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兵 邓志康 刘章生

摘要:基于绿色发展相关文献的追踪分析,为今后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分析近些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绿色发展相关论文。结果表明:研究主体呈现“发文不均衡、合作不紧密”的特征;该领域主要内容涉及绿色发展内涵探讨、评价研究、路径探索,3篇经典文献构成了该领域研究的主题框架;研究内容的演进具有阶段性特征,在不同阶段分别涉及低碳经济理论、绿色发展的内涵探讨、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等热点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学者们应加强对绿色发展内涵与外延的探讨、从区域差异视角深化对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为相关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绿色发展;文献计量;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2.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6302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GL18125)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7.3%。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至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在国内已形成广泛共识。因此,梳理和回顾我国绿色发展研究的发展脉络,对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丰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支撑、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丰富而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当前亟需对该领域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但纵观现有相关文献,学者们多从定性的角度对绿色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1-2],缺乏从定量分析角度针对绿色发展研究文献的梳理,这对于深入识别该领域内部知识结构、前沿问题和研究演进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方法,在中国知网期刊高级检索中以“绿色发展”进行篇名检索,来源类别为“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共得到2008年以来相关文献767篇(检索时间截至到2019年7月31日)。为保证数据可靠性,通过人工检核,删除文献中的会议综述、书评等121篇非学术性文献,以最终得到的646篇论文数据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绘制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其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绿色发展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1绿色发展研究的文献特征.

1.1文献发表年度

文献年代分布情况统计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及各阶段趋势变化情况。国内有关绿色发展文献的年度变化分布如图1所示。从文献分布的发展脉络看,我国有关绿色发展文献的数量从2008年以来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总体上大致经历了缓慢发展期(2008—2011)、快速发展期(2012—2015)、高速发展期(2016年以来)3个阶段。在2008—2011年期间,我国关于绿色发展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该阶段年平均发文量仅有9篇,说明在此期间学术界对绿色发展研究力度不大。在2012—2015年期间,国内有关绿色发展文献数量增加,年平均发文量达28.5篇,但增速较为缓慢,说明我国正在重视绿色生态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学术界研究力量在逐渐增强。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后,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此阶段,文献数量自2015年的32篇迅猛增长至2016年的136篇,文献量增加3.25倍。随着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部署,文献发表数量维持在高水平,2016—2018年间,年均发文量为142.6篇,较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分别增加了14.84、3.26倍。截止2019年7月31日,2019年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文献已达68篇,通过对当前文献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绿色发展研究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可以预计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还将继续增加,为我国绿色发展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参考。

1.2主要研究力量

为更加直观地显现研究绿色发展领域的核心作者与主要机构的合作关系,对有关作者与机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得到图2所示的共现知识图谱。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或一个机构,节点越大表示其发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表示其合作关系的强弱。从研究作者层面来看,秦书生(8篇)、黄娟(7篇)、于法稳(6篇)、黄志斌(6篇)等是主要发文作者;其他大多研究作者为“星状”零散分布,网状分布较少,表明该研究领域作者之间合作交流力度有待加强。从研究机构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节点最大,即该机构发文数量最多,为8篇,其次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发文均为6篇。研究机构基本覆盖了我国北、中、南部地区,说明绿色发展研究受到全国广泛地区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从合作情况来看,大部分机构是独立发文机构,说明该领域研究缺乏跨院校、机构和区域之间的合作。

1.3研究期刊分析

为分析绿色发展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分布情况,便于今后学者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所选文献的来源期刊统计后发现,发表绿色发展论文的学术期刊分布情况较为分散,共有232种期刊。其中刊载5篇及以下的期刊有209种,即有关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分布主要集中在23种期刊。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按照期刊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序,可以把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核心区可以按照布拉德福核心区数量计算方法计算,即R0= 2ln(eE-Y),其中,R0为核心区数量,E为欧拉系数为0.5772,Y为最大发文量期刊的载文量[2]。本研究中,R0= 2ln(1.7818× 60)≈9.34,故将期刊发文量不少于10篇的期刊处于核心区。

从表1绿色发展发文的核心区期刊中分析得出,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所主办的《环境保护》期刊其刊文量为60篇,位居第一。从期刊的所属学科性质来看,核心区期刊前两位属于环境资源保护范畴,此外,也涵盖经济发展范畴类型的核心期刊。这与绿色发展研究主题是相符的。经统计,核心区期刊发文总数为142篇,占样本文献总数的21.95%,略超过样本文献总数的1/5,表明该领域发文的期刊群亟需进一步集聚,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的高度浓缩与凝练,其出现频次和中心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为此,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绿色发展领域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如图3),为保证分析的科学性,已将主题词“绿色发展”隐去。在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中,关键词所在节点越大,其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明两者间的联系越紧密。

