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蔡佳琦

摘    要: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地铁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商业空间进驻地铁站,商业元素聚集在地铁沿线,改变了城市商业布局,形成了新的经济商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地铁站商业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地铁商业空间开发价值及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实践,重点阐释当前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策略,为我国地铁站空间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城市视角    地铁站    商业空间

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城市化高度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各种资源匮乏及交通拥堵等问题,成为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阻力。地铁以速度快、运量大、安全可靠、低碳环保等优势,成为缓解上述问题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人们出行、购物、选择居住点时考虑的因素,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铁站的规划修建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定位及该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说,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地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又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地铁带来的商业空间吸引很多商业元素在地铁沿线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圈。基于此,本文以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作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地铁商业空间开发价值及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实践,重点阐释当前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策略,旨在为我国地铁站空间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一、地铁站商业空间开发价值分析

城市化发展加速地铁的繁荣,直接推动地铁站商业空间营造与发展。所谓的地铁站商业空间是由交通与商业结合而来的新型商业类型,以城市地铁车站为依托,在一个地铁换乘枢纽站辐射范围内的所有商业空间类型[1]。因此,与传统商业空间相比,地铁站商业空间在带来人流、疏导人流、合理利用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极具开发价值。

一是依托地铁带来的交通便利性为商业发展提供稳定人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交通工具,地铁为城市发展缓解了交通拥堵、建筑空间不足等问题,地铁在设计时考虑到与城市中各大商场、车站的串联,人们乘坐、换乘、出入地铁口都会带来庞大的、稳定的人流。商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庞大而稳定的人流,为商业空间带来强大而持续的购买力。同时,地铁站还易于产生“蝴蝶效应”,地铁带来大量人流促进地铁口区域商业开发与发展,这是地产开发商大都会选择地铁沿线的主要原因。二是有效地疏导、引导客流,缓解地铁运行压力,确保商业规划建设成功。现在城市地铁线路四通八达,且往往会经过城市最繁华的区域,如火车站、商场等,因此地铁站空间开发有助于吸引部分乘客短暂地购物、休息,间接起到疏导、引导客流的作用。三是地铁商业有效利用地铁沿线节点空间,推动城市商业发展,满足城市发展、地铁建设及商户、出行者的多方需求,且地铁沿线空间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各个节点的人流特征、周边环境等打造不同的商业形态,如以上班族、放学族等为主的站点,要充分考虑这部分群体有相对固定的出行时间、形成特定的上下班、放学的高峰期,也有极大的流动性、逗留时间短暂等特点,开发一些便捷性的商业,如奶茶店、各类食品店、药店等,既可以为出行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又可以促进地铁商业的发展。

二、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的类型分析

在规划地铁商业空间前,首先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地铁商业空间的类型,以及成功的运营案例,以更好地指导地铁商业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根据地铁建设规划、各个站点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地铁商业空间的功能性规划,目前主要将地铁商业空间的类型分为过道型的地铁商业空间、地铁站地下商业街、地面商业中心三个主要的类型[2]。

过道型的地铁商业空间,是指建造在地铁站公共通道或地铁售票站附近的商铺,这一类型商铺在各个地铁站随处可见,呈点状分布。由于地铁过道宽度影响商铺的规划,因而其在平面布置上一般呈现出基本的直线形、L形、T字形等,整体的进深和开间尺度都比较小,可以考虑食品、饰品、报纸杂志及常用的生活用品等。如武汉地铁二号线在规划时,考虑到小龟山站、卓刀泉站、虎泉站等周边环境、人群需求不大等因素,均采用过道型的地铁商业空间。

地铁站地下商业街是指在地铁车站、大型商业中心区域,通过地铁与地下通道连接而形成的地下商铺群,一般面积相对较大,呈线性布局。如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新街口站,围绕周边几个大型购物中心,打造新街口地铁站的商业街。同样,上海地铁1号和2号线交汇的人民广场站的迪美广场、1号线的徐家汇站的徐家汇地铁商场街,既疏散客流,又方便人们逛街购物。

地面商业中心,与前两种地铁站点地下商业不同的是,这种类型规模更大,一般是与地铁车站相连接的地面上的大型综合体的购物中心,是一种块面布局,如地铁8号线芦恒路交通枢纽站建造的乐坊芦恒广场,共有四层,一层是咖啡、面包等便利店;二层是餐饮及特色小吃和亲子教育;三层是上蔬永辉,快速餐饮,美发造型;四层是休闲娱乐、健身等。

三、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地铁缓解了城市交通、资源紧张等方面的压力,地铁站商业空间开发又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发展潮流,国内外地铁商业空间开发的成功实践证明这一路径切实可行。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地铁商业空间,使其发挥“1+1>2”的优势,在坚持地铁商业空间和地铁设计结合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交通疏导为主、商业服务为辅的设计原则,遵循城市与地铁规划原则,有明确的商业定位及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

(一)商业空间开发要遵循城市与地铁的规划

从宏观层面说,地铁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地位,是城市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从微观层面说,地铁能有效地缓解交通、资源压力,促进商圈发展,为市民、商家带来双赢。但由于地铁沿线站点较多,且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城市中的地位不同,因此,每个站点的商业空间开发均应遵循城市与地铁规划原则,再根据地铁站点不同区域,采用不用形式的商业空间类型,如南京新街口站作为城市中心站与交通枢纽站,是南京市中心区域,客流十分大,这里商家云集,地面资源十分紧张,建设地铁地下商业街,契合南京城市规划方向,为该区域的发展带来更多企业、人流,同时又能缓解交通压力等,可谓一举多得。

(二)商业定位清晰

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应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对地铁站点周围情况、人群等进行调查,摸清区域目标人群,详细分析其消费习惯、能力等,尤其对于地铁站地下商业街与地面商业中心这两种类型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空间来说,更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香港地铁商业对地铁沿线商业空间开发的市场分析就十分透彻,还采取市民评价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保持地铁商业的活力,使商业、地铁建设者、出行者三方受益[3]。在明晰市场定位之后,引进商户时一是要筛选,二要与商户等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将市场定位传达给商户,在商品品种选择乃至商铺装修装潢上更契合目标消费群的特征,从而确保地铁商业空间持续良性地运行,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重视地铁商业中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

任何一种商业形态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其良性运营,地铁站商业空间开发也是如此。由于地铁站大都建设在地下,在规划商业空间时要充分考虑照明、通风、防火、隔音等配套措施,提高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给乘客营造心理上的舒适与愉悦感。日本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日本十分注重地铁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和建筑小品的设计上都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同时,由于地铁建筑的水灾、火灾等抗灾能力低于地面建筑,因此设计地铁站地下空间时要注重消防、防洪等措施的完善。另外,还要考虑到地铁站的客流量及视线差的客观现实,完善地下空间防护措施及提高人流路线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增加安全疏散口数量,从而提高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安全系数。

四、结语

交通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各个城市的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就为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课题:地铁站商业空间规划。如何科学、现代化地进行地铁商业空间规划,是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了地铁站空间规划的相关问题,从整体上说,我国还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世界发达国家地体站商业空间的规划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立体化趋势,更人性化,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3]张葳,刘星.从世界地铁商业开发看国内地铁商业空间的设计规划[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31-133.

[2]王涛.地铁站与地铁商业空间的结合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18-19.

[4]陈丹路.探析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复合化设计[J].科教文汇,2019(8):191-192.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36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