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浅析职业化发展视角下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方敏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以及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

辅导员 职业化 能力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自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颁布以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作了明确说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需要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个人的职业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一方面能丰富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辅导员理论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能帮助辅导员评估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提升、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活动水平,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从宏观上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曾经的象牙塔也不可避免地被信息化大潮所冲击,各种思想涌入校园,多元文化相互激荡,而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和平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其次,从学校层面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有助于高校培养“三个结合”的新型人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指导者,负有促使学生“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职责,对于促进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高校推进“三个结合”、促进学生成长的切实需要。

最后,从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看,职业能力提升,不但有助于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更有助于辅导员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实现理想化的职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1.加强品格修养,独具个人魅力。

高校的思想教育管理者除了要运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运用非权力的影响力促使工作事半功倍,游刃有余,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优秀的品格修养和独具个人魅力以“征服”学生。例如,良好的外在形象,大方得体的穿着,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都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甚至导致学生无意识地进行模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将问题化难为易,化易为零,能有效解决问题。在修养方面辅导员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熟练的业务能力,将自身严谨谦虚的求知态度传递给学生。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发挥自身魅力,通过内在影响力达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2.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辅导员个体健康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持。明确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职业的从业魅力,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又有利于辅导员个体规划职业前景,增加职业认同感,自觉提高专业素质,调适职业心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发展动力。

3.形成一技之长,发挥专业优势。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提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职业等级,从初级到高级要求依次递进。辅导员应当根据工作实践,结合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渐次提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推出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争取成为行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

4.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

尼采有一句心理名言:“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所以,要重视积累知识,多接触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多种学科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等,还要广泛涉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准确把握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会大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5.敢于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

首先,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工作的生命力,为学生做实事,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尊重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中深入思想教育,在服务中达到管理。其次,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第三,在工作方法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和实践工作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四,创新学生工作载体,增强学生工作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如通过新媒体进行主题教育,打造精品活动,充分利用宿舍等学生生活区进行思想教育。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

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一方面丰富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辅导员理论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能帮助辅导员评估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补充、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活动水平;此外,还可为高校辅导员的招聘、评估、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形成以高校辅导员为对象的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创造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良好的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对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和培养年轻后备管理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学校应该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首先,从教学上来讲,为辅导员提供与专业教师一样的教学环境,促进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鼓励参加科研,通过科研活动促进辅导员向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第三,学校层面应树立育人不单单是辅导员的事情,而是学校各部门、每位教职员工的职责。把全校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育人的合力,这在无形中也会减少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多出时间学习和提高。

2.构建专业化培养机制。

辅导员培养机制的不健全是阻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心理、生活与学习上的导师,前提是自身素质要过硬,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能力素质,并有较完善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力量。而做到这一点,仅仅靠辅导员日常的积累是不够的,所以建立和健全科学、长效的辅导员培养机制,是正常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基于此,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把好质量关,选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工作经验、广博的理论知识、合适的学科背景的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中。其次,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长效计划,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强化职业认同感,在职称评定和培训学习等方面提供机会,鼓励辅导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学位,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交流或继续深造,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3.建立科学考评体系,长效激励发展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考评体系,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科学公正的考评并进行适当奖励,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岗位职责和目标要求为依据,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具体,工作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其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辅导员整体队伍的战斗力也会不断加强;同时,建立健全辅导员激励和发展机制,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着手,关注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鼓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辅导员队伍。

4.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体系。

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应从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入手。当前,辅导员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工作职责不清晰,功能发挥不明显,考核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先进,角色定位不科学,政策制定不合理。因此,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辅导员管理的责,权,利管理办法,建立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管理考核,从而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总之,向职业化发展迈进的辅导员应树立职业化的意识、坚持科学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把职业能力要素贯穿到自身工作实际之中,以职业化的心态,完成职业化的使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硕士论文,2012.3.

[2]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3]韩延明.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2010.1.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人文社科教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NJCC-2012-Z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