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张后民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404000)



·经验交流·

胺碘酮联用比索洛尔对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QTd及VA的影响研究

张冬梅,张后民△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0400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伴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过程中对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VA的影响。方法将87例左室肥厚EH合并VA患者分为Ⅰ组43例,Ⅱ组44例。两组均用胺碘酮治疗,Ⅱ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服比索洛尔。共治疗6个月,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随诊分别进行血压、LVMI、动态心电图、QTd、胸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QTd均下降(P<0.01),Ⅱ组较Ⅰ组下降更明显(P<0.01)。Ⅱ组较Ⅰ组对治疗后VA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前后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联用比索洛尔能明显减低左室肥厚EH合并VA患者的QTd,降低VA的发生率,延缓及逆转患者心肌肥厚,改善预后。QTd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VA发生的临床评估标准。

胺碘酮;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QT间期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原发性高血压(EH)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可加速靶器官的损伤,最终引起伤残、器官衰竭及心脑血管意外等[1]。EH患者左室肥厚,其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升高。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是较为有效和安全的[2]。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激活,减少VA的发生。在判断心肌细胞复极异常的指标中,QT间期离散度(QTd)可以作为复极差异的定量指标[3]。目前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左室肥厚EH合并VA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对左室肥厚的EH合并VA患者VA、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影响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住院的左室肥厚EH合并VA(频发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排除失访、未按时随访及未坚持服药者后最终纳入研究87例,按201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标准明确EH诊断,经超声明确有左室肥厚,动态心电图(ECG)有VA者,其中男47例,女40例,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8±9.4)岁;Ⅱ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6±10.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患者;(2)Ⅰ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3)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55次/分钟患者;(4)慢性肺部疾病患者;(5)继发性高血压患者;(6)肝肾疾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药治疗(β受体阻滞剂除外),治疗后血压小于140/90 mm Hg。两组均服用胺碘酮200 mg,每日3次;5~7 d后减至200 mg,每日2次;2周后减至200 mg,每日1次。Ⅱ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2.5 mg 每日1次,1周后剂量加倍,最大剂量10 mg,保持静息时心室率大于或等于55 次/分钟。心率低于50 次/分钟或QT间期大于0.50 s或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考虑减量或停药。共治疗6个月,每月随访1次。

1.3观察指标(1)血压:安静状态下测定坐位右臂血压,取3次平均值。(2)VA及QTd:治疗前后各做24 h动态ECG评价VA的变化,显效:VA减少90%以上,有效:VA减少50%以上,无效:VA减少不足50%或无变化。测量最大 QT 间期(QTmax)与最小 QT 间期(QTmin)差值即为QTd。(3)左室肥厚标准:参照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取连续3~5个连续心跳间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左室横径(LVDd),根据Devereux等[4]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1.04[(IVST+PWT+LVDd)3-LVDd3]-13.6 g,取平均值计算LVMI,LVMI=LVM/体表面积(m2),若男性LVMI>125 g/m2,女性LVMI>110 g/m2,则认为合并LVH。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同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指标变化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QTd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QT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Ⅱ组下降较Ⅰ组更明显(P<0.01)。见表2。

表2  两组QTd变化情况

*: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Ⅰ组治疗后比较。

2.3VA变化情况治疗后,Ⅰ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Ⅱ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LVMI变化情况Ⅰ组LV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LVMI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LVMI变化情况

*: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Ⅰ组治疗后比较。

2.5不良事件情况Ⅰ组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QT间期延长超过0.5 s;Ⅱ组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两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2002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18.8%,但知晓率通常仅为30%左右。EH激活RAS,导致心肌细胞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增加。AngⅡ、Ald在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5]。AngⅡ、Ald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肌细胞长度、直径增大,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供应障碍,可以导致缺血、变性、心肌细胞凋亡,最终表现LVMI增加。EH患者RAS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肌细胞之间复极变化,导致VA ECG表现为QTd延长。VA轻者可以无任何影响,重者如室速、室颤等可致血流动力学严重改变,甚至猝死[6]。

QT 间期是心室肌去极化QRS 波和复极化ST-T的时间,体表12导联ECG同步记录方法比常规非同步记录更能反映QTd的实际情况。Balanescu等[7]对VA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QTd 一般在20~160 ms。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临床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简单、廉价、无创性的检测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较传统QT间期更能反映心室肌复极的时间差异,其临床价值较为重要,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值得推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 QTd 明显增大,从而导致 VA 发生率增加。

胺碘酮可阻滞心肌细胞的钠离子、钾离子、L型钙通道,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8]。β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和非选择性,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选择性地作用于β1受体,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其可通过阻滞肾上腺素受体减轻与其有关的心律失常,属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9]。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6个月后两组QTd均下降,Ⅱ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胺碘酮能降低QTd,联用比索洛尔下降更明显。Ⅱ组在降低VA发生率比Ⅰ组更明显(P<0.05)。Ⅱ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LVMI较治疗前也有减低(P<0.01),而Ⅰ组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比索洛尔可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LVMI,从而减少VA的发生。

本研究对左室肥厚EH合并VA患者给予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其降低QTd、VA、改善LVMI方面均优于单用胺碘酮。小剂量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左室肥厚EH合并VA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观察。本次纳入的研究样本量小,研究的随访时间不长,可能影响到随访期观察指标。因此,仍需要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方法规范科学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1]Mensah GA,Croft JB,Giles WH.The heart,kidney,and brain as target organs in hypertension[J].Cardiol Clin,2002,20(3):225-247.

[2]Stevenson WG.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arrhythmias in heart failure[J].Curr Opin Cardiol,1995,10(2):274-281.

[3]Day CP,Mccomb JM,Campbell RW.QT dispersion: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J].Br Heart J,1990,63(6):342-344.

[4]Devereux RB,Alonso DR,Lutas EM,et al.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omparison to necropsy findings[J].Am J Cardiol,1986,57(6):450-458.

[5]Matsumura K,Fujii K,Oniki H,et al.Role of aldosterone i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06,19(1):13-18.

[6]Pittenger B,Gill EA,Holcslaw TL,et al.Relation of dose of carvedilol to reduction in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ischemic or to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2004,94(11):1459-1462.

[7]Balanescu S,Galinier M,Fourcade 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QT interval dispers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hypertension[J].Arch Mal Coeur Vaiss,1996,89(8):987-990.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率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胺碘酮抗心率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1.

[9]Go AS,Yang J,Gurwitz JH,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beta-adrenergic antagonists (atenolol,metoprolol tartrate,carvedilol) on the risk of rehospitalization in 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2007,100(4):690-696.

张冬梅(1983-),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

,E-mail:zh6459@126.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6.25.029

R544

B

1671-8348(2016)25-3546-03

2016-03-18

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