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伟 李阿利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献研究

宋伟伟 李阿利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自2009年3月起国家教育部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全日制培养,这代表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内涵、特点、问题等进行论述。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模式 政策 内涵 特点 问题研究

1.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政策研究

2009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决定在2009年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文件的出台,发出了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调整的信号,把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2009年以来,国家下发了6个重要相关文件及两个重要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研究生人才类型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及近期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因此,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态势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2.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

当前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讨论可谓“热闹”: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通过对200多篇尝试界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有“体系说”、“环节说”、“指标说”、“活动说”、“方式说”、“结构说”、“过程说”等多种界定,关于如何认识模式的要素构成也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六要素说”四种。这种“热闹喧嚣”的场景是由于对模式内涵的误解和没有把握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所引起的。[1]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学者们在研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通常是从研究生整个群体出发,将其定位为由诸要素构成的样式与运行方式。如胡玲琳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2]程斯辉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与研究生培养基本环节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样式及运行方式。[3]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界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尚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的概念也没有相关的界定,需要我们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并提出对该问题的观点。

3.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的研究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学者们认为用同一把尺子来规定所有学校或者所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究竟有何不同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究竟是什幺呢?迄今为止,有何突出性研究呢?

(1)对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区别研究。

胡琳玲提出的“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观点已成为共识,但由于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置时间较短,人们对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够,通过对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和论文评价等各自特性进行比较,以期能为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促进不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分类培养。[4]叶宏认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多元化培养目标基础之上的由不同类型培养模式组成的体系,它是研究生教育应对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5]

(2)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研究。

李阿利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体现为“二段制、双导师、三种经历”的具体实施模式。[6]刘淑芳和周明星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关系出发,结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定位,提出构建“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的“三双”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旨在为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7]叶志明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遵循各学科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实行分类培养。[8]程瑶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性,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9]

总之,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之上,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不同需要,既具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交叉,但是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另一方面,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不同等方面。

4.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成为共识。但由于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置时间较短,人们对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足,造成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雷同”等现象。

(1)“尚难看出实质性变化”。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从目前高校实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看,尚难看出招生模式、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实质性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老师一样、课程差不多、也得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方能毕业获得学位,有“同质化”趋势。也有学者建议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必写毕业论文,但这种建议淹没在“高水平=有论文”、“硕士一定得有学术成果”的“社会共识”之中。[10]

(2)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沦为“山寨版”学术性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沿袭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特色。学校与企业之间也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高水平的实践机会,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充分培育,沦为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山寨版”。[11]

如今,教育部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将从过去的学术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然而从现状调查入手,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如何改革,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出来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目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其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3]程斯辉,王传毅.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2][4]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6]李阿利.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湖南农业大学,2009.2.

[7]刘淑芳,周明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学科创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

[8]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9]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10]http://www.sina.com.cn.新京报.2010-09-13,02:33.

[11]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