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斌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 广东·广州 510611)

随着4G、5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VR的普及,以及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的迅速突起。移动化、碎片化、形象化、简洁化成为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编辑可愈加便捷、即时地与作者、审稿专家及读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1];借助视频、AR/VR等手段,科技期刊实现了现场录像的动态显示,导读式的作者和专家的音频访谈,愈加符合当下读者大众的浅阅读、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2],新媒体不断促进科技期刊传播的变革,但对于中文科技期刊传播而言,必须能够起到提高传播效率、拓展交流方式、扩大经营范围的作用[3],此类新媒体平台较少,特别是对于科技期刊的传播,单独运用某一种方式不能够满足其需求。融媒体不能代替传统的期刊模式,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应当以传统期刊为基础,转变观念,构建多维传播体系。

1 期刊纸媒的传播

传统期刊纸质媒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传播时间长和凭证性作用,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它是期刊的基础,短时间不能被其他媒体所取代,况且作者、图书馆、档案馆都将其作为一种最传统的存储模式和验证材料。作为科技期刊的基础,纸媒必须保留一定的比例,科技期刊根据作者、交换单位、订购数和档案、图书馆需求量来确定纸质媒体的整体印刷量,满足基本传播要求。

2 行业特色学术活动

行业特色学术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整体联动,可以实现期刊传播的良好效果。学术活动中,可以根据活动情况,采取专题策划宣传、高水平专家约稿、期刊特色宣传等方式来发挥传播作用。期刊开展特色专业活动的同时,可将新媒体平台作者、读者引导到线下活动中,成功的学术活动可进一步提高期刊的传播效应。但这样的论坛需要资金支持、很多期刊难以单独完成。

3 邮件精准推送

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抽取、信息感知的转变,邮件精准推送的优势的重要性和优势就显现出来,通过编辑有针对性地将科技期刊的前沿文章信息,如摘要发送给密切相关群体,使单篇论文或某类文章的信息能快速方便地被同行阅读、关注和引用,提升推送效率和文章影响力[4]。特别是科研人员喜欢这种方式来获取前沿信息。这种方式的传播对于顶级期刊尤为有传播效力,而对于普通期刊,则效果可能一般,因为任何作者关注的科技信息一定是前沿的、高关注度的,而这些文章基本都集中在行业顶级期刊。

4 传统网络平台的传播

科技期刊的传统网络平台主要有期刊官方网站、行业集群化平台、全期刊网络数据库平台。在全期刊网络数据库平台中以知网、万方、科技信心、维普、超星、博看等为主,是个刊传统网络传播的主要渠道。对于无集群化平台期刊而言,这些全期刊网络平台是期刊传播的首选方式,但这种传播方式有其弊端,以知网为例,对于普通期刊的传播及时性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期中知网、万方、科技信心、维普作为期刊的评定数据库,科技期刊应及时加入,并提供完整数据。但这些数据库传播、传播链条单一,传播形式呆板,对于科技期刊传播效应有一定的限制。

5 新型媒体传播

5.1 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微信公众号2012年8月正式上线后,各科技期刊也在逐渐开发这一智媒体领域,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阅读、查询、投稿,收获了良好的评价和效应。随着手机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微信公众号功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成为投稿、审稿、稿件查询、下载、信息检索、相关文章和资讯、学术交流、问题咨询、培训会议学习、期刊微店等智能综合型平台[5]。基本上满足了期刊的传播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业科技期刊不可能每个都有公众号,相对来说满足不了行业关注需求;二是一个个体不可能关注行业所有期刊的公众号,只能选择个别进行关注;三是可能有个体关注多个公众号,但出现信息骚扰现象,导致有些期刊出现关注数量多,而实际阅读量少的现象。同时,不少科技期刊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表现形式单调,无专门的运营及维护团队,推送无周期,推送频率低,回复不及时,与读者互动少,导致传播效果不佳,部分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成了摆设。这些问题导致传播效果出现折扣。

