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芸巧,李文娟,陈芸芸,顾逸藜,张霜,谢臻蔚

盆腔器官脱垂(POP)指由于盆底肌肉、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盆腔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病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常伴排尿、排便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有关POP的防治日益被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盆底肌功能障碍是POP发生的重要原因[1],早期评估盆底肌肉功能并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预防POP的发生及发展[2]。目前,通过阴道电极进行盆底表面肌电检测(sEMG)是常用的早期评估盆底肌功能的方法,但POP患者的盆底肌电生理特征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阴道电极采集盆底肌电值,分析POP患者的盆底肌电生理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盆底肌功能障碍,进而预防POP发病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妇科泌尿及盆底康复质量控制中心盆底专科门诊就诊的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POP诊治指南2020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POP已行手术治疗;(2)妊娠或哺乳期;(3)脊柱手术史;(4)阴道流血、肿瘤病史;(5)泌尿系统及生殖道感染疾病;(6)严重心肺功能不全;(7)因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原因不能完成检查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IRB-20210056-R)。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查阅患者就诊时的门诊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及脱垂病程。

1.2.2 POP解剖定位和分度 采用POPQ评分法评估POP解剖定位[3],安静状态下,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检查,用力向下屏气的Valsalva动作下脱垂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根据POP-Q评分定量描述POP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期。

1.2.3 盆底肌表面肌电生理检查 采用MLDAB2T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Glazer盆底肌电生理评估法进行盆底肌电生理检查。包括前后静息阶段平均值、快肌阶段最大值及上升时间、慢肌阶段平均值及变异性和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及变异性。具体操作如下:患者采取120°半卧位,脱垂物回纳至阴道后,将阴道电极放入阴道内,分5个阶段检查:(1)充分放松盆底肌,进行60s的前基线测定,获得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参考值<4 V);(2)快肌测试阶段,进行5次快速收缩,每次收缩前休息10 s,获得快肌阶段最大值(参考值>40 V)及上升时间(参考值<0.5 s);(3)慢肌测试阶段,5次持续收缩和放松,收缩10 s,放松10 s,获得慢肌阶段平均值(参考值>35 V)及变异性(参考值<0.2);(4)耐力测试阶段,即60 s的持续收缩,获得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参考值>30 V)和变异性(参考值<0.2);(5)再次充分放松盆底肌,进行60 s的后基线测定,获得后静息阶段平均值(参考值<4 V)。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纳入POP患者287例,平均年龄(61.8±10.3)岁;平均绝经年限(12.24±9.76)年;平均脱垂病程(4.32±7.47)年;平均BMI(23.58±2.69)kg/m2;平均产次(1.96±0.98)次。其中前盆腔脱垂193例(阴道前壁脱垂程度≥子宫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程度)、中盆腔脱垂114例(子宫脱垂程度≥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程度)、后盆腔脱垂28例(阴道后壁脱垂程度≥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壁脱垂程度)。

2.2 POP患者的各项盆底肌电值情况Glazer评估结果显示,POP患者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3.32±2.47)V;快肌阶段最大值(25.23±15.64)V,上升时间(0.64±0.40)s;慢 肌 阶 段 平 均 值(14.92±10.14)V,变异性(0.39±0.24);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11.48±8.12)V,变异性(0.29±0.23);后静息阶段平均值(3.08±2.57)V。

前静息阶段的异常率为28.22%(81/287),后静息阶段的异常率为26.48%(76/287),快肌阶段的异常率为89.20%(256/287),慢肌阶段异常率99.65%(286/287),耐力测试阶段异常率为99.30%(285/287)。

2.3 POP患者盆底肌电值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POP患者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前后静息阶段平均值与BMI呈正相关(P<0.05),耐力测试阶段变异性与绝经年限、年龄、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1。

表1 POP患者盆底肌电值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2.4 POP患者盆底肌电值与不同解剖缺陷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解剖缺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前后静息阶段平均值与Aa和Ba值呈负相关(P<0.05),后静息阶段平均值与C和D值呈负相关(P<0.05),快肌阶段最大值与C值呈负相关(P<0.05),耐力测试阶段变异性与Ap值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POP患者盆底肌电值与不同解剖缺陷的相关性

3 讨论

盆底肌肉是支撑盆腔脏器的重要组织,其功能状态异常与POP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盆底肌功能评估,并及时给予肌肉功能训练是POP防治的措施之一。以往常用阴道指诊法来评估盆底肌功能,然而,有研究报道经阴道指诊法评估盆底肌力与POP的关系不一致[4-5],其原因可能与该法主观且敏感性不足有关[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表面肌电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盆底肌功能异常[7]。然而,迄今为止,有关POP患者盆底肌电生理特征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聚焦POP与盆底肌电生理的相关性研究,分析POP患者的肌电值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已知女性盆底肌为一复杂肌群,根据肌肉收缩能力,可分为慢肌肌群和快肌肌群。慢肌主要为深层盆底肌肉,发挥对盆腔脏器的支撑作用;快肌主要为浅层盆底肌肉,发挥对排尿排便过程的括约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POP患者普遍存在快肌和慢肌的盆底肌电值异常,与周丹等[8]的研究结果类似。上述结果提示POP患者的盆底肌损伤并非单一肌肉损伤,评估POP解剖与功能异常时,需要应用整体理论。同时,据文献报道,妊娠与分娩是盆底肌肉受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9],产后女性POP的发生与前后静息阶段平均值呈负相关[10]。本研究未发现POP患者的产次与静息阶段肌电值相关,而与耐力测试变异性呈正相关,推测与本研究纳入人群主体为绝经后老年女性有关。既往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骨骼肌量下降,60岁时骨骼肌量减少约30%[11],且其盆底肌电活动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2];另有学者提出,肥胖者肌肉负重力量较强[13]。这与本文POP患者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值呈正相关的研究结果相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POP患者的耐力测试阶段变异性与绝经年限、年龄呈正相关,此结果验证了低雌激素及高龄影响盆底肌的稳定性,是POP的高危因素。

根据盆腔三腔室理论,可分为前中后三个盆腔,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尿道及膀胱,中盆腔包括子宫及阴道穹隆,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及直肠。POP-Q分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POP解剖评估方法;该法中的Aa、Ba为阴道前壁上的指示点,与处女膜缘的关系代表前盆腔脱垂的程度;C、D为阴道顶端的指示点,与处女膜缘的关系代表中盆腔脱垂的程度;Ap、Bp为阴道后壁上的指示点,与处女膜缘的关系代表后盆腔脱垂的程度。在不同盆腔缺陷与肌电值的相关性分析中,Aa、Ba、C、D值与静息阶段平均值呈负相关,C值与快肌阶段最大值呈负相关,Ap值与耐力测试阶段变异性呈正相

关;上述结果提示肌电值与不同POP缺陷相关性不同,相较于后盆腔,前、中盆腔缺陷与盆底肌电生理变化关系密切。综上所述,盆底肌电值异常是POP患者的常见现象,与年龄、BMI、绝经年限、产次及前、中盆腔缺陷密切相关。通过盆底肌电生理检查,早期识别肌肉功能状态异常并给以个体化的盆底肌康复治疗,有望改善盆底肌功能、预防或延缓POP发生及发展。当然,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存在局限性,其研究结果有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