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婷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介绍

思维导图一般又被人们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帮助人们表达和归纳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在思维导图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勾勒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使用不同的图形、颜色、线条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思维内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就是人们思维的构造过程,其表达方式符合人类大脑的运动规律,还能够在动脑的同时调动学生其他感官参与到思维整理的过程中去,激发自身的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掌握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较少,在面对比较复杂的知识时往往会手足无措,难以产生深入的理解。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就能够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利用特定的图形、色彩等表达形式形成属于自己的记忆链接,调动学生的图形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记忆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当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之后,还可以利用该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构建阅读行为体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理清不同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到文本以及思想情感的相似处,让学生学会提取阅读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使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就能够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理解的信息网,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以及识别的能力,逐渐构成自己独特的阅读行为体系。在面对其他文本进行阅读的时候也能够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快速提取文本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理清阅读思维方式

与普通的阅读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学习时将根据议题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内容的重组、对比与联系,进而构成结构化的阅读模式。在这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概念,使用线索将不同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同时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战斗英雄相关主题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英雄人物,再使用不同的思维导图分析其特征,之后根据不同的特征归纳不同的文本。如此,学生再想到战斗英雄的时候就不再只是有名字的印象,更能够回忆起英勇事迹等内容。[2]

3.建立阅读知识体系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受到年龄以及社会经历的限制,导致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总是会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且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记忆就会出现淡化。而在这期间使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大量的文本中提取相似的内容,并归纳总结为一个固定的存储单元,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梅花》教学时,该诗作的主题就在于赞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雪梅二首》。两个作品同样都是赞颂雪天中梅花的芬芳与无畏,通过这样对比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领会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同时还能够加深对梅花品格的认知。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一方面,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获取有效的文本内容,能够达到流畅阅读的效果,这也是比较基础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获取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文本表达的内涵,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阅读过程中,理解作品每一句话的含义。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更重视学生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很多语文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花费在生词的记忆与课文朗读环节,导致课堂阅读策略教学、提问引导等环节用时减少,无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很难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3]

(二)课上情感体验缺失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都是以阅读文本为主要研究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阅读兴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题海战术,教师通过大量阅读题目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答题正确率,在课堂教学中也更侧重于对答题技巧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应试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消了学生日常阅读的热情,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没有好处。另外,盲目做题会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受限,难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创作意图,进而降低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难以落实高质量阅读。

(三)教材内容开发不足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当前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也经历了多番更新与完善,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维度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全新的教材以及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从网络中搜集教学方案与教学视频,很多时候就会出现实际教学脱离所用教材的问题,难以发挥出教材内容的价值。这是由于教师对新的教材内容研究不足,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在备课以及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会出现偏离的问题,难以落实阅读教学目标,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以上问题还会影响教师组织教学的思维,导致教师难以整合各单元课文内容,无法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四)课外阅读意识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很多学生都存在极大的课外阅读兴趣,然而受到家长以及学校教育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比较少,且缺乏课外阅读的经验,并未形成阅读习惯。再加上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在选择书籍的时候都是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其中很多内容较为直观具体,难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接触具有抽象性特征的书籍,严重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常情况下,学生更加偏向于选择漫画卡通类型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比较直观,能够当作日常消遣的方式,但是对于学生深度思维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却缺乏积极的作用。此时教师与家长就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推荐合适的书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教学也是思维导图应用的最佳模块,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主题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单,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成预习任务

阅读预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的重要环节。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预习的主要要求就是对课文生词生字的书写训练以及整篇文章的朗读训练,这样的预习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使得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以上预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把握阅读重点。思维导图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预习活动,在预习阶段就进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写出自己困惑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关注,加深自己的理解。[4]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文中的生词生字,并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再开展整文的阅读,尝试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提高预习效果。

(二)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思维

提问引导以及任务引导都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与策略,而提问又能够作为群文阅读的收尾工作,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引导阅读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设计科学的阅读任务与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弄清楚多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多迁移性和比较性的问题才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当进行《曹冲称象》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提高信息重组以及阅读材料延伸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曹冲的方法正确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幺样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在阅读文章之前你能想到曹冲的方法吗?”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条理,进而辅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构建知识体系,加深知识理解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却需要应用学生各种学习能力,才能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对于阅读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其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失去耐心,勉强阅读后也无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现无效阅读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理清自己的逻辑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思维与文章内容,学会分解复杂阅读本文,进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最终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呈现阅读内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二年级第二单元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该单元的主题“秋”开展阅读教学。为了强化学生对各篇文章的学习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复习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对该单元的阅读内容进行梳理。经过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之后能够发现,围绕同一个文学主题能够产生多种表达形式,例如古诗、散文、现代文等。针对古诗模块,学生可以采取注释的方式强化古文理解,对于散文可以通过上下文联系感知作者情感,对于现代文则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情节人物关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还能够深化对文章文体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形成独立思考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思想的理解,逐渐感知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思维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理清素材关系、设计阅读任务以及落实预习教学等方式落实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