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凤 周恩德

摘 要 利用CiteSpace对CSSCI收录的有关高校素质教育的392条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展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基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背景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从国家、高校、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促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素质教育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17

Visual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iteSpace

CHEN Danfeng[1], ZHOU Ende[2]

([1] School of Automatio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203;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Based on CiteSpace, this paper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392 literature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ing collected and cited by CSSCI and shows the research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by hack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Then the paper prospect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so on.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levels: the country,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uality education;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高校既是知识的供给方,又是高层次人才的供给方,其在供给侧改革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高校如何把握供给侧改革机遇,寻求自身改革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和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传统培养模式的变革,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已经显现出其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及时总结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经验与不足,探索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路径与保障将成为我国高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1998-2014年的392条相关文献为样本(2016年4月12日进入CSSCI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模式,选择来源文献检索以“素质教育”和“高校”为关键词,其他检索条件均不限制。)以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为工具,探索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研究基础及研究趋势。

1 发文统计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1 CSSCI发文统计分析

国内高校素质教育研究始于1998年,根据对CSSCI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检索结果,1998-2014年间,国内以“素质教育”与“高校”为主题发表的论文达到392篇,按发表年份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高校素质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高速增长期(1998年-2002年),2002年为发文高峰,达到55篇;平稳发展期(2003年-2012年),年均发文数量在20篇左右;低谷期(2013年至今),年发文数量不足10篇。发文数量排在前五的刊物分别为:中国高等教育(44篇)、中国高教研究(25篇)、图书馆论坛(24篇)、江苏高教(23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5篇)。排名前五的刊物发文数量占到总量的33.4%,说明发文刊物集中度较高。

1.2 关键词共现分析

Time Slicing 设置为 From 1998 To 2014,year Per Slice=1,Node types 选择 Keyword, Links 算法为 cosine,阀值选择 TOP 50,裁剪方法选择“MST+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运行程序后,得到401个节点、509条连线,可视化效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共现程度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为“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大学生”、“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这些高度共现的关键词说明,素质教育是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为背景的,其主要涉及信息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发现,“创新教育”、“创业素质”、“多元化教育”有望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热点,这一点在作者针对湖北27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问卷调查中得到印证。

1.3 作者与机构合作情况分析

Node type选择“author”,其他设置同关键词共现分析,但不选择剪裁方法。得到的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到,发文数量排在前三的作者分别为:刘一宁(8篇)、彭奇志(6篇)、张群(5篇)。从图4看出,发文数量排在前三的机构分别为:江南大学图书馆(9篇)、广州医学院图书馆(8篇)、东南大学(7篇)。通过中国知网进一步检索发现:作者刘一宁所在单位为广州医学院图书馆、彭奇志和张群所在单位为江南大学图书馆。从图4中可以发现,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发文单位以高校图书馆居多,而图书馆通常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这与关键词共现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同时也说明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这与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是吻合的。但从作者和机构合作情况来看,图3中有471个节点和196条连线、图4中有354个节点和36条连线,连线数量明显少于节点数,且未出现明显的长连线,由此可见,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合作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素质教育研究的核心机构和核心团队。

1.4 作者共被引分析

Node type 选择“cited author”,在阈值设置中使用默认设置( 2,2,20)、( 4,3,20)、(3,3,20) 确定前、 中、后3 个时间分区中的被引次数C( Citation)、 共被引次数CC( Co-Citation)、共被引系数CCV(Co-Citation Variance),其余时间分区的阈值由软件利用线性插值算法自动生成。[1]可视化后,得到作者共被引聚类视图如图5所示。引用频次排在前10的作者分别为:孙建军、杨叔子、易斌、黄晓斌、周远清、俞培果、洪拓夷、邹荫生、郑建明、侯集体。具体引用频次和首次引用时间如表1所示。

孙建军等2000年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的《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引用率最高,达到14次(截至2016年4月24日,该文在中国知网的引用频次为197次)。该文是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开篇之作,高引用率印证了我国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热度。杨叔子等2008年在《中国高教研究》上发表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位列第二,被引10次(截止2016年4月24日,该文在中国知网的引用频次为75次)。该文在分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意义、核心、重点等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2]

