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亮,程 昕

(1.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江西 赣州 341000)

现当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人们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思想变革的重要推手,这部分内容本应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踪迹的并不明显,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心于成绩的提升上,无暇顾及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和辅导课程所占据,没有空闲的时间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受到的思想上的熏陶寥寥无几,而语文教师受升学率的限制,在教学中并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述文学作品,以至于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寥寥无几。而在生活体验的指引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发生偏移,认识到了文学作品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中也会带领学生深入的解读,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 小学语文中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大,因此,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选自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文章,学生无法将其与普通的记叙文分辨开来,而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也不会向学生讲述其分类,以至于学生对文学作品解读能力十分有限。有一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光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升并不重视,片面地追求高成绩,将成绩当作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在讲解文章时,会偏向于应试技巧的分析,圈画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的句子,并让学生背记鉴赏的步骤,死记硬背教师总结的鉴赏模板,在此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深层解读,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会偏向于技巧的分析,学生的分析鉴赏的能力一直得不到培养,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的也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但是无法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遇到阅读问题时依旧无从下手[1]。

2 小学语文中融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打好基础,能够识文断字,初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的拼音并运用拼音解决生字词问题,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尝试写作和阅读文章,教材中文章的篇幅和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在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至小学高年级之后,教材中涉及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也随之增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当代的文学作品虽然距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与古代的文言文相比而言,语言通俗易懂,对学生来说没有阅读障碍,学生能够凭借自己能力走进作品中,体会作品的深层内涵。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学作品之前,会搜集大量的素材,从作品的写作背景讲起,向学生补充一些文学常识,并在课堂中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病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加深体验[2]。

3 生活体验视角下统编版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途径

3.1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现当代的作品中,作者的语言的色彩非常的鲜明,而作品的语言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够勾勒文章的整体的风格,是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途径。比如,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美景,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讲解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向学生介绍作者老舍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之后再深入地到文章当中,学生在阅读认为第一段的文字十分优美,教师就可以从第一段入手,带领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描绘的美景中,并提出问题“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剧中表现了草原之美?”学生的答案并不唯一,在逐句鉴赏分析中学生能够统一答案,鉴赏的能力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向来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段落中哪一句在直接的描写草原的景色?哪一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幺好处?”学生依据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的答案,教师可以适时点拨这种写作方式称为“情景交融法”,让学生依据的自己的阅读感受来分析这一手法的好处。

3.2 挖掘作品深层内涵

文字的承载力的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简短的文字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学生潜下心来耐心感受。在生活体验思想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分析,挖掘作品的深度,带领学生体会其中奥秘,不同的文章语言风格并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体现了某种道理,研究分析的过程与寻宝的过程非常类似。比如,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深入解读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的深层含义,从句子中总结做人的道理。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要先向学生的介绍许地山的一些基本信息,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在学生初读文章之后,提出问题“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会七嘴八舌地回答,在并总结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并沿着这一方向来分析文章内容,将重点放在“议花生”上,找出文章中父亲对花生的评价,即“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解读这一句话,体会父亲借花生教授给作者的人生道理,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一做人的道理[3]。

3.3 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在生活体验视角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围绕着的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扭转学生对阅读的态度,能够主动投身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运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中向学生补充必要的文学常识,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体裁文章的优势,教授分析文章的技巧,能够从优秀的文章中的汲取营养。比如,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本第八单元第25课《少年闰土》,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熟练叙述的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发生的几件事,体会“我”记忆中的闰土的形象。在讲解文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补充文章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故乡》,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实质上是鲁迅先生思想的真实写照,但是文学作品中有虚构的成分,经由作者的虚构和想象,文中的“我”在年少时与闰土相识,成了好玩伴,文章中选取的内容就是的“我”年少时的故事,在文章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我”与闰土再见面时的情景,选择其中的片段,以及闰土的那一声“老爷”,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在这篇文章学习过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的《呐喊》《彷徨》中的其他作品供学生品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体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中编纂的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解读作品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现当代文学作品内涵丰富,覆盖的范围面比较广泛,能够丰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作品中的深化意蕴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经验不足,对于教材中设计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持轻视的态度,认为其在考试中考察次数比较少,因此并不重视此类文章的解读,限制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新时期下,教师的在生活体验理念的指导下,开始重视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创设了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