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煊乔,王梅红,沈志森,章菊琴

构音是指构音器官之间构建和发出言语声的协调过程。构音语音异常是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普遍存在的语音障碍,即在发出有意义言语过程中出现的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等现象,构音障碍使言语清晰度降低[1]。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运用单位,它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听障儿童对音节掌握的程度对其言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听话者对其言语的理解程度。言语能力的发展滞后导致其在情感识别方面表现出显着的缺陷[2]。引起听障儿童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听觉障碍,因此,进行有声语言训练对此类儿童是极为重要的[3]。本研究通过分析4~6 岁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轻度、中度、重度)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构音清晰度及构音获得特点,为听障儿童针对性的语训康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听障组:选取4~6 岁语前聋儿童72 名,根据听力损失程度(WHO2021年标准)分为轻度听障组、中度听障组及重度听障组各24 名。轻度听障组为2021 年8 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轻度听障儿童,裸耳平均听阈为20~35 dB HL。在宁波市小雨点听力语言训练中心选取中度听障儿童及重度听障儿童,裸耳平均听阈分别为35~50 dB HL、65~80 dB HL,所有儿童均佩戴助听器且接受1年左右的语训。所有受试者排除器质性构音障碍及智力因素影响。健听组:从某幼儿园随机选取4~6 岁听力正常儿童24 名,平均听阈为≤20dBHL。所有受试者排除器质性构音障碍及智力因素影响。

1.2 测试材料 采用《黄昭鸣—韩知娟词表》[4],该词表主要用于评估听障儿童声母、韵母、声调等音位习得情况,可测量21 个声母及36 个最小音位对比的构音情况。测验材料包含50 个单音节词,每一个词都有配套的图片。

1.3 测试程序 将测试卡片呈现在受试者面前,通过提问:“这是什么?”等引导性的问题使受试者发出目标音。对于无法通过提问、提示方法获得语音的,使用模仿来获得即测试者发一次音如“猫”,要求受试者跟读。测验中要求儿童每个音发3 遍。整个音节的发音时间及音节之间的间隔都约为1 s,使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用于后期分析。

声母(韵母、声调)构音清晰度=[正确声母(韵母、声调)音位对个数/声母(韵母、声调)音位对总个数]×100%。总构音清晰度=(正确音位对个数/音位对总个数)×100%。单韵母(复、鼻韵母)构音清晰度=[正确单韵母(复、鼻韵母)音位对个数/单韵母(复、鼻韵母)音位对总个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计数资料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构音能力比较 4 组儿童声母清晰度、韵母清晰度、总构音清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听障组与健听组声母清晰度、韵母清晰度、总构音清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 组儿童声调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在同一听障程度,声母清晰度均低于韵母、声调清晰度(均P<0.05)。见表1。

表1 4 组构音能力比较 %

2.2 韵母构音清晰度比较 4 组儿童在三类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听障组与健听组三类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同一听障程度,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4 组韵母构音清晰度比较 %

2.3 声调的正确率比较 4 组儿童二、三声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听障组与健听组、重度听障组与中度听障组二、三声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4 组声调正确率比较 名(%)

2.4 声母构音的正确率比较 听力损失越重,声母构音正确率越低,且构音正确率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相关。4 组儿童舌尖后音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无论健听组还是听障组,舌尖后音最难掌握;4 组儿童在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面音、舌根音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听障组与健听组上述发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儿童塞擦音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健听组还是听障组,塞擦音最难掌握;4 组儿童鼻音、不送气塞音、送气塞音、擦音、边音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听障组与健听组上述发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5。

表4 4 组不同发音部位声母正确率比较 名(%)

3 讨论

构音不清晰会影响儿童的正常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5]。从出生到3 岁,先天性听力障碍将影响言语的正常发展,而言语的迟缓发展进一步导致听障儿童成年后在感官、认知、情感、学术方面出现各种缺陷[6-7]。构音能力是言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听障程度对儿童构音能力的具体影响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轻度听障组外,不论中度听障组还是重度听障组,其声母、韵母及总构音清晰度均低于健听组(均P<0.05),而4 组的声调构音清晰度差异不明显(P>0.05)。这一结果说明听力损失对声母和韵母清晰度的影响较大,且听障程度越重清晰度越低。分析原因,首先,轻度听障儿童听力损失轻微,对接收言语的能力影响极小;其次,中度听障儿童助听前有一定的听觉言语基础;再次,重度听障儿童因其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器对听力补偿的限制,使其有效接收的声音信号较轻、中度听障儿童少[8]。与Elizabeth 等[9]研究结果一致,即听力损失越严重,言语能力发展就越困难。

表5 4 组不同发音方式声母正确率比较 名(%)

韵母有能量大、时长长的特点,是普通话音节中的核心部分,其发音准确度对言语清晰度影响极大[10]。不同听障程组的韵母清晰度存在差异(P<0.05),轻度听障组清晰度较高,中度听障组其次,重度听障组最后。在同一听障程度,鼻韵母较难习得,其次为复韵母,最后为单韵母,这与夏静宇等[11]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单韵母发音时舌位相对较固定,而复韵母和鼻韵母发音时需要舌位的运动,舌位的改变使得聋儿对其更难辨别,且听障程度越重听觉辨识水平越低。

声调在普通话中起到区别语意的作用,对声调的正确识别有助于言语的理解。无论健听组还是听障组在四声调表达的准确性上存在差异,最难是三声,其次二声。这是由于二声和三声都有一段上升的中基频,以及时间包络信息和时长的因素致使其难以识别[12]。不同听障程度对声调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存在耳蜗精细结构的破坏导致声调感知能力不足[13],而听障程度越重的耳蜗功能越弱。重度听障儿童在声调发音的表达上尤为单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听障组声母构音清晰度均低于轻度、中度听障组,这说明声母的发音能力受听力损失程度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如下:第一,由于听力的损失,听障儿童对语音信息的获得不够清晰,且声母能量小、时长短、还要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方式的阻塞,导致听力损失儿童构音问题集中在了声母上。第二,声母的能量偏重在中高频率,而听障者大多中高频率听力较差,因此声母的听取较难[4]。除最难掌握的舌尖后音和塞擦音外,4 组儿童声母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听障儿童构音障碍治疗上注重声母的训练,同时加强对重度听障儿童的个体化教学。

声母正确率与声母的发音部位密切相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音、舌根音较易学会,而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较难学会。首先,发音所需唇、舌、齿以及上腭之间的配合较为复杂,所以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学习起来难度较高[11]。此外,听障儿童由于听觉的损失需要靠视觉来学习发音,而舌根音的可视性差,舌根音对听障儿童较难学会。声母正确率与声母的发音方式密切相关。塞音和鼻音易学会,其次为擦音和边音,塞擦音则最难,这是由于发音方式的难易程度影响了声母的学习[14];不送气塞音较送气塞音更易学习,这是因为气流的能量低、不可见性,送气音的难度高于不送气音。这与张磊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儿童的听力障碍程度越重,构音能力越差,在声母的发音上尤为显着,因此在言语训练的过程中对重度听障需要更大的训练强度。且对其较难掌握的韵母如鼻韵母及复韵母,声调如二声及三声,声母如塞擦音及舌根音应反复多次的进行教学。通过听、看、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听障儿童获得构音能力,并结合语境进行,提高听损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使得言语康复训练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