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2)

新形势下云南省和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新思路

陈涛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2)

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交往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影响已被证实,在此背景下,推动云南省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究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新思路,对云南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省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思路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建成并启动,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①相互交往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影响已被证实,在此背景下,推动云南省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究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新思路,对云南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云南省和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义。

(一)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回顾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且翻开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的历史新篇章。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ia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已建成并启动,这是一种以经贸为主,带动政治、文化、教育与科技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一方面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推动了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与启动,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双方19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②其中,云南省与东盟商贸发展也十分迅速。根据云南省商务厅的统计,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12.7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29.8亿美元,上升57.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3。③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与启动,将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市场规模。然而,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不仅需要制度、政策、投资、贸易的支持,更需要思想、文化、教育和人才观念的深层次支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依赖于所受的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渗透在科学技术、生产研发、管理经营等各个合作领域。从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思想观念、文化观念、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的大融合、大交流。经贸合作无疑会带动在科技、文化、教育上的合作,而科技、文化、教育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二、云南省在中国和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独特战略地位

(一)地缘优势。

云南省位于祖国大陆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联系的枢纽地带,具有“连四省、邻三国、近十一国”的地域特点。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此外,它还可以辐射到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分居国境线两侧,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市),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云南省推向了面向东盟十国的前沿阵地。

(二)区位优势。

云南省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Cooperation,简称GMS)的必经桥梁。GMS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个东南亚国家,一省是中国云南省,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历史、民族和文化优势。

云南历史渊远,文化灿烂,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云南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就有51个,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丰富的人文资源给云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香格里拉”圣地、“丽江”古城等,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四)交通优势。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下,国家投入巨资发展云南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如昆曼、滇缅、滇老、滇越公路,昆明国际航空港,泛亚铁路,澜湄航运、红河航运等都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打通了合作通道。

(五)气候优势。

云南省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尤其省会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誉。这与东南亚各国气候相似,较中国其他省区更能满足东盟国家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云南省和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新思路。

(一)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各项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张世纪、白永毅两位学者做了明确的解释,教育观念国际化,即“能够以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④。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总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素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现在看来,正是顺应了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世界发展潮流。

当今世界,知识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多元性需要我们对国外的科学知识敞开大门,保持开放状态,对异族文化抱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国的优秀教育成果。云南省高教界应该通过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及超越本土的思维,树立具有云南本土化、国际化相融合的多元教育观念。

(二)推进国际化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基本、最主要的目的与表现。首先,设置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不同,云南省高校与东盟国家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减少这些差异,我们必须在改革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使我们的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配合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新加坡努力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一是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学习;二是开设一些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像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际建筑管理、国际商务等,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跨国管理、亚太经济发展与变化等课程;⑤其次,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本保障,开设东盟国家的语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又一途径。欧盟经济一体化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欧盟国家的高校普遍采用双语教学,学生均至少掌握两门以上语言。最后,合作办学是促进教学研究国际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云南省与东盟各国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双方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寻找知名度、美誉度、实力水平较高的东南亚高校合作,通过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建立校际友谊,达成互通课程、互换学分、互认文凭,开展联合办学。

(三)建构国际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最为核心、最难解决的部分,当然云南省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体制尚不完善,从而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向高等教育先进的东盟国家取经,借鉴、引进他们的成功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云南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机制,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一是通过外派人员访问学习,引进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的管理办法;二是聘请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人员,负责培训云南省高等教育管理人员或进行高校的实际管理操作;三是与知名度、美誉度、实力水平较高的东南亚高校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有以下优点:第一,促进云南省高校学习东南亚较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优秀办学理念;第二,促进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升,从而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进一步为云南省经济建设服务;第三,拓宽双方师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利于民间友谊的进一步建立与巩固。

(四)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云南省高校与东盟各国高校往来日趋频繁、便利,这为实现教育资源国际共享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双方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深造,教师、学者也可以自由访学、讲学、进修,实现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的共享等。随着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逐步深入,实施云南省与东盟国家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创建,通过启动电子媒体服务通道,以实现各类信息的网上共享。此外,还可以筹建中国(云南)——东盟虚拟大学,通过选聘优秀教师进行网上教学、面试等,实施学分制的远程高等教育,考试合格后颁发和授予相关专业的文凭与学位,并受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合认可。云南省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有以下优点:一是促进双方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三是将双方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有利于推动双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特区多在江、河、海,而没有一个内陆特区,云南省要抓紧建设成为我国的内陆特区。我们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契机,利用云南省的特色优势,采取相应的发展思路,推进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注释:

①东盟国家: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文莱10个国家.

②王志伟,程群,凌关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9亿人口享受哪些实惠[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 iew/fxzs/20100102/09527184805.shtml.2010-01-02.

③李倩.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对云南商贸发展带来新机遇[EB/OL].www.yn.xinhua.com.新华网云南频道,2010-01-01.

④张宝昆.关于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资料[Z].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01.

⑤魏玉晶.国际视野下的新加坡高等教育[EB/OL].http://w ww.studa.net/gaodeng/090205/16143211.html.2009-02-05.

[1]冯力,孙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南亚之窗,1995,(4).

[2]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

[3]黄建如.20世纪东南亚高等教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4]黄建如.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2.7,(7),VOL29.

[5][越南]黎文美着.廖玉凤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1世纪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J].广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VOL27.

[6]马子辉.云南高等教育向东南亚发展问题及对策[J].云南教育,2003,(21).

[7]薛天祥,侯定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东盟各国的比较研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4).

[8]张宝昆.关于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资料[Z].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