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花,吕文羽,刘呈楠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患者因血压长期异常高水平导致左心室负荷加重,左心室代偿引起肥厚扩张,最终诱发心脏器质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但如未及时控制可诱发心脏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甚至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B超和心电图均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B 超可敏感反映心脏大小和心室壁厚度,而心电图则能显示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及恢复正常完整过程,这对评估心脏有无基本功能及病理变化具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探讨B 超辅助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28 例,均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且行B 超和心电图检查,年龄≥18 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未完成B超或心电图检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检查方法 采用 PHILlPS iE33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 ~3.5 MHz。患者取平卧位,安静状态下行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扫描,根据检查数据计算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舒张晚期充盈峰(E/A)。采用EDAN SE-18导同步心电图仪检测心电图情况,患者取仰卧位,75%乙醇擦拭连接导联部位,记录24 h 内心电图变化。

1.3 观察指标 记录高血压性心脏病特征病理表现阳性例数,包括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左心房扩大、主动脉扩张及主动弹性下降。左心室肥厚与扩大判定方法: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检查时选取二尖瓣短轴切面,如舒张期心脏前后径>12.5 mm 且收缩期心室壁厚度增加>65%,则为室间隔肥厚;如舒张期心脏前后径>13 mm,则为左心室后壁肥厚;选取胸骨左缘左心室长轴切面,如男性/女性左心室内径分别>55 mm/50mm则为左心室扩大[3]。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128 例患者中男70 例,女 58 例;年龄 33 ~ 78 岁,平均(58.8±6.2)岁;病程2 ~ 18 年,平均(12.96±3.44)岁;高血压程度:I级 62 例,II级 42例,III 级 24 例;合并 2 型糖尿病 33 例,合并脑血管疾病27 例。

2.2 B 超、心电图检查单用及联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特征病理表现阳性率比较 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阳性率高于单用检查(P<0.05);B超联合心电图检查诊断左心室扩大、左心房扩大及主动脉扩张阳性率均高于心电图(P<0.05);B 超、心电图检查单用及联用诊断主动脉弹性下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B 超、心电图检查单用及联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特征病理表现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B超和心电图已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其中心电图是心脏检查最为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反映心脏兴奋形成、传导及恢复正常多个环节情况,并据此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情况[4]。如患者出现心室肥大,心肌纤维显着增粗,整个心室随之扩大,心电向量增大,诱发心电图中相应QAS 波群电压升高;但对于左右心室同时肥厚者电位则能相互抵消,导致心电图表现正常,较易出现误诊。此外,疾病早期患者因心室壁厚度增加较小,QRS波群增高并不显着,故单纯采用心电图诊断心脏肥厚炎性率较低[5]。

B 超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其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测主要依靠检测探头所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体表到达心脏各组织界面,不同界面反射强度回声存在差异,而通过特定超声信号接收仪处理形成相应影像[6]。有研究显示,B 超能够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附近组织,同时获得影像与实际解剖结构接近,立体感强,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检出率[7]。但需要注意B 超对于组织穿透力相对较弱,如肋间隙过小和脂肪组织过厚都可影响检查效果。同时B超检查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出现假反射现象则可导致误诊。

本研究显示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阳性率高于单用检查(P <0.05);B 超联合心电图检查诊断左心室扩大、左心房扩大及主动脉扩张阳性率均高于心电图(均P <0.05)。这说明采取B超联合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理特征表现检出效率。而B 超、心电图检查单用及联用诊断主动脉弹性下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报道结果相符[8]。

综上所述,B 超辅助心电图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特征病理表现阳性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