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兰,王 新,孙 丽,师嘉阳,程 真,陈宗涛△

(1.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重庆 400038;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糖尿病是染色体隐性遗传,其遗传度为51.2%~73.8%。2019年,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9.3%[1],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下肢动脉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4]指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心型肥胖、静坐少动和家族史等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些年研究指出,ABO血型也与糖尿病发病明显相关[5-6]。

ABO血型具有稳定的多基因遗传特性,与恶性肿瘤[7-8]、心血管疾病[9]、妊娠期糖尿病[10]和疾病易感性[11]相关。由于糖尿病和ABO血型具有广义上的遗传和免疫基础[6],推测ABO血型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有研究表明,ABO血型系统抗原位于红细胞膜上,镶嵌于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之间,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方能起作用[12],但胰岛素受体是由糖蛋白和脂蛋白构成的,与ABO血型抗原的结构本质相同[13],因此,ABO血型与糖尿病可能存在内在的关联。然而,目前ABO血型与糖尿病关联研究由于受样本量、研究人群、研究类型等影响,其结果目前尚无统一定论[6,14]。此外,现有研究多基于欧洲人群分析,缺乏大样本量的亚洲人群数据[15-16]。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数据,探讨ABO血型的糖尿病发病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的1 306 397例健康体检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和ABO血型等。本研究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KY201955)。

1.2 方法

1.2.1体质指标检测

使用电脑人体秤(SK-X80)测量体检人群身高(m)和体重(kg),测量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1位。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7]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体重过低定义为BMI<18.5 kg/m2,体重正常定义为BMI 18.5~<24.0 kg/m2,超重定义为BMI 24.0~<28.0 kg/m2,肥胖定义为BMI≥28.0 kg/m2。血压测量要求受试者至少坐位休息10 min后,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B-203RVⅢC)对受试者右臂连续测量3次,采用平均值记录数据信息。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2.2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采集体检人群外周血5 mL,离心后使用AU5800自动生化仪(美国Beckman公司)对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进行测定。ABO血型采用血凝试验法进行检测。

1.2.3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进行分类:胆固醇异常定义为总胆固醇≥5.7 mmol/L,甘油三酯异常定义为甘油三酯≥1.73 mmol/L,LDL-C异常定义为LDL-C≥3.1 mmol/L,HDL-C异常定义为HDL-C<0.9 mmol/L。

1.2.4血糖异常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18]进行分类:正常糖耐量定义为空腹血糖<6.1 mmol/L,糖尿病前期定义为空腹血糖6.1~<7.0 mmol/L,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7.0 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将P<0.1的变量或可能相关的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人群代表性分析

将1 306 397例健康体检者中同时有血型和空腹血糖数据的61 296例作为研究人群。总人群和研究人群中性别、年龄、BM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代表性分析

2.2 不同血型研究人群的体检数据分布差异分析

研究人群中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数分别为2 649例(4.3%)和3 979例(6.5%)。不同血型人群的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异常人群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血型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比较[n(%)]

2.3 ABO血型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O型血比较,A、B型血糖尿病和血糖异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P<0.05),而AB型血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呈现临界关联(P=0.05)。将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LDL-C、HDL-C作为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O型血比较,A型血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P<0.05),而B、AB型血不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P>0.05),见表3。

表3 ABO血型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基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12年的体检人群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ABO血型与糖尿病及血糖异常发病风险进行了分析。虽然有血型和血糖数据的612 96例研究人群与1 306 397例总人群性别、年龄、BM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考虑是因较大样本量所致。两个人群上述因素分布呈现可接受的均衡性,因此研究人群数据仍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O型血比较,A型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P<0.05),而B、AB型血不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P>0.05)。2015年,法国一项大样本量队列研究显示,A、B型血可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P<0.05),而AB型血不会增加这一风险(P>0.05)[19]。2016年,韦杰等[5]对ABO血型系统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A、O型血与糖尿病的发生无相关性,而亚组分析发现,B、AB型血的分布仅在国外人群中有差异。KAMIL等[20]针对马来西亚人群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型血可能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BO血型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高低可能与种族有关。

血型与血糖之间关联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血型可能会影响内皮细胞或炎症因子的分泌,如O型血人群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约为其他血型的75%[21]。ABO血型与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2,TNF-R2)密切相关[22]。SAVYTSKA等[23]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而ABO血型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重点宿主基因之一[24]。

综上所述,A型血发生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B型血糖尿病发病风险尚需进一步验证,未来可对A型血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并采取预防性治疗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研究仍有局限性:(1)为横断面研究,因果论证强度相对较低。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研究把握度,该结果仍可对血型和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证据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本研究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诊断多基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结果,这可能增加了糖尿病患者诊断不准确的局限性。但既往大样本量队列研究[25-26]同样采用空腹血糖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且验证性结果显示基于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断仍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结果不会明显受到糖尿病诊断不准确的影响。(3)本研究未区分1、2型糖尿病,无法观察血型与糖尿病亚型发病风险的关系,未来应继续开展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对血型和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进行验证,并深入探讨血型与血糖的关系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