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玲,钟慧琴,常向云,孙 侃△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新疆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伴有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已成为反映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金标准和监测血糖控制的基石[1]。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以石河子市13个社区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35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本次共调查359例,其中男157例(43.7%),女202例(56.3%);年龄(67.40±9.34)岁;小学及以下文化136例(37.9%),初中文化116例(32.3%),中专或高中文化63例(17.5%),大专及以上文化44(12.3%);人均月收入小于3 000元者221例(61.6%),3 000~5 000元者127例(35.4%),>5 000元者11例(3.0%);有糖尿病家族史者54例(5%);有巨大儿生育史者9例(4.5%)。纳入标准:(1)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2)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3)至少有1次完整的因糖尿病而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病历记录;(4)是本地社区常住居民(在本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5)具有完全认知和行为能力;(6)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患者;(2)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3)确诊时间小于3个月的患者;(4)认知能力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设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生育巨大儿史、家庭经济状况等;(2)相关病史,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DN)、原发性高血压病(HBP)、脑血管意外(CVD)、冠心病(CHD);(3)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

1.2.2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晨起空腹,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抽静脉血,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用美国BIO-RAD公司D-10HbA1c检测系统检测 HbA1c,用快速血糖仪测餐后2h血糖(2hPG)。

1.2.3 判断标准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分别以3.9mmol/L<FPG<7.2mmol/L、2hPG≤10.0mmol/L、HbA1c<7.0%、TG<1.7 mmol/L、TC<4.5mmol/L、LDL-C<2.6mmol/L(非冠心病患者)LDL-C<2.07mmol/L(合并冠心病者)、SBP<130mm Hg且DPB<80mm Hg、BMI<24为控制达标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将数据双人双录入后,导入SP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指标、血糖、血脂的水平及达标率 本研究人群的一般指标、血糖、血脂的水平及达标率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及达标率

表2 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n(%)]

表3 HbA1c达标率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3 HbA1c达标率的单因素分析

表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2 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的是DR,合并症患病率最高的是HBP。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除HBP、CVD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见表2。

2.3 HbA1c达标率的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HbA1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表3),结果显示HbA1c达标组和 HbA1c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FPG、2hPG、TC、LDL、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确定各个因素对HbA1c影响的大小,以HbA1c为因变量,服药依从性、FPG、2hPG、TC、LDL、TG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2hPG、TC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3 讨 论

国外有研究显示预防及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关键是良好的血糖控制[4-5]。而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是全面准确的评价血糖水平。FPG、2hPG及HbA1c等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其中HbA1c可反映患者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检测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且在血中浓度稳定,作为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在临床广泛应用[6]。

3.1 HbA1c控制现状 以HbA1c<7.0%为控制标准,潘长玉等[7]于2004年对我国49个市级中心医院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HbA1c控制达标率为26%;2008年蒋亚斌等[8]的一项研究显示,HbA1c控制达标率为35.3%;王翠萍[1]于2012年在宁夏所做的调查显示,HbA1c控制达标率为53.25%。而本研究中,HbA1c达标率(48.70%)高于前两项研究,略低于王翠萍[1]的研究。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糖尿病的防治及血糖的控制日益重视,从而使HbA1c达标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本研究中,51.3%的患者HbA1c未控制在理想水平。这就提示此地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待改善。

3.2 一般指标、血糖、血脂的控制现状 本研究显示,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控制目标,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为血压(31.6%)、BMI(34.4%)、FPG(61.40%)、2hPG(38.5%)、TC(46.0%)、LDL(39.3%)、TG(26.6%)。与王翠萍[1]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人群的TG达标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所造成的,新疆地区的居民大都喜欢食用肉类及油腻食物。此外,此地区的冬季比较漫长,不利于户外活动。因此,TG达标率较低。

3.3 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虽然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除HBP、CVD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这就提示,HbA1c控制情况会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合并症产生影响。再次证实,防止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3.4 HbA1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服药依从性、FPG、2hPG、TC、LDL、TG会影响 HbA1c达标率。覃建明[9]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HbA1c越高,血糖控制就越差。而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可能有医学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对药物的认可程度、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如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以及给药方案等[10-11]。这就表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很必要,在社区干预中,可以从用药宣教及加强医患沟通入手,使患者对用药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促进血糖的控制。

然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只有FPG、2hPG、TC,服药依从性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原因可能是服药依从性对HbA1c的影响是通过引起血糖的改变产生的。后续研究可以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进行验证。而FPG及2hPG与HbA1c呈正相关,这与国内某些报道的HbA1c与FPG及2hPG呈显着直线相关[12]及HbA1c受FPG及2hPG的共同影响[13]相符合,证实了空腹高血糖及餐后高血糖是引起HbA1c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HbA1c与TC呈正相关,与郑洪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就提示在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时,不能只按金标准(HbA1c)进行评价,要将FPG、餐后血糖、TC与HbA1c相结合,全面了解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情况,从而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FPG、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1]王翠萍.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调查[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81-117.

[4]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Effect of 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 ons in adolescents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J].J Pediatr,1994,125(2):177-188.

[5]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et al.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diabetes(UKPDS 35):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00,321(7258):405-412.

[6]尹小芳,侯新国,孙宇,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现状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1):12-16.

[7]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39-43.

[8]蒋亚斌,聂立红,荆春霞.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2):2180-2182.

[9]覃建明.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1):18-19.

[10]吴广利.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9):13-14.

[11]赵伟.糖尿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291-292.

[12]白雪梅,张雯.16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7):79-80.

[13]王春艳.2型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化关系分析[J].中外医疗,2013,28(10):38-39.

[14]郑洪,宁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