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环,王 俊,刘少强,许红雨,苏子慧,吴 婷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西赣州341000)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及早发现及诊断是关键。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已从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向分子影像学转变,而磁共振(MR)功能成像如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动态增强为其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旨在探讨三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13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检验确诊为乳腺肿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患者72例,良性肿瘤88例,且每例患者均做DWI、MRS、动态增强联合检查。年龄36~72岁,平均51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1.5与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及配置的AW4.2与4.5工作站,乳腺专用表面线圈,患者俯卧位。常规轴位T2 WI及压脂、轴位T1 WI,矢状位T2 WI压脂系列。DWI采用敏感系数b=800 s/mm2。MRS采用单体素PRSS系列并在轴位T2 WI图上定位。动态增强采用LAVA系列,连续采集8次,共约9 min。

1.3 图像处理 将原始数据传至4.2或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SER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DWI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在DWI图上测量病灶的信号强度,在弥散表观系数图上测量相应病灶的ADC值,以低于(1.15±0.25)×10-3mm/s作为恶性病变阈值,ADC值越小,恶性准确率越高;MRS分析:根据生成的波普曲线,在3.23 pp m处找到胆碱(Cho)峰,以Cho峰信噪比(SNR)≥2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动态增强图像分析:在病灶中调整兴趣区,得出相应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图,将曲线图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持续强化,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度持续增加;Ⅱ型:平台型,早期信号强度上升,中晚期形成平台(升高或降低在±10%之间);Ⅲ型:流出型,早期信号强度上升及中晚期迅速下降(降低超过10%)。

1.4 统计学处理 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根据病变图像的ADC值、Cho峰SNR、TIC曲线类型进行组合分析,并结合基础图像,达成诊断乳腺癌的一致性意见,并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两两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WI与动态增强联合检查结果分析(A组) 弥散图像发现病灶呈高信号同时在ADC图上测量相应ADC值,在动态图像上对病灶生成相应的TIC图。ADC<0.9×10-3mm2/s,同时是Ⅲ型TIC图,诊断为乳腺癌;ADC>1.4×10-3mm2/s,同时是Ⅰ型,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他均为不定性。本组病例中,正确诊断乳腺癌59例,良性肿瘤83例,误诊为恶性7例,误诊为良性11例,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准确性为88.7%。

2.2 MRS与动态增强联合检查结果分析(B组) 对病灶测量值分析,以Cho峰SNR>2,同时是Ⅲ型TIC图,诊断为乳腺癌;以Cho峰SNR<2同时为Ⅰ型TIC图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他为不定性。本组病例中,正确诊断乳腺癌61例,良性肿瘤78例,误诊为恶性8例,误诊为良性13例,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6.8%。

2.3 DWI、MRS联合检查结果分析(C组) 弥散图像发现病灶呈高信号同时在ADC图上测量相应ADC值及Cho峰SNR,ADC<0.9×10-3mm2/s,Cho峰SNR>2即诊断为乳腺癌;ADC>1.4×10-3mm2/s,Cho峰SNR<2,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他均为不定性。本组病例中,正确诊断乳腺癌57例,良性肿瘤84例,误诊为恶性10例,误诊为良性9例,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88.1%。

2.4 DWI、MRS与动态增强三者联合检查结果分析(D组) 对病灶测量值分析,ADC<0.9×10-3mm2/s、Cho峰SNR>2、动态曲线为Ⅲ型或Ⅱ型,其中符合2点即诊断为乳腺癌(图1);符合ADC>1.4×10-3mm2/s、Cho峰SNR<2、动态曲线为Ⅰ型或Ⅱ型内任意2点即诊断为良性病变(图2);其他为不定性。本组病例中,正确诊断为乳腺癌70例,良性肿瘤85例,误诊为恶性3例,误诊为良性2例,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97.7%,准确性为96.8%。

图1 同一乳腺癌(导管癌)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对病灶测量分析图

图2 同一良性肿瘤(纤维腺瘤)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对病灶测量分析图

表1 4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并比较分析(n)

2.5 4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将A、B、C组的分析数据进行χ2检验,χ2=0.2,P>0.05,说明两两组合在乳腺癌诊断中没有明显差异。将A、B、C组分别与D组比较的分析数据行χ2检验,P<0.05,提示有明显差异,说明3种功能检查组合在乳腺癌诊断中明显优越于两两检查组合。见表1。

