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荣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目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突破3000万,高校日使用用户超过1000万。仅去年一年,全国共有1500万大学生参加微博发起的活动”。“新浪微博副总经理魏莉在2013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如是说。根据《报告》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认为是第五媒体。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防范和解决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隐性问题,提高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197份,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和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何做好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问卷反映100%的大学生涉及新媒体,他们的主要方式有:博客(35.4%)、微博(76.8%)、微信(79.6%)、即时通信工具(100%)、多媒体空间平台(100%)。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新媒体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大量虚假、反面、迷信、色情等有害的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影响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一些低俗、黄色的信息、视频、图片在毫无过滤机制的情况下,使大学生直接成为信息接收的终端。特别是手机上网的日益盛行,问卷中87.4%的人每天选择手机获取信息,使大学生上网更加便利,同时大学生更易接触不良信息,摆脱了过去学校对电脑机房上网的信息监管和网络过滤。本次调查中12.6%的人每天利用电脑获取信息。接触过多的负面、消极的内容,将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生迷恋上网或者打游戏,严重者甚至旷课、昼夜沉迷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虫”而荒废学业。不良的作息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非节假日,只要白天没课,那幺56.8%的学生在睡觉,晚上上网,近几年全国因过度沉迷网络而死亡的青年不在少数。

2.引发交往危机障碍

虚拟网络容易使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甚至回避现实。51%的同学在网上聊得很欢,但在现实生活中,见面都不懂得如何打招呼。有些沉迷虚拟世界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一些学生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幽默风趣、侃侃而谈,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冷漠、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虚拟世界的人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形成巨大反差。同时新媒体环境中极易出现虚假信息和欺骗行为,3.2%的人曾经在网络中上当受骗,新媒体的人际信任危机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缺乏信任,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虚拟世界占用的时间过长,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间大大减少,疏远现实群体,引发交往危机障碍。

3.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互联网是一张无形的大网,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汇的枢纽,是头脑风暴的交锋。大学生作为感觉敏锐的弄潮儿,是各种思潮争抢的对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各国能够在相对封闭的状况下进行政治灌输,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相对较弱。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信息传播无“过滤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受影响的为21%,各种价值观的网络资讯袭来,其中包含一些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相偏离的不良价值观和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先进、资金的雄厚、传播技巧等直接进行“文化侵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革命。如果学校没有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充满不信任感,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4.弱化传统思想教育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特点。35.2%的学生几乎都在网络上购买过物品,有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主流观念传播过于严肃、与实践脱节、说教色彩太浓、形式单调等。在问及是否“愿意接受新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念”时,9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4%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新媒体为教育者和大学生提供了平等共享信息资源的权利和途径,这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有信息、使用信息的传统优势。而且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往往超过教育者,很多时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更新慢,教育内容陈旧。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的很多教材,无法对当前发生的事进行评论,致使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和思想动态难以控制和掌握,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信息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

1.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工具和新平台,也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在继承传统媒体各种优点的同时,还显现出承载量大、速度快、广覆盖、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新的传播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实现交流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就变成全社会参与的开放的、互动的教育空间,使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更畅通,教育资源更生动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巨大的优势更广泛、更主动、更快捷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从而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受时空限制的不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崭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可以说,新媒体正在构筑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有效、全新平台。

2.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媒体可以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地传送频频更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特别作为新媒体终端的手机,它更便于携带,通过短信收发、手机上网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获得信息。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信息丰富、及时和迅速,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有助于养成关注时事、关心国计民生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新媒体较强的时效性无疑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便利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的限制和其他繁琐程序的制约,更便利地传播思想文化,更及时地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

3.新媒体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播迅速、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通过新媒体,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场所接受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新媒体进一步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将课堂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场所;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增强;新媒体颠覆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不对等地位,在新媒体中学生和教师可以平等地发布和接受信息,平等地交流思想,实现教育者与学生双方的随时互动交流,使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广泛、更快捷、更深入,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4.新媒体促进隐性教育的顺利实现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正式的课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党和国家要求学生学习的主流价值观的课堂教育。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间接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又称之为素养,显性教育又称之为技能,素养是对技能的有益补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素养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课程”由于形式一成不变,使许多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不显着。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样态,利用微博、微信、多媒体课堂、数字电影等课堂之外的素养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大学生群体,技术的变革应该引起教育模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这一新趋势,积极研究、利用好新媒体,主动应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充分抓住其带来的新机遇,使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深入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开拓育人的“心”空间。

1.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

新媒体日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迅速占领这一贴近教育对象的新阵地,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工作。高校要增强阵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从经费、环境、体制上提供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重构校园网络平台,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建设专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时代主旋律。要利用好大学生喜爱的QQ、飞信、微博、微信、微事等新媒体资源,例如,班级一点通是专门为辅导员定制的班级管理好帮手,提供手机点名、班级通知、班级通讯录等服务。通过手机点名,辅导员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夜不归宿、宿舍评优、师生互动等信息,通过班级通知功能,随时随地安排班级工作,分享知识、经验,通过通讯录很方便地找到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方式,逐步构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主流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在活动中进行隐性教育。

2.建立新媒体思政队伍建设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高素质工作队伍。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又要掌握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并熟练进行新媒体操作;既要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新媒体科技意识和新媒体载体的创新应用能力。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承担起这项重任。这支队伍应由研究并运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专职队伍、以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为主的兼职队伍和专门的技术保障人员组成,同时选拔具备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掌握一定新媒体技术的大学生,发挥其自我教育功能,并注意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3.推进辅导员新媒体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领航者、引路人。信息时代,能够引领网络文化、驾驭新媒体也成为辅导员技能之一。微博的出现使交流更加便利化,随时随地可以与朋友交流沟通。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短邮,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博、微信正因其便捷性、沟通的无限性,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占领微博、微信这一新媒体阵地,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教育心得,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微博、微信之中,与学生就某一话题开展平等交流和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容易被学生接受。

4.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受到客观因素的诸多影响,其认知方式、思想观念也将发生相应变化。虽然他们思想开放、求知欲望强、喜欢接触新事物,但人生阅历不足,判断能力不强,而且不可能随时处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之中,新媒体环境下不良信息很容易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高校要把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开设新媒体教育课程,开展新媒体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使用新媒体,提高他们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使大学生具备理性对待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从理想信念、传媒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科学运用新媒体的素质。

[1]李静.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4:67-70.

[4]潘虹.浅析辅导员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城市建设,2009(33).

[5]蒲彦羽.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大家,2011(20).

[6]蒋远喜,赵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7]时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新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8]李建军.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