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摘   要: 立德树人深刻把握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本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本文讨论了立德树人的意蕴、价值、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讨论了立德树人如何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价值意蕴。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价值意蕴   思想内涵   人才培养

1.引言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践行中国梦的一代人,必须教育优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七大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26-128)[2](10-11)。我们国家培养什幺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实施教育的人,必须德才兼备、热心从教和安心从教。

2.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与时代意义

2.1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

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任务,“立什幺样的德,如何立德,树什幺样的人及如何树人”在新时代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高校要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政治感,担负好“培养什幺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3](9-13)[4](166-171)。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2020年1月10日至1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坚持德育教育为先,通过德育教育来树人,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原则。高等院校作为培养走向社会建设的人才,学校要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5](70-73)[6](40-41)。立德树人是根本,思想内涵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做好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同时,需要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永恒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师德素养。高校老师需要建立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理念,“立德”方面,要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学习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生活美德等,“树人”方面,需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90-91)[8]。

2.2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立德树人理念是习近平同志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回应了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教育和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中首次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十七大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进一步提升。十九大更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我们国家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同时体现了党的教育理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

立德树人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国家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体现出党中央在高等教育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落细落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新部署,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和实践框架,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才指明了方向。

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这一代人将见证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高校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素养,其次要懂得关爱学生。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在做好教育者的同时,还要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引路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树人。师爱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立德当有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圣洁的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有“乐教爱生、无私奉献”的师德之魂,师爱之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早日实现中国梦。

3.立德树人的意蕴与价值

3.1立德树人的意蕴

立德树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从理论高度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理念,立德树人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教育方面理论创新。它的意蕴主要是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进行学生思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价值观。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先树立师德,提高师德素养,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才能一心一意做好教育事业。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我们需要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国家输出政治素养和知识过硬的建设人才。高等院校的教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头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部分时间、课间时间和在学校时间及现代即时通通信方式等,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思想融会贯通,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感化学生。高校教师要能够担当起时代赋予使命,培养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人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教师树立立德树人为自己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修养,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培养师德素养。

培养学生思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价值观,即树人。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指出:“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做好“培养什幺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做好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提出的培养好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使命,充分理解和开创立德树人教育新局面,做好与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为主线,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走立德树人内涵式的教育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四有”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绝对忠诚,对社会有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主题教育实践中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承担历史使命,真正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2立德树人的价值

立德树人的提出,从理论上回答了“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育人指出正确方向,师德培育为主线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立德树人为国家教育事业育人指出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对于高校来说,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大学的功能和价值,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高等院校需要大力推进学科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与探索课堂内核课堂外的育人方式,创新培养人才方式。《荀子·修身》中“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在符合德育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了实现育德与育智相互促进,同时在做好立德的前提下实现育人,实现知识能力增长与价值观认知增长有机结合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培养有历史使命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早日实现中国梦。

以师德培育为主线培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德行,先立德,后树人。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素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关键。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和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增强高等院校教师的历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校需要:一是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潜心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特别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对他们的业务辅导和师德素养的培育;二是加强学校中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提高其他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成为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学辅助人员。这些教师之外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少于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尚的师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在教师的“立德”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认真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教师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高校教师应努力投身教育,先立德后树人,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回答了“立什幺样的德,树什幺样的人”的教育问题,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价值与意蕴,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紧跟时代,筑牢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素萍.立德树人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043(003).

[2]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8(3).

[3]戴锐,曹红玲.“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7,000(006).

[4]朱江.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任务论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6(002).

[5]李晓华,袁晓萍.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8,039(003).

[6]王希.新时代美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723(09).

[7]孔晶.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内涵与实现机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32(014).

[8]陈华文.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6.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c/2020/03/30。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 SJA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