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汉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到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但是往往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在农村小学开展得不很普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的主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近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来看,我们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国内常模,突出的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人际敏感。导致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内外压力过大,二是自身心理素质欠佳,承受力不够。

1.内外压力过大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工作的示范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职业本身是一个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职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定位,使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很高,就是这期望,给了教师很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社会对农村老师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地位相对其它职业不够高,人们对教师期望过高。常常能够听到“看老师还说这种话,老师还做那样的事”。农村老师心理压力大,与社会相对游离,使他们常处于两难的境地。没有更多的机会与周围环境保护良好的接触,增进与社会交往的频率,来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这种交往能力与交往条件的局限性同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所存在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经常产生其内心的角色冲突。

2.自身心理素质欠佳,承受力不够

在新形势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令农村小学教师的焦虑感不断加剧。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在学历水平上都不是“科班”出身,心理压力较大,会导致他们在认知、情感上发生一定的变化。 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存在某些欠缺会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会给教师情绪带来不良影响。

教师普遍认为,要教好学生,必须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只有严师才能教出高徒。因此,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碰到调皮捣蛋、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直接不讲道理,就大声训斥,粗口大骂,侮辱甚至体罚学生。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学生变好,但教师忽视了有关法律严禁教师体罚学生的规定。

有些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有较强的事业心,一心想把学生教好,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缺少方法,看见学生违纪,他们情绪急躁,所以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因为在家庭或社会交往中受气,无处发泄,将学生作了出气筒。现如今,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社会分配不公,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心中具有很大怒气,遇到事易动气,易发火,感情用事。特别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对于班上“不争气”的学生,教师就使用强制措施体罚学生,比如教师让全班同学殴打学生,对学生拳打脚踢,留学生在教室背书,不能回家吃午饭,布置比其他同学更多的作业等。

二、农村小学教师心里存在问题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一些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教育活动,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而在小学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的心里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在学校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知,也知道老师们在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如果教师心理存在缺失,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很容易失当。比如体罚学生的行为时而发生。这对学生的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承受能力差 ,可塑性强,容易因外界影响而引起异常变化,造成不良后果。如有的学生因为害怕老师,提问不敢说话,恐惧,甚至是对学习有了厌恶的心态,或者是因为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进而讨厌学生,甚至发展到讨厌周围的所有人……

三、解决对策

为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建议教师采取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教育学生,减少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危害,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同其他人一样也会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教师以应有的关爱,要知人善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给教师以良好的职业稳定感,有这样的工作生活氛围,教师心理上的困惑或障碍自然也要少得多。 要引导教师运用积极的、科学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求得间接的心理满足,以有效地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教师有良好心态,就会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教师的情绪更具感染力,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假如教师用开朗、热情、诙谐的性格,平日里对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压抑、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寻求改进自身心理素质的措施: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失当的自我期待;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