图1:多维传播架构图

5.2 短视频传播运用

相比4G时代,5G的通信速率明显提高,这一特点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满足了用户高品质网络需求,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短视频平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视频来传播科技论文、传播方式体现出了其优势,科技期刊的出版转型也出现了新方向[6]。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地了解到自己需求的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成果的复杂性、理论性,再以文字、图表的方式表达,加上受众群体文化水平、研究方向、学科知识储备的不同,让读者难以准确领悟文章的核心内容,阻碍了学术信息的有效传播。这种情况下,采用短视频形将复杂的学术观点以视频、动画、图片、现场解说、实验现象、手术现场等,以更加简洁易懂视频方式来传播。短视频无疑是科技期刊内容传播的一个重要补充[7]。这种方式对于现场易到达,物体直观、模型简单、理论不高的,无疑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如直播卖货就体现出了其传播价值。但也存在弊端,一是对作者和编辑的要求很高,论文、科普类视频内容有一定专业性,时间较长,但趣味性和感染力更多的感情色彩;二是新媒体的视频时间限制,导致总体的完播率不高。对于科技期刊传播来说也受到很大影响。

6 构建多维传播体系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目前各种传播途径对于科技期刊的传播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存在弊端和限制,那幺要让科技期刊个体得到很好的传播,必须根据期刊的实际情况构建多维传播体系,满足科技期刊的传播需求,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1)传统纸媒任务。一是满足作者职称评审、学位授予等作为职级评定的基础认证材料;二是满足图书馆、档案馆的存档查询留底材料;三是满足行业期刊的相互交流材料;四是科技期刊自身的评定审核材料。这是纸质期刊的根本任务,也是期刊最原始的传播途径,应该保留,但不应该做放大,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10。

(2)传统网络平台任务。传统的网络平台是专业人士资料查询、资料下载引用的主要平台。对于个刊的官方网站而言,能够和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直观的链接,让需求者能准确、免费下载所需文章。对于数据库平台,科技期刊应该积极与这些平台合作,有利于期刊的传播。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34。

(3)行业特色学术活动任务。期刊参与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期刊的知名范围,获取前沿信息,组织前沿专题,能够联系到相关专家或行业带头人。同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向宣传,如公众号二维码关注、专栏专题约稿、后续活动邀请等。因活动次数少,期刊竞争大,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6。

(4)邮件精准推送任务。对于顶级期刊邮件主要传送到行业细类专业专家、作者,以期获得关注,并在后续科研和投稿中发挥更好作用;对于普通期刊,尤其是应用类期刊,很多都是成熟的东西,文章的推送效果一般。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12。

(5)微信公众号任务。作为科技期刊信息检索、相关文章和资讯、学术交流、问题咨询、培训会议学习、期刊微店等智能综合型平台,基本满足了科技期刊的传播需求,但也存在不够直观、传播内容呆板等弊端。但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也是4G时代的主流传播新媒体。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30。

(6)短视频传播任务。将复杂的学术观点以视频、动画、图片、现场解说、实验现象、手术现场等,以更加简洁易懂视频方式来传播,对于复杂的专业内容,而且易于被普通人接受的行业,是传播的有效途径。如航天、航空,军用设备、机械设备、疾病手术等。因现有短视频还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论文传播要求,在传播力方面百分比设置为8。

根据以上各类信息传播进行任务分工和传播影响力赋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维传播系统架构如图1。

7 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需要抓住新媒体创造的发展机遇,将新媒体的优点与传统媒体特点结合扩大影响力[8]。科技期刊的传播虽然有了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形式的限制,在现有传播条件下,构建多维传播系统,对于期刊传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科技期刊的发展,是跟着信息化发展不断去适应,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特别是短视频和VR的不断发展,能够针对科技期刊开发出适应性软件,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加载视频和VR等,满足期刊传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