不足的困境。多元化产品使中小企业更有机会与大型企业形成供应链,形成供应链后不仅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销售关系,还可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生产材料,减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3.“内控外扶”双重降低企业成本

自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以来,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逐渐回温,但基础仍不牢固,企业融资成本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水准。

从企业的现状及问题来看,企业需加强自身建设,如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规范管理与筹划企业资金,从而达到减轻融资负担的目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报表质量,为融资机构提供质量好、可信度高的信息;扩宽融资渠道,多方对比融资所需成本,有效减少融资成本;做好信用管理,提高贷款信用等级,以便于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成本。

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主要从增需求、扩渠道等多维度扶持中小企业,包括超过70%的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扶持,大幅增加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三大证券交易所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减少企业税负,给予所得税加计扣除、普惠性税收减免等优惠。结合现有的政策制度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持续完善。在信贷扶持方面,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应更加精准,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审核机制,对于发放的资金去向的监管制度更加明确,让该项融资优惠真正作用到中小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营环节中去;在资金成本方面,利用存贷款利率这一工具,有效促进消费与发展,进一步调节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真正解决融资贵的问题。

4.完善融资配套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

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可以通过构建融资配套体系来实现融资更加便捷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有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支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的需求,生产出更加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除了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还要考虑到企业的传统设备与云端的联系,并且考虑实现设备共享,生产协同等,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对接,使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链共同体,有效增加中小企业的业务面向对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变通的特点,使其生产与大型企业更加契合。

另外,政府单位和社会群体可以共同出力完善企业信息。由政府建立一个平台收集该企业的各项信息,并且将掌握到的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审核以及公开,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采集,使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软”“硬”信息掌握得更加彻底,而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更好的掌握,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经济实力,规范管理企业,对企业信息进行合法合规披露,提高融资成功的概率。

五、结语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2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为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发力。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从金融机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发力,根据中小企业行业的发展与实际不断做出调整,但落实到实际发展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重点围绕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多元化发展,同时在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提出对应的措施,企业也应正确面对融资,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改善融资问题,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