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翔,袁永平,胡贝妮,朱宏基,陈懿建

(1.赣南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赣南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生;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典型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如乏力、骨质疏松、微量尿检异常等,可由骨科、肾内科、风湿科初诊发现。2018 年2月我院收治1例以造影剂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现结合临床诊疗经过及文献学习,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 岁,因“反复胸闷1 年余”于2018年2月11日入院。既往史:发现血压升高1年余,最高血压达160+/90+mmHg,规律服用“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平稳。体格检查:体温:36.7 ℃;脉搏:82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39/85 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正常,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辅助检查:2018 年2 月12 日心脏彩超:(LADd 42 mm,LADs 49 mm,LVDd 47 mm,RADs 42 mm,RVDd 22 mm,EF 55%)①左房、右房增大;②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轻度);③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正常范围。胸片:考虑双下肺少许感染。腹部彩超:①双肾实质回声稍强;②前列腺钙化灶声像;③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声像未见明显异常;④双侧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双肾、肾动脉彩超:①双肾动脉主干血流阻力指数增高;②双肾实质回声稍强。全腹部CT:①阑尾稍增粗、壁稍厚,考虑阑尾炎,请结合临床;②盆腔积液;③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肺下叶结节,请随诊。肾功能:尿素氮5.1 mmol·L-1,肌酐97 μmol·L-1,尿酸402 μmol·L-1;尿分析:蛋白质2+,葡萄糖1+;大便常规:潜血弱阳性;血清总蛋白76.6 g·L-1,白蛋白47.4 g·L-1,球蛋白29.2 g·L-1,白球比1.62;血分析:白细胞5.04×109·L-1,红细胞3.57×1012·L-1,中性细胞比率58.3%,淋巴细胞比率29%,血红蛋白115 g·L-1,血小板123×109·L-1;乙肝五项、甲功、凝血功能、补体C3、C4、CRP:未见明显异常;于2 月14 日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后第2 天,复查肾功能:尿素氮20.96 mmol·L-1,肌酐1 161 μmol·L-1,尿酸609 μmol·L-1;血清钙2.9 mmol·L-1;血分析:白细胞4.97×109·L-1,红细胞2.57×1012·L-1,血红蛋白75 g·L-1,血小板137×109·L-1;血清总蛋白58.0 g·L-1,白蛋白32.4 g·L-1,球蛋白25.6 g·L-1,白球比1.27,免疫球蛋白G 4.69 g·L-1,免疫球蛋白A 0.16 g·L-1,免疫球蛋白M 0.13 g·L-1;免疫球蛋白定量:lgG 4.65 g·L-1,lgA 0.149 g·L-1,lgM 0.056 g·L-1,lgD 13.06 g·L-1,KAP 3.71 g·L-1,LAM 26.0 g·L-1;尿本周蛋白定性:阳性,KAP 0.06 g·L-1,LAM 1.04 g·L-1,综合提示IgD-LAM+LAM 双M 蛋白血症;β2-微球蛋白75.45 mg·L-1;乳酸脱氢酶259 U·L-1;骨髓细胞学: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涂片中浆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其中原始+幼稚浆细胞占71.5%;血片:未见幼稚细胞;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在CD38/45点图上设门分析,可见一群细P7,占有核细胞的9.42%,此类细胞的表型为:CD38stCD138dimCD56+CD19-CD45dimCD34-CD117-CD20-CD22-CD33-HLA-DRCD9-ckappa-clambda+,表型异常,为单克隆的浆细胞,考虑:多发性骨髓瘤;FISH 检测MM 探针ATM、P53、13q14、RB1、D12Z3:均阴性,染色体核型:46XY。

