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昕怡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上海 200241)

摘 要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过于理想化、忽视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等问题。借鉴参与式政治教育的方法,本文认为,谈话式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强调参与性、引导个人认同、提倡批判思维等优点。因此,谈话式政治教育可能是未来政治教育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谈话式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政治教育 灌输 谈话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35

A New Method of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Indoctrination into the Conversation

QI Xiny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Abstract: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other works by our party. While, during daily practices,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some people ignore the varie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xt. In current work, taking the view of participative political education, I propose that “talk” should be one most powerful and useful method and have some advantages over other methods. Thus, I further indicate that we should popularize this method during future work. At last, the author enlightens some points that we should notice when we adopt this method.

Keyword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inoculation, talk method

0 导论

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对受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政治文化知识以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进而促进社会总体政治文明,保证政治稳定,带动政治繁荣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中国共产党建立开始,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我党逐渐体会到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强大的功能。在成为执政党之后,更是积极地运用政治教育把自己的政治主张转化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指南。正如毛泽东同志1955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要高潮》提出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我党进一步地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党逐渐建立了涵盖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包含政治课程、政治教育、政治学习多种形式在内的多层次人群参与的较为完整的政治教育体系。

然而,虽然政治教育应该以引导教育对象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培养教育对象积极的政治参与为基本形式,但是在我国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过度强调理论教育的现象。从被教育者小时候开始,就被灌输了高大但是疏远的政治权威,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不断地重复强调和强化。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传达,不允许怀疑和选择,使得被教育者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我们知道的是,政治教育过程的推进依赖多种条件。在众多的条件中,对于政治教育的推进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是实际的政治发展、教育对象对政治教育推行者与执行者行为的认知性评价等。因此这种灌输性教育,在当今的时代,显得跟不上实践的要求。具体来看,现在的政治教育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存在过高、过急的超出现实的理想化要求,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得教育的内容远离社会生活,缺乏现实生活根基和现实人性基础。比如,对于尚未参与社会实践的中小学生来说,刻板地教育社会主义好对于他们来说超过了自己所能接受、理解和想象的范围。因此,其配套的内容和社会事例,显得虚而不实,对学生显然缺少说服力,使得政治教育缺乏效力。

第二,忽视了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过于泛政治化。当前政治教育往往把教育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由于太过强调其政治性,使得政治教育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政治宣传。比如,大多数的政治学习所采取的都是课堂讲授的方式,以作为完成任务的体现和指标。这种过度浮于表面,强调工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方式,自然会使教育变得抽象、单调,大大降低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得政治教育变成单方面的灌输。

第三,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现在的政治教育一般局限在小学中学以及党直接控制的企事业单位之内,对于进入其它单位的个体来说,缺乏连续的政治教育手段。而即使是在校园当中,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持以跟进的教育方式,使得政治教育存在一大段的真空期。并且,现在的政治教育,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政治”、“思想”、“品德”等的界定往往不稳定。这都导致了教育内容的零碎和肤浅,使得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

在以上方面,很多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美国,从争取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一直在抓政治教育,而且导向非常明确,旗帜非常鲜明,措施非常得力。通过自小的政治参与,美国人的政治意识非常强烈,并且深深地把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烙在公民的心中。他们的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参与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为了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解决以上的问题,在本文中,借鉴参与式的政治教育,笔者提出了谈话式的政治教育方式。在平等基础上的,基于对受教育者引导为目标的谈话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政治教育方式具有显着的优越性。它不仅使得政治教育接上地气,还具有丰富的灵活性,以及可操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笔者认为,谈话式的政治教育方式是以后的政治教育可以考虑的手段。

1 谈话式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受教育者对政治事件真相的认识,强化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治教育必须提高个人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以及政治参与。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个人才能产生政治认同,继而进行政治参与。而通过政治参与,个人又能获得更多的政治认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缺一不可。因此,良好的政治教育,应该以实现这三个目标为任务。而谈话式的政治教育方式,能够同时实现以上的要求:

第一,谈话式政治教育方式强调参与的态度。谈话成立的前提在于两者共同的参与。如果任何一方放弃参与的意思,那幺谈话将难以继续。而在这种前提下,谈话式的教育使得参与既成为了一种前提和必要的态度,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结果。这是因为,通过对于政治教育相关为的交流,使得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从而积攒了政治参与的经验,培养了参与的态度,以及提升了参与的能力。