1.5 文献及刊物共被引分析

参数设置中节点类型选择“cited reference”,阈值设置为“TOP 30”,得到文献共被引聚类视图(省略)。被引次数排在前5的文献见表2。

参数设置中节点类型选择“cited journal”,阈值设置为“TOP 50”,裁剪方法选择“MST+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得到刊物共被引聚类视图,如图6所示。被引频次排在前五的刊物分别为:图书馆论坛(47次)、大学图书馆学报(41次)、中国图书馆学报(34次)、图书情报知识(31次)、图书馆杂志(27次)。

研究发现,高被引文章集中在信息素质教育范畴,高被引刊物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由此说明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刊物共被引分析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并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2 研究回顾及反思

2.1 研究历程回顾

纵观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研究的历程,不难发现其经历的高速增长、平稳发展和低谷期等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宏观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 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一项跨世纪工程,[3]素质教育的实施从此进入了综合改革的攻坚阶段。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高考录取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逐渐增长到2012年的685万人,录取比率从34%提高到74.86%。[4]随着我国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变革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素质教育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素质教育研究迅速发展。经过5年左右的理论探索及应用实践,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经验。近年来,素质教育进入低谷期,分析原因:第一,素质教育的理念属性使得其在实施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取得较大的成效,从而使得素质教育探索逐渐被面向行业的产学研模式、产业计划、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取而代之;第二,各高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一,缺乏人才及资金保障;第三,素质教育的成效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在当前很多高校的短期就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对素质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研究现状反思

第一,研究视域。本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在图书情报领域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相对集中,同时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等方面也有涉及。由于CSSCI数据库在中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而基于该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侧重点与中国知网检索情况有一定分歧。主要原因在于素质教育主题的文章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比较困难,因而很难被核心刊物录用。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研究领域比本研究宽泛的多,后期有必要基于不同数据库进行比较研究。第二,合作研究。无论从作者、机构合作,还是从作者、刊物的共被引情况来看,高校素质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中心度较高的作品,作者及机构合作也不甚紧密。究其原因:首先,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尚未出现经典;其次,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除了信息素质教育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松散;最后,高校素质教育既缺乏统一的指导,又缺乏有一定公认度的标准,使得各自为政情况严重。第三,方法创新。从关键词聚类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研究方法类的节点,说明高校素质教育领域缺乏方法创新,而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及实证研究较少,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公信度不高。

3 研究展望及对策

3.1 研究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的推进,高校改革迫在眉睫。素质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有益探索,经过近30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在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即将成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将成为理论研究及高校实践的重点。第一,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在落后产能淘汰、产品供给升级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有大的调整,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调整的压力。就目前而言,哪些专业人才将出现供给缺口?哪些专业人才将出现供给过剩?短期内不好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将从传统的只强调专业技能的小类模式,转向注重专业基础夯实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大类模式。第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对高校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强烈的竞争压力对高校毕业生的身体、心理等各项素质也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及耦合机制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业及创新能力培养将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创业践行者,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因而在高校素质教育领域必将迎来创新创业素质研究及实践的高峰。第四,互联网+行动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将增加对大数据应用、云产品开发、移动互联网推广等方面人才需求数量,另一方面也将促成信息素质成为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素质教育依然会占据重要的地位。

3.2 相关对策

第一,国家层面。尽快制定《高校素质教育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培养标准》及《考核办法》。为推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明确素质教育的任务、规范素质教育的过程。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将素质教育纳入高校合格评估的范畴,通过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与办法,全方位考核高校的综合素质培养绩效。第二,高校层面。首先要协调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5]并将主要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其次,把握大类招生机遇,在条件成熟的学科中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并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通识教育课程名录;再次,将素质教育成效与高校就业率、考研率等指标同等对待,形成素质教育保障的长效机制,兼顾人才培养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最后,鼓励条件成熟的教学单位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试点,形成一些普遍的、可推广的经验。第三,学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路、放眼长远,克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性思想,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同等对待;其次,要积极参与到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学科竞赛中去,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担任科研助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要注重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应对新形势下来自就业、职业竞争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以实践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编号:2017JGXM-MS58);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对接企业人才库的湖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编号:2016GB049);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汽车行业应用型本科经贸人才培养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编号:2016356)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艺敏,李永鑫.留守儿童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81-189.

[2] 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3):3-7.

[3]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1998-12-2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4] 人民网教育频道.全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EB/OL].(2013-5-3).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03/c116076-21359059.html.

[5] 潘柳燕.略论高校素质教育的定位和特点[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