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林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吴文英(约1207—1269后),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一生未第,交游权贵,是一个清客词人,也是姜夔、史达祖之后格律派的又一重要词家,着有《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自古至今,对于梦窗词的评价褒贬不一、相去甚远,在词史上分外罕见。贬之者如宋人沈义父说:“(梦窗词)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1]张炎则把这种具有倾向性的意见推向了极端,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2]近人胡适在其所编的《词选》一书中说:“梦窗四稿中的词,几乎无一首不是靠古典与套语堆砌起来的,张炎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这话真不错。”[3]更是将梦窗词的地位推至低谷。尊之者如其生前好友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周邦彦),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4]清人周济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5]并把吴文英与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并列为宋词四大家。清人戈载认为:(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细心吟绎,觉味美于方回,引人入胜。既不病其晦涩,亦不见其堆垛。”[6]近人吴梅认为:“其实梦窗才情超逸,何尝沉晦?梦窗长处,正在超逸之中见沉郁之思,乌得转以沉郁为晦耶?至叔夏(张炎)‘七宝楼台’之喻,亦所未解。 ”[7]等等。

客观地讲,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艺术高峰横亘眼前,而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8]今天我们看梦窗词,文字雕绘过甚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词也确有晦涩之失。但他的一些优秀作品,语言冶炼,运意曲折,质实密丽而又神理浑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下面我们通过对《莺啼序》的分析,解读梦窗词的个性特点及艺术风格。

一、空灵超逸的艺术意境

梦幻境界的创造是梦窗词艺术上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在艺术思维方式上,梦窗词往往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按照情感活动的轨迹将一些并无直接关联却有着共同情感指向的意象片断,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连缀起来,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莺啼序》这首词的内容,是回忆一段曾经的恋情。据夏承焘先生《吴梦窗系年》推断:“梦窗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此词即应为悼念亡妾之作。全词四叠,分别为伤春、欢会、伤别、凭吊。首叠以晚春景色起兴,作者不以传统的直抒胸臆或叙事顺序表现,而只由“伤春起,却藏过伤别”(陈洵《海绡说词》),将自己的感受与春天的景物融为迷离的一片:春事迟暮,似由来燕说出;清明过却,恰如画船载去。作者的羁情旅思,也像漫天柳絮,纷纷扬扬,随风飘飞——这种以景带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创造出一种朦脓飘忽的意境,使作者怀旧伤别的情思,亦如风中飞絮,十分自然地引出。过片后的“十载西湖”一句,轻松切入十年前的一段缱绻艳遇,并用“傍柳系马、娇尘软雾、招入仙溪、偷寄幽素、春宽梦窄、歌纨金缕”等工曲而华美的语言,逼真地再现出当年自己与恋人的欢会情景。类似于这种超越时空、将心中的幻觉实有化的表现,在梦窗词中随处可见。第三叠,以“幽兰渐老,杜若还生”起笔,突接开篇“暮春”主画面;接下来再次跳转,回到幽会时“水乡尚寄旅”的缠绵情怀之中。站在湖堤上,词人的眼前又浮现恋人那流光顾盼的眼波、弯曲浅淡的蛾眉,神思又萦回到渔灯照影、夜宿春江、青楼题诗种种难忘的往事。随着自我主观意识的驱动,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在这里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错综叠映,反复穿插,凸显出一种往事与现实交织的悲哀感。最后一叠,当作者从“温馨曼丽的二人世界”回到眼前之时,他所面对的却是“危亭望极,草色天涯,鬓侵半苎”的残酷现实:人亡物在,致书无路,断魂难招……作者的悲哀之切、相思之苦、用情之深,到全词结尾都推向了极点。综合整首词作,词人全凭瞬间情感的变化着笔,营造出一种虚幻纷乱的艺术氛围,使全词始终笼罩在一片朦胧梦幻之中,词人之所以自号“梦窗”,想来也绝非偶然。

二、时空交错的章法结构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调子,有240字。创作长调需要有布局谋篇、铺叙展衍的能力,尤其是《莺啼序》这样的长调,就更需要高超的组织结构的艺术腕力。梦窗词的成就,首先在于篇章结构方面。

