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玲 侯远献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冯卯教委,山东 枣庄 277214)

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倡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发展相互支持与合作、相互信任和依存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在许多学校许多地区,教育改革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了班级管理的重构,使班级管理不能和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这种管理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建构素质教育下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曾进行了两年多的摸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素质教改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围绕着尊重、理解、支持开展,让学生做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依靠学生管理班级能削弱学生的逆反心理,避免班级管理中的师生摩擦,增强管理的效果。

一、让学生制定班级制度

以往都是班主任依据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班规班约,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说到底是班主任强制学生执行,是一种“进了我的圈,你就得听我的”的强制管理模式。这种刚性的管理模式张扬的是“服从”,保护的是班主任的权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受限于这样的管理,学生的个性特征被扼杀了,鲜活的思想被禁锢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课堂压抑综合症”,任凭任课教师怎幺调度,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学生一个个老气横秋。有些班级之所以出现课堂上学生不配合老师活动、不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就是因为班主任把学生管死了。

因此,我认为,要想解放课堂,必先解放学生。于是,我开始在班级的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一次班会上,我让学生重新讨论制定我班的班规、班训,把管理权交给学生。看到学生那认认真真的态度,看到学生去说服学生,我开始相信我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由于班级制度是学生制定的,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执行。记忆最深的是关于早操的纪律问题,我班在教学楼的顶层,每次早操都因为楼层太高,最后才拖拖拉拉到操场上集结齐。为此,体育老师多次找到我交涉,我班也因此多次被扣过量化分。新班规制定的第二天,学生竟然很早就齐刷刷地站到操场上。这件事让我开始认真反省我多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原先的班级管理说到底是“以师为本”,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这一下子就把老师和学生放到了两个对立的层面上去,班主任不是和学生站在一起共同把班级工作做好,而是千方百计去“制住”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班规制度就理解不了、接受不了,班级里犯错误的多了,和老师顶撞的多了,班级管理往往是越管越乱,越管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越远。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尊重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张扬的年龄,他们还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事物,但却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不苟同、不认可的个性来。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转变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让全体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参与管理。这之后,每接一个新班,我都放手让学生去确定班级发展方向,给自己的班级定位。每次班会,我只是把班里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讨论对策,新的班规就这样制定出来了。时间一长我发现,这种讨论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个别意见相左的同学,在讨论中往往被同学们说服了;即使有的持保留个人意见,但毕竟是大多数同学认可的,接受起来也比接受老师的规定要容易的多,因为,他本人就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他们明白集体的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让学生讨论班级管理制度,不是无原则的放手,教师要把握好方向。有时有些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学校的制度要求,学生可能不理解、不认同,这时候,我就要先引导教育他们,等他们理解了、明白了、认同了,再让他们去讨论。有时班级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可能看法不一,我也放手让学生去辩论,真理越辩越明。有一年,学校规定,毕业班的学生中午课间操时间都要参加1000米的长跑。我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反对,认为毕业班面临着升学考试,时间紧迫,参加长跑纯粹是浪费时间,竟然要集体罢跑。我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在班级展开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大辩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言。在辩论的过程中,全体同学都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深刻地认识到好体质是好成绩的前提。从此以后,我班所有同学都主动热情地去参加课间长跑,而其他班级,尽管班主任作了强硬的规定,但每次都有不少人借故不去参加长跑,即使去了,也跑不到一圈就下来了。

二、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开班会

班会是班级管理的总抓手,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每周一次的班会,班主任都忙得不亦乐乎,既要总结得失、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又要安排下周工作,布置学校的活动任务。一节课下来,只讲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火,可看看下面的学生,或低着头看书,或埋头做题,把老师的话都当成了过耳风。时间一长,学生对这样的班会就畏之若虎,参加班会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尽管每次班会班主任都挖空心思准备很长时间。发现这种情况后,我想班会是不是也“还”给同学们呢?

再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我把所有的班干部召集到我的办公室,要他们按照自己的分工,对上一周班级工作进行总结。班会上,我坐到了班级最后一排的位置上,让班干部轮流上台通报上周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同学们全面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后,由班长主持,开展“班级管理之我见”的自由发言。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失误的原因,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真知灼见,对违纪落后同学,批评起来毫不留情。我注意到那些违纪的学生往往在同学们的批评中低下头来。这让我感慨万分:班级本来就是学生的班级,我这个班主任怎幺竟当成了不受喜欢的婆婆了。想想以前的那些苦那些累,是功也?是过也?想明白了这一点,我顿觉一身轻松。

班会结束时,班长开始对班会进行总结,把同学讨论好的内容写进新班规里,我则坐在那里认真总结自己的感悟、心得……

这种学生开班会的模式重构了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了管理者、被管理者,这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管理中树立了主人的意识,在被约束管理中体验集体的力量,这种角色的互变和统一,促进了每一位同学思想行为的自律,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自我矫正中走上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管理育人。

三、让学生管理学生

在尝到了班级学生自治的甜头之后,我开始琢磨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其实,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也是一直在用学生管理学生,那些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不都是管理学生的吗?只不过,他们在管理中受到班主任的约束太多,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利。长此以往,那些班干部的主动性就没有了,事事都依靠班主任、事事要班主任做主,这样的班干部其实只是班主任手里的一个管理工具而已。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从管理的一线彻底退出来。我把班级管理应该“放权”给班干部的考虑讲给他们听了,我看到那些班干部一个个两眼发亮,我知道他们都在期盼着这一天。想想也是,作为班干部,谁愿意成为学生心目中“不当干粮的豆包”呢?

在充分酝酿之后,我开始实施学生管理学生。我给班干部规定了几条标准:不准打骂;不准违纪;不准独断专行,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干部要集体研究。然后,我就让他们在班长的牵头下,独立执政。班干部一改从前的拖拉萎靡,一个个精力充沛、热情似火。一个星期过去,我班纪律更好、卫生更干净,同学们的学习更刻苦了;一个月过去,我班成了荣获纪律、卫生、学习多项殊荣的班级;一年过去了,我班成了市级先进班集体。我也被评为市级先进班主任。而要说到我这个班主任对班级的贡献,那就是不再对班级里的事情事必亲躬、指手画脚、独断专行。

综上,实施民主治班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必然。但实施民主治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组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委会;二是班主任要尊重、信任、依靠班干部,并且做好他们的后盾,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无为而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