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友良,钟百书,陈瑶

X线钡剂造影、CT和内窥镜检查克罗恩病对比分析

滕友良,钟百书,陈瑶

目的比较X线钡剂造影、腹部CT与内窥镜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6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内窥镜资料,分别计算X线钡剂造影、腹部CT和内窥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克罗恩病诊断准确度间的差异。结果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病变的检测,钡餐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两种病变的检测,内窥镜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及多节段性病变进行检测时,钡餐和内窥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X线钡剂造影可以作为克罗恩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能同时分析其肠壁内外的病变,联合X线钡剂造影和CT能全面分析肠腔内外的病变。

克罗恩病;CT;肠镜;X线钡剂造影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末端为主,呈节段性分布。CD病因不十分明了,可能和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1-2]。本文回顾性分析66例CD患者的X线、CT和肠镜资料,对比分析各自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5月至2013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经病理确诊的CD患者。

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16~66岁,平均(44.2±11.6)岁;病程15 d至22年;临床主要表现间歇性或阵发性中下腹腹痛30例,慢性腹泻48例,肠梗阻18例,便血15例,腹部包块18例,间歇性低热35例,消瘦55例,贫血27例,其中2例患者可见腹壁窦道形成。

1.2 方法

1.2.1 X线钡餐造影36例患者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前禁食12h,常规行小肠口服钡剂造影,重点观察小肠和右半结肠。

1.2.2 CT检查54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检查前12h禁食,扫描前口服水1000~1500m l。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参数:准直器5mm,管电压是120kV,管电流230mAs。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平扫后,经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4m l/s速率注入碘海醇注射液80~100m l,注射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6、65和100s。

1.2.3 肠镜检查66例患者行肠镜检查,检查前4 h开始服聚乙二醇平衡液(PEG-ELS)约2 000m l直到排出的液体内没有残渣,变成无色或黄色透明为止。受检者使用富士能EG-201WI电子肠镜进行检查,顺利进镜至回盲部见回盲瓣,退镜依次对结肠各段进行观察。

1.3 影像分析由2名腹部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和1名肠镜医师对所有患者的X线小肠造影、CT及肠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重点观察病变分布及其形态特征,以及肠壁外系膜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形态、分布特征及其肠外表现

66例患者中,32例可见肠壁裂隙状溃疡。所有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末段回肠和盲肠,其中33例病变呈多节段分布(封四彩图2);26例病变段肠腔不规则狭窄,呈“卵石征”表现(封四彩图3);18例可见肠外病变,包括窦道、腹腔脓肿;6例患者CT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封四彩图4)。

表1 24例CD患者腹部病变CT、钡餐显示情况比较例(%)

表2 36例CD腹部病变CT、内窥镜显示情况比较例(%)

表3 22例CD腹部病变钡餐、内窥镜显示情况比较例(%)

2.2 X线、CT及肠镜对病变检出情况比较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病变的检测,钡餐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对多节段性病变、腹腔脓肿的检测,两者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CT对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蜂窝织炎及炎性包块均有显示,但钡餐均无显示。见表1。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两种病变的检测,内窥镜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对蜂窝织炎、炎性包块、系膜区淋巴结肿大及系膜区血管束增多进行检测时,CT检测显示优于内窥镜。见表2。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及多节段性病变进行检测时,钡餐和内窥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3 讨论

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病理特点为节段性和透壁性[1-3]。小肠X线钡餐和肠镜一直是CD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它们难以显示黏膜下和肠壁外的病变。然而,肠壁内、外病变的显示是评价CD严重程度及其累及范围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显示,在显示裂隙状溃疡、卵石征时,小肠钡餐造影检出率明显高于CT;但CT在显示黏膜强化、蜂窝织炎、炎性包块及腹腔脓肿等病变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小肠钡餐造影;两者对多节段性病变的显示率相近。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的显示,肠镜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对蜂窝织炎、炎性包块等病变的显示,CT显着高于肠镜;对不规则肠腔狭窄进行的显示,肠镜和CT显示率相近。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及多节段性病变检测,肠镜和CT显示率相近。但是,CT对CD肠壁外、系膜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皆比较高,但肠镜均不能显示此两种病变;肠镜对CD肠壁裂隙状溃疡、卵石征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CT、肠镜对CD病变段肠管的不规则狭窄和多节段性病变显示较好,这和以前文献相一致[4-6]。这也进一步证实,小肠钡餐、CT和肠镜检查对CD不同病变特征的显示各有优势。

综上所述,X线钡剂造影能够显示CD病变的多节段性分布特征,以及一些病变特征性表现,如肠壁裂隙状溃疡和卵石征,对C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不仅可以显示CD的多节段性病变,而且可以显示病变段肠壁水肿、系膜渗出、血管充血、腹腔脓肿、肠壁粘连及窦道等肠外表现,对CD病变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显示,联合X线钡剂造影和CT检查对CD不仅对绝大多数CD患者能够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判断其病变的活动性,对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1]钟捷.克罗恩病的诊断:影像与内镜技术的总体评价与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3,33(1):1-2.

[2]钟捷.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 2011,31(3):190-192.

[3]陈纲,李世拥.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4 (4):441-444.

[4]朱庆强,吴晶涛,陈文新,等.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内镜及CT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0): 765-769.

[5]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等.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377-380.

[6]朱庆强,王中秋,吴晶涛,等.影像学检查在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与慢性期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 47-52.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16

R816.5

A

1671-0800(2014)05-0539-03

310003杭州,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滕友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百书);杭州市新华医院(陈瑶)

陈瑶,Email:chenyao666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