读过《莺啼序》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常常通过自由联想,突破时间、空间的逻辑,将当下的情形与回忆的虚像糅合在一起,把主观和客观、虚境和实境、心象和物象、乐景和哀景这些对立的要素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寻。如首叠本是独掩绣户伤春,忽又切换到西湖画船的场景,随即跳转至吴宫,最后又出现轻絮纷飞的虚景。第三叠写别后情事,词人的思绪也回归暮春的水乡,但很快又转换到故地寻访、青楼伤别的情景。第四叠虽写凭吊,但词人思维的跳跃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别后的危亭眺望、相聚时的欢情、离别时的泪痕,一幕幕回环穿插、反复渲染,时空几度突变,情怀隐约闪烁。词的结构是一个个缺乏逻辑、理性联系的片段组成,语言和段落有一种灵动的跳越感,很难寻绎出场景变化的脉络,必须清晰而流畅地感知作者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方能曲径通幽,深味其妙。

通过细读深研,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电影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词中不同时空、景事的多个片段,不仅各自存在独立性,而且相互之间有着缜密的勾连和照应。

1.全词四叠均用暮春之景贯串。从首叠的“燕来晚、飞入西城”、“画船载、清明过却”,到第二叠的“十载西湖,傍柳系马,娇尘软雾”,到第三叠的“幽兰渐老,杜若还生”,再到第四叠的“危亭望极,草色天涯”,杭州暮春景色的描写,始终是一条突出的线索。它把全词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这首铺叙展衍、长达240字的词结构非常严谨,始终不枝不蔓。

2.时空场景以情感活动的轨迹连缀。如第二、三、四叠写恋情时,“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是写最初的欢会,而“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萎,瘗玉埋香,几番风雨”则已成死别。接下来的“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是再忆当年的欢会;“短楫桃根渡”、“临分败壁题诗”是追忆离别的具体情景。再往下,“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则是再一次回忆种种悲欢往事,以“欢唾”照应欢会,以“离痕”照应离别。这种从欢会到离别,再到欢会、再到离别的回环穿插、反复渲染,不仅使这支伤心怨曲的生死离别的旋律反复回荡,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大大增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使全词前后勾连贯通,虽千回百折、曲折顿挫,却神韵流转、浑然一片,可见布局谋篇的深湛功力。周济誉梦窗词为“奇思壮采”,戈载说梦窗词“有灵气行乎其间”,王鹏运称梦窗有“空灵奇幻之笔”,由此词看来,并非尽是溢美之言。

三、密丽深曲的语言风格

梦窗词造语工曲,精于遣词、修辞、炼字,语言极具个性。作者善于将自己深沉执着、刻骨铭心的强烈感情,以一种绮丽华美、含蓄蕴藉的而又无尽包容性的词汇语言出之,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莺啼序》便可体会其用字的独特之处。

1.注重音律,精心雕琢,字句的搭配完全凭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音律协调,措意深雅。如“沉香绣户”、“娇尘软雾”、“长波妒盼”、“遥山羞黛”、“亸凤迷归”、“破鸾慵舞”等,虽质实密丽,却能“一一生动飞舞”[9]。

2.长于修辞,精于设色,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词中用了大量表示色彩的“红”、“锦”、“银”、“金”、“黛”、“青”、“墨”、“蓝”等字,绚丽多姿;并运用借代手法,如“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句中的“花”、“玉”、“香”均代指亡妾,“委”、“瘗”、“埋”指亡妾的死去与埋葬,使复杂的意识活动知觉化,极富诗情画意。

3.精于造语、炼意铸境,语言极富内在的神韵。如用“残寒正欺病酒”表现自己内心的悲凉;用“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描述恋人欢会的缱绻柔情;用“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来再现二人的忘情时光;用“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隐喻佳人的香消玉殒;用“蓝霞辽海沉过雁”表达书成难寄的落寞无赖,等等,都用秾丽的语言,创造出超逸的意境。

4.用典隐僻幽曲,浑化无痕,托意幽深。如“溯红渐、招入仙溪”,用的是刘晨、阮肇入天台逢仙女的故事,象征作者与亡妾爱情的美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用的是鸾鸟诗序中的故事,象征自己形只影单的孤独处境。

梦窗词字表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像《莺啼序》这样的词,在《梦窗词》中还有不少,如 《风人松》、《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霜叶飞·重九》、《宴清都·连理海棠》等,都不仅质实密丽、曲折幽深,而且神韵流转、意味隽永,亦自令人爱赏。正如张祥龄所说:“词至白石,疏宕极矣。梦窗辈起,以密丽争之。至梦窗而密丽又尽矣,白石以疏宕争之。三王之道若循环,皆图自树之方,非有优劣。”[10]《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由此可见,吴文英在词作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很成功。

[1]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叶嘉莹.拆碎七宝楼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3]胡适.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周济.宋四家词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6]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吴梅.词学通论[Z].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况周颐.蕙风词话[Z].四川:巴蜀书社,2006.

[10]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中国词学大辞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