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云

(湛江市第二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0)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随着人们接受传达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不再单纯依赖语言文字以来,语言表达技巧日渐被忽略。殊不知语言是一门艺术,一篇作文,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综观许多学生作文,或平淡苍白,或啰唆空洞。如何让贫乏呆板的语言鲜活起来呢?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对策。

一、言简意赅,拒绝长篇大论

古人云:“意则期多,字则期少。”我们写文章应力求做到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那些啰唆冗长的文章,总是令人生厌。正因为如此,一切优秀的作家,写作时都很注意锤炼词句,使语言简洁有力。如南宋林逋有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较之南唐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高下一看便知。虽然字数相同,但哪个含义更丰富让人一目了然。“竹影”没有写出竹形的特点,“桂香”太过直白,让人一览无余;而“疏影”却写出了梅花稀疏之貌和随风摇曳之态,“幽香”则展现了梅花清幽淡薄的特点,梅影疏淡,幽香缕缕,着此二字,梅花的风骨、神韵、姿态、精神,可谓境界全出。

再看一个反面的例子,某学生作文中记叙爷爷喜欢种花养草时写道:爷爷家中有很多的花花草草,他把它们当做珍宝一样,闲暇时最大的乐趣是和它们待在一起,观察它们的长势,留意它们的变化。爷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它们,哪个该浇水了,哪个该剪枝了,哪个开花了,哪个花谢了,爷爷总是乐此不疲地忙前忙后,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傍晚时分吃过饭,爷爷总爱端上一杯茶坐在他们面前,仿佛和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促膝长谈。在爷爷的生活中,它们是爷爷最好的伙伴。

以上这一段花了大量篇幅事无巨细地来写爷爷如何细致耐心地对待他的花花草草,行文繁冗啰唆,读起来让人觉得不够凝练简洁。后来,我把这一段拿出来让学生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结果一个学生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爷爷每天都侍弄他的那些花草。“侍弄”一词本是整治料理的意思,但是放在这里却可以高度概括爷爷对种花养草的热爱,你完全可以想象爷爷是如何如痴如醉地对待自己的那些老朋友的。

还有一次,我用幻灯片给学生放了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的前半部分,其具体内容是:在相距几米的房子里,屋里做针线活的奶奶隔几分钟就喊一下阳台上晒太阳打盹的爷爷,让作者产生了好奇心。我让学生续写后,要求深化主题,写出好奇心的具体内涵。结果,很多学生花大量篇幅来写奶奶实际是怕爷爷在睡梦中离去,以此表现奶奶对爷爷这半辈子的深情。这当然是显而易见且无可厚非的,但再看那篇满分作文的结尾,你会发现再深挚再肉麻的抒情也没有原文那句“有你在,就心安”来得贴切自然。话虽简单,含义却深远,没有提到一个爱字,却把无声的大爱尽显其中,把爷爷奶奶,甚至可以推广到全人类相依为命的那种复杂心情写得丝丝入扣。这就是语言表现力的神奇功效,言简而意赅。我们在作文里要学会用这种言约义丰的词句来表情达意。如若不然,作文就很容易陷入流水账的尴尬境地。

二、镶嵌名句,增强文学色彩

古典诗词名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语言仓库,如果我们在作文时,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就能使作文更富诗情画意,语言也更富表现力。在引用这些语言瑰宝的时候,我们可以原文照搬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化用,只要用得好,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这样一篇习作《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其内容较为简单,记的是一同学因青春期的叛逆,听不进父亲的话,对父亲的做事行为方式颇有一些不屑,父女关系一度不和谐,甚至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听到父亲说了一句饱含对自己爱的话,于是了解到父亲那时刻都在倾注的爱,此时却心酸地发现父亲已经老了。师生在赏析中达成这样的共识:故事虽简单,作者却巧妙借助“少时不识愁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把事情分为三个情节,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恰到好处。让读者顿感脉络清晰和浓烈的文学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一来,可以省去很多大费周章的记叙和空洞枯燥的说教,如此一来,还何愁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不能提高?

有时,我们还可以仿用或化用诗词名句。适当地仿用、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如一位学生写道:“太白忘却人生假丑恶,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东坡铭记人间真善美,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人之一生,当忘则忘,当记则记,只有这样,才能坦诚、执着。”“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是活用了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而“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则是活用了苏东坡《念好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句。这段话因有这两个典故,不仅富有个性化的色彩,而且表达了深刻丰富的含义,底蕴饱满,魅力十足。

三、巧用修辞,力求绘声绘色

“诗圣”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写出有文采的“佳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文章有了修辞,就有了文采,有可读性。钱钟书《围城》可谓修辞运用的典范,如写夜:“它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如揭示方鸿渐见到鲍小姐时自尊心的下降与低落的心情,作者说“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真是精辟巧妙,令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鲁迅是语言大师,他在《药》中写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时,只用了一个比喻:“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我曾就“突然得到一个坏消息后的心情”问学生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大多用垂头丧气或忧心忡忡之类的词句来形容。我又问如果这是别人写的,你们读后又有怎样的感觉呢?结果他们多是摇头,认为写的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于是我顺势提供了几个句子:①我的心像一杯被汤匙搅过的咖啡久久不能平静。②我手里的笔毫无预兆地颤抖起来。③那花瓣上散落的水珠,像我眼里夺眶而出的泪珠,摇曳不定。

以上第一句用了比喻,心情不好是抽象的情绪,要把这种感觉写形象往往就要借助修辞。而第二句是跳出自身感受转到外物上,笔会颤抖,那是作者内心方寸大乱的间接表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这样就显得含蓄且有诗意。第三句不难看出运用了移情手法,花瓣上水珠盈盈在一般人眼里本是可爱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是泪珠,这是为何呢?因为作者心情一时间陷于颓靡之中,再看外物时自然生发出了悲伤的感受。所以,修辞是语言生动的催化剂,恰当巧妙的修辞不仅能增添文采,而且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

当然,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的途径很多,以上列举的只是几个方面,难免挂一漏万。只要同学们多思考品悟,多读多写,就可以“下笔绣词,扬手文飞”。总之,文学语言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临渴掘井一蹴而就,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