入我院心内科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贝那普利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血压、心率、抑制心肌重构等对症治疗,于2 月14 日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中见前降支近段约80%节段性狭窄,于前降支病变处植入雅培3.0 mm×23 mm药物支架1枚,术后第2 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腹胀、心情烦躁、无尿等症状,急诊查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考虑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予急诊血液透析治疗,行血液透析治疗2 次后患者仍诉无尿且肌酐未见下降,予以转肾内科继续行血液透析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临床医师结合其血清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A、M 下降,进一步行血尿免疫球蛋白电泳提示IgD-LAM+LAM 双M 蛋白血症,骨髓涂片镜检见大量原始+幼稚浆细胞,考虑多发性骨髓瘤,予以转血液科进一步抗肿瘤治疗,于3 月19 日予BD 方案(硼替佐米2.2 mg d1、d4、d8、d11;地塞米松20 mg d1~2,d4~5,d8~9,d11~12)化疗及血液透析、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于5 月6 日再次行BD 方案化疗,患者出现化疗后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血小板减少、大便潜血阳性,5 月19 日出现血压下降,5 月21日出现腹胀,行腹部立位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予以转ICU 行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维持血压,6月7 日08∶50 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血压在多巴胺持续泵入下仍难以维持,瞳孔散大,呼之不应,患者家属放弃抢救,予办理自动出院。

2 讨 论

早期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其造成的肾损害也多种多样,轻链肾病和高钙血症被认为是导致MM 患者肾功能不全的两个主要原因。许洪志[1]等通过161 例初诊MM 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高钙血症、重度贫血、λ 型轻链、高尿酸。有研究证实,早期轻微的肾损害也是影响MM 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对于出现MM 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骨痛、高钙血症、反复感染史、血容量不足及轻微尿检异常等,合并急性肾损害,应注意排除管型肾病,尽早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可行血清游离轻链筛查及肾脏穿刺活检〔3〕。患者是行冠脉造影术+PCI 术,术后造影剂肾损害致急性肾衰竭,查其免疫球蛋白G、A、M下降引起临床医生怀疑MM,行血、尿免疫球蛋白电泳及骨髓活检明确MM,但患者术前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未见异常,肌酐、尿素氮正常范围内,仅实验室检查提示蛋白尿及轻度贫血,造成临床医师疏忽未考虑到血液系统疾病,术前未行血、尿免疫球蛋白电泳及早发现MM,出现造影剂致不可逆性肾损害,患者死亡出院。

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 年修订)〔4〕,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血尿免疫球蛋白电泳、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D-LAM+LAM 型)。患者血红蛋白75 g·L-1,血清钙2.9 mmol·L-1,肌酐1 161 μmol·L-1,Durie-Salmon分期为ⅢB 期;其β2-微球蛋白75.45 mg·L-1,乳酸脱氢酶259 U·L-1,正常染色体核型,国际R-ISS 分期为Ⅲ期,Mayo骨髓瘤分层及风险调整治疗mSMART分层为中危,结合患者DS 及R-ISS 分期考虑其肿瘤负荷大,预后不良。MM 是一种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分型,可分为lgG、lgA、lgM、lgD、lgE型,临床上以lgG、lgA、lgM 型多见,而lgD 型少见,在国内发病率低,仅8%~10%〔5〕,以λ型为主。由于lgD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含量极低,所以一般医院未将lgD 放入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中,即使lgD 型MM 分泌的单克隆lgD 异常增高,血清球蛋白总量仍可在正常范围之内甚至偏低〔6〕,该病例在术前及术后发生肾衰竭血清球蛋白总量都在正常范围中,故极易造成临床漏诊。

肾脏损害在MM 中较为常见,是一项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肾损害中位恢复期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 个月与43 个月,而不可逆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生存期仅为3.8 个月〔7-8〕,因此,MM 合并肾损害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临床治疗主要为:①积极治疗原发病,迅速减少轻链的产生;②防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纠正高钙血症、高尿酸,纠正脱水,积极补液,积极抗感染治疗,慎用肾毒性药物等。其中原发病治疗以抗肿瘤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已成为复发难治性MM 患者的标准首选治疗方案〔9〕,MM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对硼替佐米耐受性较好,透析患者也无需调整药物剂量,需要注意的是,透析会降低硼替佐米浓度,应在患者血液透析后给药。联合免疫调节剂的三联抗肿瘤治疗MM 反应性较好,但接受透析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可能会受到限制,其中沙利度胺可能导致致死性高钾血症,且在透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来那度胺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能会增加肾功能不全MM 患者的毒副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