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1 高校学生社区的含义

学生社区一般指院校内特有的地理区域,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组建成的集学生住宿、生活、学习的一个社区,是以大学生宿舍作为基本单元,满足大学生休息、娱乐与消费等功能,同时延伸学校各类教育,亦指以学生交流为主体的社交网站,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很多功能的共同体。学生社区是不仅是居住的地方,同时也应该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集中居中场所,是学生在课堂之外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校园特定区域,可分为学生日常生活、文体活动、商业服务场所等线下的现实社区与专题网站、网络社群、手机易班等线上的虚拟社区两大部分组成,现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

2 党建工作进高校学生社区的时代背景

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元价值观早已涌入大学校园,进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对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政治上看,突出表现在政治意识淡化、政治心理不成熟、政治觉悟不高等。一些大学生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甚至有的参与一些非理性活动。

(1)大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盲点。自从高校教学引入了学分制制度,传统的班级概念被淡化,公寓化宿舍的社会化管理也打破了学院和班级的界限,突破了民族、年龄甚至性别的区别,很多工作难以在社区深入开展,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盲点。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要针对新的形势,引入社区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大学生社区。

(2)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没有与时俱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社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还停留在以院系或班级为基础,忽视了社区党建的作用。依然用传统的党建思维抓党建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强调政治安全、政治正确,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心理等个性化需求。党建工作方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党课教育、组织生活等形式,社区的党建作用发挥不明显。

(3)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学生党员往往作为被动的受教育者,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强调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党员发挥服务同学、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成为教育者,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潜在的先锋模范作用。

3 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现状

(1)成立学生社区党支部。有些高校既有学院学生党支部,又有社区公寓学生党支部,存在着人员交叉、职责重复、双重领导等问题,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分工不明确等结果,影响了学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党支部育人功能的实现。

(2)建立社区学生党员责任制。有些高校建立了社区学生党员责任制,设立社区党员服务站,配备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员并要求佩戴党徽,以此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也便于其他学生进行监督。但学生党员毕竟是学生,党建工作能力有限,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服务功能。

(3)社区党建工作保障不足。有的高校虽然尝试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但是还不够重视,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齐,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党建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在社区党建工作方面人力投入不够、方法策略不当。突出表现在社区党建没有专人负责,而现有的院系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难以专心抓社区党建工作。

4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社区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还未开始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学校—学院—班级的党建建设模式,既没有建立社区党支部或党小组,也没有组建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如果只是依靠学生党员,在同一栋公寓楼内,不同二级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分布又不均衡。

(2)双重管理下的弊端。一旦建立了社区党支部,就面临着被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双重领导的局面,对原来的二级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也造成了冲击。双重管理就会带来工作上不知道到底听谁指挥,工作相互干扰的情况,有些工作会重复,效率也低下,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负担。

(3)社区党建工作缺乏硬件保障。如要顺利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则要有党建工作和活动场所,大多数高校社区党建工作起步晚,在建设学生公寓时就没有规划党建工作区域或预留相应场所,这样就涉及到新建或改建党建工作场所,比如党建宣传栏、党团活动室等,并且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和活动用具。

(4)网络的冲击。目前是网络时代,电子产品的价格已被广大家庭接受,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几乎也成了标配。网络上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三观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最消耗大学生时间和精力的项目,使得他们对其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

(5)内涵化建设不足。目前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容易出现形式大于本质的情况,存在着为了党建而党建,有些党建活动举办的不细,落实得不深,影响了育人功能的发挥。原来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党建工作也缺乏品牌活动的支撑,导致不吸引人,流于形式。

5 党建工作进高校学生社区发展路径

(1)搭建社区党建工作平台。从组织模式上探索社区党小组模式,不设立社区党支部,避免跟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功能重叠,人员重复,也避免了多头领导的混乱。以“党员之家”作为党小组的办公地点,以“党建活动室”作为党建活动举办场所。学校党委和团委要统领好各学院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小组的关系,用社区党小组模式把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学生在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2)组建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在现有的人员结构下,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的作用。社区党小组宏观上接受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的领导,微观上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并受辅导员的指导。建立辅导员进驻公寓制度,成为公寓楼的楼长,了解一线学生最真实、最及时的需求,以便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建立党小组成员网格员制度,成为相应楼层的楼层长,负责相应的楼层,做到党建覆盖无死角。

(3)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和载体。大力开展“室友制”活动,以“室友制”为载体,使教师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与本学院学生结对子,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受到指导,少走弯路,同时融入思想教育。把对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融入到社区党建的工作内容中,社区党小组成员能够通过社区党建活动更加充分的了解入党考察对象。通过开展“党团员义务奉献日”“寝室文化节”“心理文化月”等活动为社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扩大社区党小组在学生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二是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学习制度、党建联系制度,逐步健全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及党员的奖评制度等各项考核、监督和评价体系。三是要制定科学且操作性强的日常党建工作目标和计划,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举办党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使社区党建工作能够扎实有序进行。

(5)打造“党建+”网络平台。党建工作能否适应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党建创新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素,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依托社区“党建+”平台建设,构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建设网络党建阵地,打造网络党建工作队伍,推出一系列精品党课内容,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真正的感染力。

(6)打造社区党建品牌。首先,做好党建品牌规划。要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分析本社区党建工作需求,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薄弱点,明确党建创新点,确立党建品牌的发展方向及具体领域。其次,在坚持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党建品牌的具体工作模式,明确品牌的具体定位,突出创建过程中的亮点与特色。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做好社区大学生的党员评议工作,做好创建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考核工作,确保品牌质量。最后,做好党建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党建品牌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将相关经验上升为具体制度,使得社区党建品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在大学生中更为重要,党建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党建工作的政工队伍,把党建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发挥党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