第一,绿色发展的内涵探讨。这一主题关键词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低碳经济”等高频关键词。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其着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一书中提出的“绿色经济”概念被认为是绿色发展最早期的说法,他认为绿色经济应该是追求社会和生态条件能够承受的经济。国内学术界对绿色发展的内涵研究起步较晚,关于绿色发展的具体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精准的定义,每一位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涵。侯伟丽在2004年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将绿色发展定义为:绿色发展是在保障自然资本可持续性的前提下,物质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经济增长逐步向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的方向转变[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色发展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认为绿色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发展形态[5-6],王玲玲和张艳国认为绿色发展是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发展等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新型发展模式[7]。马洪波认为绿色发展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高度归纳与概括[8]。从绿色经济层面看,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绿色经济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增长点[9];从循环经济层面看,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科学技术使得资源得以高效和循环利用而发展循环经济[10];从低碳经济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11];从可持续发展层面看,绿色发展是一种绿色和发展内在相融合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12-14];从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看,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与路径,其实质是一种发展方式的人本变革,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诉求[15]。

第二,绿色发展的评价研究。这一主题包含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评价”“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体系”等高频关键词。学者们关于绿色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从其评价方法和测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对于绿色发展的评价和测度方法,大部分学者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发展的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16]、熵权法[17]、因子分析法[18]、综合评价法[19]等方法进行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如卫夏青和秦国伟基于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绿色经济、绿色财富、绿色空间、绿色治理等四个层面构建绿色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20]。还有学者分别利用数理模型和AHP-GRAP联合评价技术对绿色发展效率[21-23]、绿色发展指数[24]进行测算,这些研究都丰富了绿色发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绿色发展的测评应用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省际、城市群、区域层面展开对绿色发展的水平测度与评价,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11个省(直辖市),是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布局中的重要支撑带,学者们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25]、工业绿色发展水平[26]、产业绿色发展水平[27]等方面进行了测度评价研究,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第三,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探索这一主题主要涵盖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创新驱动”“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规制”“环境法”“法治”等高频关键词。国内学者们主要从“理念贯彻”“技术手段”“政策制度”“立法安排”四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或实证检验。在理念贯彻层面,学者们主要针对绿色发展理念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薛勇民和曹满玉认为需要变革绿色发展的实践方式与实践观念,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和谐共生[28]。王培培等认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29]。在技术手段方面,学者们认为加快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研发[30]、发展绿色技术有利于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31]。在政策制度层面,学者们通过研究提出促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学者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创建美丽中国[32],构建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完善绿色发展相关制度建设[33],从制度和政策制定着手推进绿色发展[34]。在立法安排方面,学者们认为要实施环境立法、探究绿色发展的具体法律机制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理念法律化[35],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前提需要借助专门创制的绿色法制的强制[36],进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促进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法制化[37]。

3绿色发展研究的知识基础及演进趋势分析

3.1绿色发展研究的知识基础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来看,高被引文献往往被认为是学科的知识基础[38]。本文通过论文被引频次和研究主题确定了3篇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文献(表3),这3篇文献构成了绿色发展研究的研究热点的主体框架。

关于绿色发展内涵探讨的基础文献。王玲玲和张艳国在2012年发表的《“绿色发展”内涵探微》中提出“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绿色发展的系统中,内涵着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诸多子系统[7]。该文扩充了绿色发展具体内涵,成为该方向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关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的基础文献。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两大维度同等重要的基础上,李晓西等在2014年发表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中借鉴人类发展指数构建了“人类绿色发展指数”,以12个元素指标为计算基础,测算了123个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值及其排序[39]。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理念与测算方法,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绿色发展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

关于绿色发展路径探索的基础文献。胡鞍钢和周绍杰在2014年发表的《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中对绿色发展的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以及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分析,在发展战略上,论文探讨了绿色发展能力(包括识别能力、投入能力和评估能力)和绿色发展战略(包括绿色规划、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提出了从完善绿色发展规划、强化绿色投入以及突出绿色政绩考核等方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40]。该文为后续实现绿色发展路径探索的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2绿色发展研究的演进趋势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国内围绕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亦逐渐增多。为更加直观清晰地从时间维度探究研究的演化轨迹,利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绿色发展研究的时区知识图谱(如图4)。从时间上看,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总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3.2.1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1)

