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 翟梦滢

摘 要: 语言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战略性合作有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语言使用情况,总结符合市场需求的语种,并且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语言教学,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为上合组织的区域性及多边合作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英俄双语 市场需求 培养策略

1.“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及其双语人才需求

2001年6月,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于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成立之初,成员国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组成,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于2017年加入,现共有八个成员国。最初“上海五国”主要聚焦于军事合作,如今“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不可同日而语,成员国因此从中获得诸多经济红利。

1.1“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中国的合作现状

在上合组织国家内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属于传统意义上中亚五国中的四国(以下简称“四国”)。近年来,中国对于四国的投资存量早已突破30亿美元[1]。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沿途国家的四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必然会更上新台阶。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此外,中印两国的人口和人才优势可以促进两国人才互补,两国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属于南亚的巴基斯坦因历史因素历来与中国交好,彭博新闻社网站2017年4月13日刊发题为《中国在巴基斯坦的丝路努力逐渐超越美国投资》的文章,文章中数据显示,自2013年7月到2017年1月,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累计为18.2亿美元。上合组织成员国同心协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像是搭建成员国之间的通天塔,而统一的语言便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1.2“上合组织”成员国语言体系

虽然上合组织成员国官方语言不尽相同,但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各国之间的通用语言及民族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据统计,上合组织成员国中有三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俄语,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除此之外,因为历史性原因,中亚五国都曾是苏联的成员国,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曾将俄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所以可以普遍使用俄语交流的成员国共有五个。另外,成员国中有两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分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西方英语国家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影响,中亚各国英语的普及程度逐年上升,并且由于英语本身相对于其他语言更简单易学,因此常被各国作为折中语言用以交流与沟通。

1.3英俄双语人才需求

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各国之间的交流方式明确了方向。虽然政治性场合及其他正式场合需要以官方语言进行交流,但是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沟通方式整体而言可以使用折中的英俄双语进行沟通。以石油行业为例,中石油、中石化与四国及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贸易合作关系日渐密切,届时,企业在商务洽谈、技术研讨及现场施工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沟通障碍,此外往来商务信函、工程文书等文件也需要专业人才给予翻译上的帮助。所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相关语种口、笔译市场的扩大。

然而中国的小语种教育规模较小,以哈萨克语为例,国内开设哈萨克语的大学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排名不分先后)等重点语言类大学,每年输出的哈萨克语翻译人才有限。因此,以折中语言填补小语种翻译人才的空缺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上合组织成员国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合作,英俄双语便是促进各国有效合作的折中语言。

2.英俄双语教育国内现状

国内高校实施两门语言的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以第二外语来说,大部分小语种学习者的二外默认为英语。英语系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第二语言,但目前二外教学仍然存在选择范围小、课程开设时间短、学时少、教学没有明确目标与计划等问题。由于师资力量及学习资源的限制,除了国内顶尖大学及语言类大学之外俄语很少被列入二外的范围。另外,由于课程设置问题,二外教学形同虚设,部分英语系学生对于二外的掌握能力很薄弱,因此以二外的形式难以培养合格的英俄双语人才。

国内有一些高校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开设双学位课程,比如苏州大学开设英俄双语专业,学制是五年,学生毕业的时候英语与俄语基本上都能达到8级水平。然而开设类似课程的国内院校不多,英俄双语人才的培养面临阻力。

3.英俄双语人才培养策略

3.1政策引导

要加快推进高校英俄双语教育建设,就要政策先行,理念先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俄语课程的建设与国家教育政策不无关系。同理,国人英语水平未能达到世界先列也与五十年代教育政策有联系。目前国家认识到全球化的趋势,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目前单语的学习已然不能符合区域一体化语言混杂的特点,因此国内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双语或多语的教育理念体系。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成果决定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英俄双语的课程设置需要以政策为先导提上日程。

国家的教育政策不能仅限于课程设置的推行上,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英俄双语的教育体系。另外,构建与规范英俄双语就业市场有助于激发国民学习英俄双语的兴趣。

3.2高校英俄双语人才培养策略

3.2.1师资构建

教师是学生智力与知识水平的开发者,因此英俄双语教学需要英俄双语型的师资队伍。这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精通英俄双语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同时,教师精通英俄对比语言学的初步理论知识有助于单语教学老师之间的良好合作。

但是,目前国内双语教师的匮乏导致英俄双语师资队伍难以建立,引进外籍教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桂乾元在《联邦德国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的启示》一文中提到:世界着名翻译学院-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的外籍教师人数超过师资队伍的一半[2]。英语语言国家的俄语老师及俄语语言国家的英语老师的特点完全符合国内英俄双语教师的特点,并且外籍教师更容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帮助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3.2.2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论是翻译本科专业,还是翻译硕士专业,强调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3]。学生作为未来翻译工作的储备军,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以促进学生达到从业水平为目的,当然想从事学术生涯的学生可以偏向于学术研究,但是优秀的学术研究必然需要依托足够的翻译实践。因此,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教学都应重视翻译实践。开设口笔译实践和翻译本地化课程并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真实翻译项目的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翻译与项目管理水平。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翻译及语言学院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翻译学院之一,该校注重翻译实践,除了在课堂上引入模拟真实口笔译实践外,还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与就业机会,该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值得国内语言教学借鉴。

3.2.3英俄对比教学模式

英俄双语的平等化教学是英俄双语教学的最大特点。同时,比较法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英俄双语虽然属于不同的语族,但他们共同发源于印欧语系,既存在差异,又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既可以成为英俄双语学习的阻碍又可以成为双语学习的辅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推进双语教学的正迁移,避免双语教学的负迁移。

英俄双语教学不仅是1+1=2的简单叠加。教学内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因此孤立地分别学习两门语言会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所以以一种语言辅助另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双语教学效率。

4.结语

随着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区域经济的合作越来越频繁,成员国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必然要求。根据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得出,英俄双语人才市场需求巨大。因此,国内教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依托,积极推进英俄双语专业的设立,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输出合格优秀的双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区域普通高校实施英俄双外语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2(02):61-62.

[2]桂乾元.联邦德国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的启示[J].中国翻译,1990(02):48-51.

[3]徐彬.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J].上海翻译,2010(04):45-49.

[4]陈艳玲.区域普通高校实施英俄双外语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2(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