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专题式教学,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地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同时,由任课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权,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地利用诸多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因而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言,专题式教学的意义尤为突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05方案)中要求: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要求,我们使用全国统一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新的教材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门课的内容进行了融合,目的是纠正长期以来我们分门别类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造成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块“整钢”割裂开来这种错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在近三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按新的教材进行章节式教学,一至三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四、五章是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六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这种章节式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原来的三门课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然后合并在一起,其结果是一方面内容太多,教材难度太大,另一方面05方案要求的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贯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我们认为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实行专题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状况,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由是专题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不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又深入阐述其精髓,把原理的精神实质讲透,把原理的应用价值讲清。

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实际开设和新教材的实际使用只有近三年的时间,教学方式的探索还处在初步阶段,目前国内专题式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能找到的只有李超教授在《中国德育》(2007年第3期)上发表的《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题教学》,赖亦明、汪荣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解析》(安徽大学出版社)等少数成果。令人遗憾的是,李超教授的文章只是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的特点、必要性、要注意的问题等,并没有给出专题的内容。赖亦明、汪荣有的着作虽然在内容上给出了九个专题,但我个人认为,九个专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够,没有一根主线将专题连接成一个整体,依然无法很好地完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教学要求。显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题式教学亟待加深。

二、问题的解答

我认为,专题式教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重点:一是设计好专题,二是注意好各专题之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使各专题自成一体又能相互组成一个整体。为此,我们必须设计好一条专题的主线,这根主线是整个专题教学的核心,它将各专题贯穿起来,衔接成“一块整钢”。而这根主线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主题。主线只有服务、服从于主题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才不致于偏离正确的教学方向。很明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题是为什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什幺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要讲清楚这个主题,让学生相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入手,让学生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结果。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题决定专题的主线必须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主题决定主线,主线推出主题,二者相辅相成,在内容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一维度。

根据以上原则,我设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七个专题及课时分配。

1.马克思主义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专题带有绪论的性质,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特点、历史脉络等。(6个课时)

2.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是世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这个专题主要讲述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及其三大基本规律等。(9个课时)

3.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主要讲述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在这些动力推动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9个课时)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及其在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作用。主要讲述人的本质、人的作用、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等内容。(5个课时)

5.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讲述认识的本质、发展、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等内容。(5个课时)

6.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主要讲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本质、趋势等内容。(9个课时)

7.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表现形式。主要讲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用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特点等内容。(8个课时)

三、问题的深入

根据专题式教学的特点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特点,在进行专题教学时应重点注意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尤其是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当前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等,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2.要注意各个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7个专题教学搞成7个讲座。要由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讲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过程是逐渐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要注意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认识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大厦的基石,它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才有了批判的锋芒和正确的方向。政治经济学以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考察和批判对象,它的批判性源于哲学的战斗性和否定性,它批判的理论逻辑源于哲学的唯物史观,批判的目的是为了给科学社会主义做理论证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正是基于它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现实的批判经济学加以论证的。社会主义学说绝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说,还是整个马克思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历史哲学与现实批判经济学的出发点,又是它们的理论归宿。总之,即使可以出于讲授的需要把马克思学说整体 “三分”,我们也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三个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任何倚重一方而忽略其余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学说的内在统一之中。

4.要注意内容上的“精”与“博”的关系。既然是专题教学就必然有所取舍,在内容上突出“精”,但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毫无疑问,“精”的部分应该是那些涉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根主线的内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等。其他的如认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等则属于“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