我国学术界针对绿色发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该阶段文献发表量较少,处于该领域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从时区知识图谱来看,该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很少,“低碳经济”是其显现的关键词。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发展的国际背景,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机遇和挑战等问题,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建议措施。

3.2.2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5)

随着十八以来党中央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战略地位逐渐提升,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关键词来看,高频关键词的数量较上一阶段增加较为明显,这一阶段高频关键词主要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效率”“绿色经济”“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显然,该阶段进入了研究的深化阶段,主要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对绿色发展内涵、评价及路径探索的研究。同时,该阶段是绿色发展领域研究重要影响力文献的发表时期,处于知识基础的奠基阶段。

3.2.3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2016至今)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发展领域研究迎来了爆发式的高速发展阶段,文献发表量和高频关键词得以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有关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后,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该阶段显现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绿色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习近平”“美丽中国”“环境规制”“绿水青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表明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其中包括“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等思想理念,而由此展开对绿色发展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热点更多是聚焦于影响我国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从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层面探讨绿色发展的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4结论与展望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8年以来年CSSCI收录的有关绿色发展研究主题的64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了绿色发展领域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和演进趋势,得出以下结论。

4.1结论

(1)从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和演进趋势来看,我国绿色发展研究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后,论文发表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绿色发展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1)、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5)和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2)从主要研究力量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秦书生、黄娟、于法稳和黄志斌等是绿色发展研究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但从合作网络图谱看,不同机构、作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比较少。从期刊分布来看,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环境保护》是刊文量最多的期刊,达60篇,其次分别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人民论坛》。

(3)通过对关键词中心性和频次的分析,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效率等是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由此可以发现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绿色发展的内涵探讨、评价研究、路径探索等3个方面。

(4)通过被引频次和论文影响力筛选出3篇经典文献,构建了绿色发展研究的基本框架,成为绿色发展研究三大热点研究主题的关键性基础文献;从绿色发展关键词研究的时区图谱看,研究内容的演进具有阶段性特征,在不同阶段分别涉及低碳经济理论、绿色发展的内涵探讨、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等热点议题。

4.2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定位。为此,需要准确理解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对于绿色发展的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背景下关于绿色发展内涵与外延的探讨;第二,以区域差异为视角深化对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据前文分析,已有文献从区域层面探讨绿色发展的问题,这为从我国区域差异角度深化绿色发展的水平测度、影响因素、现实问题及提升路径等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德凤,臧正,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 2015, 31(2): 64-68.

[2]秦小丽,刘益平.绿色发展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 2018(4): 70-74,81.

[3]张春博,丁堃,曲昭,等.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创新驱动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9): 152-160.

[4]侯伟丽. 21世纪中国绿色发展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 2004(3): 106-110.

[5]李佐军.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2.

[6]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7]王玲玲,张艳国. "绿色发展"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 2012(5): 143-146.

[8]马洪波.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J].攀登, 2011, 30(2): 67-70.

[9]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 2013(5): 93-102.

[10]陈澄,付伟.国内绿色发展研究综述[J].经贸实践, 2017(9): 8-9.

[11]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4): 1-7.

[12]赵峥.城市绿色发展:内涵检视及战略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 2016(3): 36-40.

[13]邹巅,廖小平.绿色发展概念认知的再认知——兼谈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 2017(2): 115-123.

[14]刘耀彬,袁华锡,胡凯川.中国的绿色发展:特征规律·框架方法·评价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4): 16-28.

[15]龙静云,吴涛.绿色发展的人本特质与绿色伦理之创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6(2): 29-35.

[16]郝汉舟,汤进华,翟文侠,等.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数空间格局及诊断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2): 91-100.

[17]张欢,罗畅,成金华,等.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J].经济地理, 2016, 36(9): 158-165.

[18]郝汉舟,周校兵.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8, 34(12): 114-118.

[19]刘冰,张磊.山东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7(7): 141-152.

[20]卫夏青,秦国伟.绿色发展时代内涵、评价体系与推进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江淮论坛, 2019(2): 63-68.

[21]车磊,白永平,周亮,等.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J].地理科学, 2018, 38(11): 1788-1798.

[22]黄杰.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 37(4): 13-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