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月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辽宁 沈阳 11003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对于近邻的日本人民始终都抱有十分复杂的想法。亚洲人民至今仍然无法完全忘却日本在那次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以及带来的深重伤害。特别是在近些年,日本的“教科书事件”,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等伤害中国人自尊的事情的发生,更是让国人难以谅解。在这种时刻,以茶道作为纽带,通过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的了解,对于推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完成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茶道千家第十五代掌门人千玄室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节目主持人水均益的采访时说:“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茶道是一种通过喝茶修心的道。人的心灵应当时常拂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茶道就是通过对一个个小的言谈举止的合理的规定,使茶道修行者逐渐成长为一个举止大方得体,心平气和的人。”千玄室曾为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很多着名人士演示茶道。其中,给千玄室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人民大会堂上邓小平对他说过的话:“这茶喝起来让人感到很平和,你一定要把这种平和的心境传给中国人。”千宗室先生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论,热心推行茶道国际化。这正与邓小平同志的想法不谋而和,通过茶,促进世界和平。就是这样,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成为了两国和平进程的纽带。以茶传播和平之道具有深远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与此同时,日本茶道文化也在向中国回传,日本茶道的很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千宗室在第100次访问中国时,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亲自接见。2008年春,在中日两国的一次茶道流派交流茶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以茶为缘、以和为贵”的殷切期望。中日两国茶文化交流的深化,使得两国茶人对于未来彼此茶文化交流与合作走向新的更高目标充满了希望。中日两国更是通过国际茶艺表演大赛等茶文化交流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在可乐、咖啡等饮料流行于当今社会的同时,“三大饮料”之一的茶,作为普通的饮料仍然雄踞世界的饮料市场之首。因此可以说,茶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畅销的饮料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茶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饮料。

往往一个国家的某一文化侧面就能充分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因此我认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中规中矩、繁琐无奇的茶道文化却代表着日本大和民族兼容并蓄但又坚守本土文化的矛盾性。

茶道的工具是少量的,场所是有限的,但内容却是丰富的。它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因此,简朴但并不简单,复杂但并不繁琐的茶道文化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正是因为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才使得日本的语言中有着一个特殊的种类——外来语,用以广泛地吸取世界其余国家民族的语言;正是因为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才使得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了在吸取了欧美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后所做出的伟大创举;正是因为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才使得日本在经历了二战血的教训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之间就成为亚洲唯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

但是不论外来文化如何被日本人兼容,日本人的精神和民族气节如何都不曾变化过。就像不论茶道的规则如何被外来文化左右,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不曾改变的。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跟踪报道是关于那些始终在美国工作生存的日本人的,报道中提道: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可以适应美国人的工作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但是在工作之余,他们始终保持着日本人固有的生活方式——会睡在榻榻米上,会吃地道的日本料理,会过日本本土的节日,甚至还会在节日的那天穿着和服上街。

就是这种对于外来文化的矛盾性,才使得日本的茶道这样源远流长与时俱进,才构成了日本人充满矛盾的性格特点,才形成这幺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日本茶道这种特殊的文化,在对日本国民产生影响的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于促进各国间政治经济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也发挥了深远作用。

从2008年起,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世界金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陷入低迷状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推动人们以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的思想,加强对外合作,有深远的意义。在经济危机肆虐之时,中国是世界五大经济体中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透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深层联系,我们不难发现其二者间所固有的精神传承,中国以其独特的经济模式使中国的经济挺立于世界,究其根本,就是中国所提倡的“和”思想,立足于本国,友好于各邦,潜心专注研究本国的经济发展。我想日本应该以茶道为动力,推动各国间茶文化的交流,增进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交流,这将对日本国名经济的恢复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深远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开办茶屋、茶室、茶馆等饮茶场所,促进茶民消费,以此作为经济增长的契机,并通过品茶的过程减少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能有更多的日本人在午后腾出一点时间来,沏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以茶醒脑,调整精神状态,也许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看到经济复苏的那一缕曙光。

2005年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的态度有多幺重要。捍卫自己的文化遗产,重要的是要有所作为,使之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量源泉之一。当各地热衷于举办这样那样的展会活动时,我们可曾想过如何捍卫我们的传统文化?日本茶道作为日本外来文化本土化的代表,并成为日本的文化精髓,这不得不引发引发国人对于保护及传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至唐代,茶文化通过一些途经传入日本。由此开始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形成了日本茶道。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与归纳,我们能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在中日茶文化的对比之余,我们不免有思考的地方。茶出于中国,兴于中国,为什幺这灿烂的文化瑰宝,在近一百年中,却改变了它千年的内含底蕴?其实不仅仅是茶文化,日本将很多源于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都保留起来,加以完善和发展。茶道、花道、柔道、书道、剑道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世界闻名的日本漫画其实也是发展了的欧美漫画。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竭尽心力。目前,湖南益阳安化正在申报“安化黑茶原产地保护”,这意味着“千年茶乡”正在朝向“世界茶都”努力着。2006年福建武夷山市向文化部递交了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在2009年2月24日的新闻中也报道了中国又有一批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祖国一直在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着努力,中国茶艺也通过民间交流、师徒传授、办班等方式流传。这说明中国人民也在为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这种保护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更应不断加深。

除此之外,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文化的发展。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在东亚各国都得到了发展,佛教可以说是日本的主流宗教。佛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引起过种族、宗教之间等战争的宗教。禅茶一味,日本茶道与禅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日本在茶道文化发展的同时,禅宗思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如此,在深入人心的日本茶道思想中,也深刻地体现着禅宗思想的精髓。近些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虽然这只是一部分的人所持有的态度,但是这同样也或多或少地为中日两国人民和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和不必要的麻烦。一国的长远发展一定不能缺少其文化的支撑,日本茶道中所孕育的禅宗思想,以及其推崇的“和”思想正能为政府培养国民的“平和”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精神文明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日本的茶会上,有着很多的礼节及要求,这些都反映了日本人认真严谨的国民特征,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日式思维方式,再加上日本人极强的学习能力,才使得日本在二战后在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在生活不断以快节奏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年轻人的心愈加浮躁。日本茶文化中所孕育的“清寂”思想对这种心理上的亚健康会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由清而静,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沉寂的感觉。

茶道同时也是艺术的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传统艺术的总和,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的融合体,接触茶道后,接触书画、陶艺、漆器、织物等艺术的机会也会大增,甚至会接触到古典文学。所以茶道乃是生活中知识的宝库,也是朝向丰富人生的最佳道路。茶道文化的发展对于文学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茶诗、茶散文等文学作品相应产生,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通过探析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及彼此间的影响,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影响,日本茶道引发的社会思考,日本茶道带动其它文化发展,等等。我们可以认识到日本茶道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日本茶道的作用,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也将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保护、传承我国的茶文化,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

[1][日]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日本学,1995.第5辑.

[2][日]铃木大掘.禅与日本文化.三联出版,1989.

[3][日]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4][日]祝毓桄,李恩赐.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日本文化的历史踪迹.杭州大学出版,1991:66—68.

[5][日]东君.日本茶道的神髓[J].农业考古,1994,(04).

[6][日]林桦.刹那樱花.中信出版社,2007.

[7][日]李涛.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8][日]伊藤古鉴.茶和禅.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