3 讨 论

3.1 基础图像、DWI、MRS、动态增强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乳腺肿瘤在基础图上主要表现为信号与形态学上改变,良、恶性肿瘤在信号上没有明显特异性,但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良性肿瘤一般形态规整,境界清楚;恶性肿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有毛刺、境界多不清楚等特点。本文病例形态学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61%。与文献[1-2]报道基本一致。根据动态增强的TIC曲线图,本文病理中52例为平台型,44例为Ⅲ型,64例为Ⅰ型。文献[3-6]表明,Ⅰ型为良性,Ⅱ型为不定性肿瘤,Ⅲ型基本为恶性肿瘤,而本文病例中有12例Ⅰ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7例Ⅲ型病理诊断为良性,21例Ⅱ型为恶性,32例为良性,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MRS关键是在3.23 pp m处找到Cho峰,文献以Cho峰SNR≥2作为阳性诊断标准。本文病例中86例发现Cho峰,其中良性肿瘤出现胆碱者14例,SNR>2者51例,准确性71%,与文献[7-8]相符。DWI低信号基本不考虑恶性肿瘤,高信号既可是良性肿瘤也可是恶性肿瘤,以ADC值(1.15±0.25)×10-3mm2/s为界,越低恶性程度越高,本文病例中小于此标准近54例,特异性为75%,低于文献值[9-10],可能与本组临界值取得偏低有关。

3.2 在基础图像的基础上功能成像两两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 从上述分析中发现,各种功能检查技术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还不高,现将他们两两组合,分析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首先分析DWI与动态增强组合图像及数据值,对乳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与病理对照,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准确性为88.7%,均高于DWI及动态增强的单独诊断率。分析MRS与动态增强组合图像及数据值,对乳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5.7%、准确率为86.8%,较MRS及动态增强的独立诊断率均有所提高,与文献[11-13]相符。分析DWI与MRS组合图像及数据值,对乳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与病理对照,结果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0.3%、准确率为88.1%,较DWI及MRS的独自诊断率有较大提高。从上述3组联合诊断结果分析,不难看出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发现DWI与动态增强组合的敏感性、准确性比其他两组高。

3.3 3种功能成像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总结平时的工作经验,在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后,发现MRI的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将3种功能成像的图像及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以ADC值低于(1.15±0.25)×10-3mm2/s、在波普图像出现Cho峰,SNR>2、动态增强Ⅱ或Ⅲ型作为基数,只要符合三者中两项就可以诊断为乳腺癌;以ADC值高于(1.15±0.25)×10-3mm2/s、在波普图像出现Cho峰,SNR<2、动态增强Ⅱ或Ⅰ型作为基数,只要符合其中两项就可以诊断为良性肿瘤;与病理对照,结果准确诊断乳腺癌70例,良性肿瘤85例,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良性肿瘤2例,敏感性为95.8%、特异性97.7%、准确性为96.8%。说明将3种功能成像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显着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综上所述,MRI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基础图像及各种功能检查图像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高价值,而功能成像两两结合对诊断又有进一步提高,这些结果不论是文献还是本文病例均得到证实,而3种功能成像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相关文献报道很少,本文结果发现3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乳腺肿瘤诊断敏感性,减少了漏诊率,显着提高了准确率及特异性,减小了误诊率。因此,3种功能检查联合分析具有必须性和明显优越性。

[1]刘佩芳.MRI检查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作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5):375-377.

[2]汪秀玲.乳腺影像诊断现状及进展[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6):515-517.

[3]Sardanelli F,Iozzelli A,Fansto A,et a1.Gadobenate dimeglumine enhanced MR imaging breast vascular maps:associationbetween invasive cancer and ipsilateral increased vascularity[J].Radiology,2005,235(3):791-797.

[4]赵斌,蔡世峰,于台飞,等.MR氢质子波谱在乳腺肿块应用中的价值及技术干扰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3):281-284.

[5]Stanwell P,Gulch L,Clark D,et al.Specificity of cholinemetabolites for in vivo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using1H-MRS at 1.5T[J].Euro Radiol,2005,15(5):1037-1043.

[6]Sardanelli F,Fausto A,Podo F.MR spectroscopy of thebreast[J].Radiology Med,2008,113(1):56-64.

[7]Bartella L,Morris EA,Dershaw DD,et a1.Proton MRspectroscopy with choline peak as malignancy marker improves positive predictire value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Radiology,2006,239(3):686-692.

[8]Katz-Brull R,Lavin PT,Lenkinski RE,et a1.Clinical utility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characterizing breast lesions[J].J Natl Cancer Inst,2002,94(16):1197-1203.

[9]赵斌,蔡世峰,高佩虹,等.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497-500.

[10]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4):350-353.

[11]Jacobs MA,Barker PB,Argani P,et a1.Combine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breast MR and proton spectroscopicimaging[J].J Magn Reson Imaging,2005,21(1):23-28.

[12]杨开颜,蒋涛,翟仁友,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8):1090-1094.

[13]崔延安,刘红霞,周静,等.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及波谱成像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7):8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