第二,谈话式政治教育方式引导个人的认同。谈话是主体之间相互开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平等的,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对政治教育而言,这种整体环境上的宽松和开放使得对话能够带来真实的结果,也使得个体的差异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在差异的基础上,教育者能够引导受教育者在自己的内在判断的基础上走向共识,从而能够使得受教育者产生特定的政治认同。由于这种认同是自主形成的,因此它是长期稳固、不会轻易放弃和改变的。谈话式政治教育方式提倡批判性的思维。

批判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内涵是对于现有事物的质疑和反思,而在这话质疑反思的前提下,通过扬弃,个人达到了对于事物的全新认识。在谈话当中,通过交换双方的意见,教育者可以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质疑、反思和超越,使得个人得以提升自己的政治认知。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谈话式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从而可以起到强化受教育者政治意识,为他们参与政治生活提供必要准备的作用。而由于谈话是基于实际生活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的,因此可以有效克服上文所提到的现在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谈话式政治教育是对现在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的延伸、发展和补充。

2 谈话式政治教育的具体实现

第一,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在以往的政治教育中,我们始终把政治与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这在过往的历史,特别是在建国之前,基于特定的时代意义和适用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主体,过度强调泛政治化始终与具体的实践不能很好地吻合。政治应该首先是,并且最终考虑的是如何界定和组织一个生活世界,如何为这个生活世界作出制度上的安排和价值论上的辩护。因此,在谈话式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宏观的目标和具体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受教育者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从而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政治道路。

第二,政治教育关系的平等化。在以往的政治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权威和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是基于地位和资源的,因此不能使得受教育者产生内化,从而达到政治教育的观点。但是在谈话过程中,双方是在互动中互相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相互尊重和信任上进行的主体间的交流。因此,教育者应该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在平等的关系上,主动与受教育者生成对话,在差异性可允许的范围内追求同一性,尊重多样性,使得受教育者能够真切感受自己是在被引导、被启迪,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政治教育方法的理性化。实际上,政治认识、认同乃至参与,都是基于一定的理性基础上的选择。因此,在谈话过程中,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灌输和压制,而应该广泛地进行分析、探讨以及必要的实践。

3 谈话式政治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谈话式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有些问题仍然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谈话的时机。青少年是个人政治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多加谈话,进行引导。特别是在大学时期,个人第一次真正面对选择的自由,但是又缺乏成熟的思考方式和作风,很容易在政治上误入歧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辅导员的力量,与大学生搞好沟通,将谈话融入到生活中,追求谈话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教育者的选择。谈话式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在平等自由的交流的情况下,将党的政治思想传达到被教育者头脑中,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有一定的素质的要求。教育者不仅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够经受组织的考验,还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涵养,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帮助受教育者走上正途。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教育者的培养和筛选,争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育者队伍。

第三,谈话的延续。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一个教育者没法跟随受教育者一生。为了保证谈话的延续性,需要做好对于谈话的记录和档案留存。对于每一次谈话的过程,结果和评价,教育者都应该做好准确的记录,从而使得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受教育者的情况。组织上应该做好档案的转移和承接,使得谈话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4 总结

为了提升我国政治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采用谈话式的政治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参与的态度,引导个人的认同,和提倡批判的思维,因此使得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具备了丰富的灵活性,同时也保证了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实现也需要科学的步骤和规避相应的问题。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可以在科学的原则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政治教育的方式,实现从灌输到谈话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单玉.政治教育: 从灌输走向对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26-29.

[2] 顾小燕,潘云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转型——从灌输走向对话[J].职业圈,2008(04S):226-226.

[3] 韩迎春.“以人为本” 的发展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唯实,2004(7):67-70.

[4] 邱勤,袁云.道德教育: 从灌输走向对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4):61-64.

[5] 谭德明,崔泽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93-94.

[6] 王文.灌输理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运用[J].学术论坛,2010(4):47-50.

[7] 魏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 “瓶颈” 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0):17-20.

[8] 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于倩.灌输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4):74-75.

[10] 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89-96.

[11]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