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龙+杨振军+李穗+王普+杨东侠

摘要:兰坪中新生代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由晚三叠纪至上新世的沉积岩地层构成,岩相环境由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演化,古新统云龙组,为一套湖相含盐沉积,早期为浅湖相沉积,中期湖盆上升为干涸蒸发沉积,晚期为浅湖相沉积。南新组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景星组为渐变整合接触。1∶5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金顶矿区详查报告认为金顶矿区原地系统由白垩系景星组和古新统云龙组地层构成,我们通过对区域和金顶矿区云龙组、南新组地层的岩性、岩性韵律、岩相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金顶矿区原划归原地系统的“云龙组”地层应属于下白垩统南新组层,云龙组地层不是含矿层。

关键词:金顶铅锌矿;飞来峰;云龙组

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区出露地层以飞来峰的形式分布,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认为飞来峰的外来系统由三叠系三合洞组(T3s)、麦初箐组(T3m)、侏罗系花开佐组(J2h)、白垩系景星组(K1j)构成,原地系统由古新统云龙组(E1y?)和白垩系虎头寺组(K2j)地层构成,铅锌矿分布于推覆构造上、下界面的景星组与云龙组地层中(图1);近年来有关研究金顶铅锌矿床的文献均以此为依据长期引用。

“云南兰坪地区层控铅锌矿专项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测制了金顶矿区北厂剖面,发现金顶矿区原地系统各套地层产状平缓近于水平,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在北厂矿区南部山顶发现属于原地系统的部分有白垩系南新组地层(K2n)分布,岩性组合为复成分砾岩和河流相石英砂岩(图2)。

1.第四系沉积物;2.上新统三营组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砂岩夹含砾砂岩;3.未分渐新统紫红色砾岩;4.古新统云龙组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5.下白垩统虎头寺组灰色砂岩;6.下白垩统南新组紫红色细砂岩、砂岩、复成分砾岩;7.下白垩统景星组灰色石英砂岩、含砾砂岩;8.上侏罗统坝注路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灰色砂岩;9.中侏罗统花开佐组紫红色细砂岩、砂岩夹砾岩;10.上三叠统麦初箐组灰、紫红细砂岩、砂岩;11.上三叠统挖鲁八组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岩;12.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色细晶灰岩夹泥岩薄层;13.产状;14.不整合接触;15.平行不整合;16.推测及实测地质界线;17.正、逆断层;18.角砾岩带及分布;19.矿化层;20.矿体。

1∶5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金顶矿区详查报告认为,金顶矿区内云龙组与区域上云龙组岩性、岩相及厚度有一定的差异,且缺乏充分的时代对比依据,故把矿区云龙组用“E1y?”表示,一方面说明地层归属不确定,另一方面表示岩性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若依照图1的模式,则原地系地层由上到下出现了南新组(K2n)、云龙组(E1y?)、景星组(K2j)地层,云龙组(E1y?)夹于白垩系地层中间,无法合理解释。

1.区域地质背景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地处“三江”并流处。区域构造线及地质单元呈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展布,盆地夹持于西部澜沧江、东部金沙江断裂之间,盆地中部分布有中轴断裂;金沙江、澜沧江以及中轴断裂均为切割岩石圈的深大断裂,具有挤压、拉张和剪切走滑等复杂的力学性质及转换过程。

兰坪盆地地层主体为中新生代盆地沉积,由晚三叠纪至上新世的沉积岩地层构成,三叠系为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侏罗系为陆相沉积,白垩系和第三系为河湖相沉积,岩相环境由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演化;古生代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全在盆地边缘出露。盆地边缘、内部有少量岩浆岩出露,主要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喜山期碱性岩分布。

2.矿区地层特征

金顶铅锌矿位于沘江断裂带西缘;出露地层以飞来峰的形式分布,外来系统由三叠系、侏罗系构成,原地系统由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构成;无岩浆岩出露(图2)。

矿区出露的三叠系地层有:(1)三合洞组(T3s),浅海-滨海相沉积,浅灰色、灰色细晶-微晶灰岩、灰质砾岩、炭质灰岩、薄层泥质灰岩和泥岩互层。(2)挖鲁八组(T3wl),浅海-滨海相沉积,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泥灰岩、少量泥质粉砂岩。(3)麦初箐组(T3m),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灰杂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上部杂色细砂岩、泥岩夹砂岩及煤层。

侏罗系:(1)花开佐组(J2h),由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浅灰、灰白色石英砂岩组成的多个韵律层构成。(2)坝注路组(J3b),红色陆源碎屑沉积,下段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同色粉砂岩、细砂岩;上段以紫红、灰紫色细砂岩为主,夹少量同色细砾岩、粉砂岩等。

白垩系:(1)景星组(K1j),金顶矿区出露的景星组地层与区域上略有不同,仅出露和保存了景星组底部河流相沉积地层,缺失上段地层,岩性为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砂质砾岩、角砾岩及灰质角砾岩。(2)南新组(K1n),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下段为紫红色岩屑石英细砂岩与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不等厚互层夹多层钙质及复成分砾岩,具平行层理和不规则交错层理;上段以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复成分砾岩。

古近系:古新统云龙组(E1y),为一套湖相含盐沉积,下文将详细阐述其特征。

新近系:三营组(N2s),仅在兰坪县金顶-福东村一带出露,北东向延伸,局限于现代盆地。由土黄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砂岩组成的韵律层组成。

总体来看,本区地层显示从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的演化。

3.相关地层特征

3.1区域云龙组地层岩性、岩相特征

区域上,云龙组(E1y)为一套陆相含盐地层,拉井剖面出露最全,最具代表性;早期为浅湖相沉积,以紫红色、砖红色陆源细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薄层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石膏(其他地区较少见白云岩及石膏),水平层理发育;中期湖盆上升为干涸蒸发沉积,沉积有紫红色含盐泥砾岩和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绿色含膏盐化泥晶白云岩;晚期为浅湖相沉积,沉积了紫红色、砖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灰绿色薄层泥灰岩(图3)。

云龙组(E1y)属于典型的湖相沉积地层,不存在河流相的沉积环境,没有河流相地层的分布。

3.2区域南新组地层岩性、岩相特征

南新组岩性在金鸡寺剖面上,下段为紫红色含长石石英细砂岩与粉砂岩、泥质跟砂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多层钙质砾岩及复成分砾岩,普遍含钙质;下部以砂岩为主,砂岩中具平行层理及不规则槽状交错层理;上部粉砂岩增多,呈近等厚正向韵律层。上段以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复成分砾岩,普遍含钙质,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粗粒。总体上现实处上粗下细的特点。复成分砾岩砾石以细砾为主,砾石成分以乳白色石英岩为主,次为石英砂岩、硅质岩,少量灰岩。砾石磨圆度好,大多数为卵圆形,为河道中的河床滞留物。区调资料表明,南新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显示出河道相、辫状河新滩亚相、曲流河边滩亚相交替出现的剖面结构。南新组与下伏景星组为整合渐变接触,以厚层细砂岩出现划归南新组(图4)。

3.3金顶矿区“云龙组(E1y?)”地层特征

我们实测的JP2剖面从26测点始至27测点,由北向南剖面岩性依次为:

1.浅红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厚约5m;

2.红色含砾细砂岩,砾由次圆状灰岩(含炭质沥青)组成,砾径<1cm,填隙物为细砂质-泥质,厚约1m;

3.砖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局部夹薄层土黄色石英砂岩,泥质-细砂结构,薄-中层构造,厚约37m;

4.土黄色、浅灰色石英砂岩夹薄层浅红色细砂岩,中-细粒结构,岩石成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厚度约6m;

5.黄色、灰色含砾砂岩、砾岩,砾的成分以砂岩、灰岩为主;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0.2cm~6cm,填隙物为细砂质、粉砂质石英、岩屑等,厚度大于10m。

上述岩性及组合代表了水深较浅、动能中等-较大的氧化沉积环境,属三角洲相和河流相沉积的岩性组合和沉积相。上述地层与下部景星组地层倾向、倾角一致,倾向北西,缓倾斜,倾角在20°~25°;岩性渐变过渡,接触面没有断裂及推覆构造存在,为整合接触关系(图3,图5A)。

4.对比分析与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

(1)从岩性、岩相角度分析,区域上整个云龙组(E1y)地层为湖相沉积,没有石英砂岩、复成分砾岩的分布,没在河流相地层的分布,不存在河流相的沉积环境。区域上南新组为河流相沉积。北厂采区南山(2570.94m)北坡地层(图5A,上部地层),为河流相地层(图5B、图5D),与区域云龙组(E1y)的湖相地层差异明显,与区域上南新组地层特征一致。

(2)从地层产状、接触关系角度分析,北厂采区南山(2570.94m)北坡地层,及其下部至北厂采坑底部的景星组(图5C),产状一致,倾向北西,倾角小于20°,上下地层渐变整合接触(图5A)。

因此本次专项填图工作认为,此段原划归原地系统的云龙组(E1y?),应属于下白垩统南新组层,金顶矿区原地系统由下部的白垩系景星组地层和上部的南新组地层组成(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