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丝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8)

在2022 年国家小学艺术音乐新课标的背景下,新时代的小学音乐课应当更加重视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而音乐“小游戏”是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环节,需要将游戏浸润课堂,让学生有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造的潜能。

一、传统音乐游戏课堂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为了提升音乐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与积极性,经常会设计很多音乐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对于提升孩子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游戏与情感体验融合度低,联系不够紧密

音乐游戏和沉浸式情感体验在音乐课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二者经常融合得不够自然,一味地通过游戏来解决重难点而忽视了情境的塑造,抑或者是通过简单的欣赏营造情境。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在游戏的同时,又能营造更加真实的情境,并且能够将设计的各种游戏环节环环相扣,更有故事性,让学生能够整节课都沉浸在音乐游戏和快乐的情绪中不断层?值得探讨。

(二)游戏之间缺少层次感,环节衔接不够自然

课堂上的一个游戏经常就是一个环节,而环节虽然思路很清晰,但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较为生硬,缺少层次,最终导致整个课堂内容前后割裂,无章无序。传统“沉浸式”课堂往往为了完成某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音乐游戏,然后下一个环节可能就把它搁置了。

(三)音乐课堂参与度较低,沉浸式体验不够充分

游戏,一般都是针对小组或者几个人的,受众是部分群体,但是每次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覆盖到全班的每一个孩子,整节课的沉浸式体验也就不够充分,孩子的参与度自然就不够高,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让全班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做课堂的小主人。

二、基于“小游戏”活动的“沉浸式”音乐教学策略

《快乐的孩子爱唱歌》是苏少版三年级下的一首教唱歌曲,歌曲把快乐和歌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快乐”歌唱为主题,歌曲活泼轻快、积极向上。本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每小节节奏几乎完全相同,但落音不同,不产生单调的感觉,重复的紧密节奏再加上歌词的排比句式,衬托出孩子们歌唱时的快乐心情。第三、第四乐句的节奏发生了变化,附点的加入使旋律活泼又不失悠扬,表现了主人公洋洋自得的神态。

三年级的孩子,学习热情高,他们乐于游戏,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加活动进行简单的创编、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小组合作,表现歌曲。但由于三年级的孩子歌唱经验还不够丰富,如何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强化内心节拍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习用音乐来表现内心感受,以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照镜子、猜谜语、连连看等课堂小游戏相互串联,相辅相成,探索游戏教学与沉浸式课堂结合新路径。

(一)游戏浸润,情景融入

1. 情境创设:放轻松

本节课的基调就是:快乐轻松,塑造沉浸式快乐体验,由各种音乐小游戏贯穿、串联成一堂风趣有趣的音乐课。首先,应该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的情境,而轻松愉快的氛围亦是通过小游戏挑战开始的。课堂的开始,创设情境:“今天的课有点不太一样,有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紧张吗?那我们来放轻松一下吧!”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笔者在该环节中,创设沉浸式体验,带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请大学生轻松地走一走,让孩子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与老师一起互动。

2. 多元律动:“包子、剪子、锤”

在各种律动中自然地融入节奏游戏,比如“包子、剪子、锤”。老师在音乐中先带领学生玩“包子、剪子、锤”的游戏,随后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一边哼唱一边有节奏地与同伴一起做游戏。这样不仅能让轻松的氛围更加热烈,通过游戏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韵律感,提升学习音乐的乐趣,孩子们可以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歌曲。

(二)游戏深耕,串联快乐

1.“照镜子”——熟悉节奏

音乐课堂中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做动作或是节奏模仿,“照镜子”这一游戏用“节奏镜子”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将读节奏、拍节奏变得更有意思。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节奏的要点,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由简到难、由慢到快地出题,层层递进,层层突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快速地掌握基本的节奏型,等孩子掌握后,老师提炼重点,着重练习,加入音乐一气呵成。接着能够加入一些简单的变化,最终呈现出的就是歌曲中的节奏。

当孩子接收老师的指令以后,通过“照镜子”的方式进行复制,需要集中注意力,不仅要模仿动作,还需要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幺节奏。最重要的是模仿老师做动作时的神情和状态、身体的韵律。孩子们在一个个挑战中突破难关,攻克难点,最终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这就是沉浸在游戏体验下学习节奏与简单直接读节奏的不同,能够更高效、更快乐地掌握节奏的重点。

2.“猜谜语”——创编歌词

音乐的创造是多样化的,歌词的编创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创造”,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创编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猜谜语”游戏即围绕创编“节奏、旋律、歌词”等活动,提升创意实践素养,激发个性,在创编歌词的同时,学生需要兼顾节奏的把握。

此环节还是延续情境,从节奏入手:“能不能给节奏来点内容?什幺样的鸟儿爱飞翔……”

通过这样的话,自然地过渡到歌词中,老师与孩子的问答,用同样的节奏进行呼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把孩子们想到的答案全部都填在黑板上,鼓励孩子们读自己创编的歌词,这样重复玩几轮,最后可以通过“老师的创编可不差哦”引出最终的歌词,统一答案,这样有放有收,大家在娱乐中学会了最终需要掌握的歌词与节奏。

3.“连连看”——发现旋律

音乐课上的旋律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单一的,比如模唱、视谱演唱或者按照老师的科尔文手势演唱……但是这样很容易就和之前的小游戏割裂开来。应当继续用游戏的形式教学旋律,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旋律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首先聆听教师钢琴弹奏每一句的前半句,与老师出示的4句后半句进行对号入座,进行旋律自由组合——“连连看”,孩子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旋律组合,而每一个不同的组合就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以碰撞出各种思维的火花,自主地发现旋律的走样具有多样性,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每一个组合都可以让全班演唱,大家评评哪一种更好听。发挥游戏的竞争性,让每一位孩子都想要展示自我。最终回到本环节设计的意义:老师觉得你们的创编都很好听,音乐就是有无尽的可能性,也许我们现在还说不出所以然,但无论哪种编创,只要你们自己喜欢都可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音乐的权利。升华此环节创编旋律的意义,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这样既可以解决旋律走向的难点,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高学唱环节的乐趣。这样的即兴创编和表演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4.“变魔术”——解决难点

通常音乐课遇到难点时会在某一环节中反复练习,将难点的解决融入游戏中,通过联觉对比,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解决歌唱、歌谱的难点。“你们快乐的歌声也吸引来了一个小精灵,她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旋律,和大家变起了魔术。你能听出哪些音发生了变化吗?”通过这样的话引出歌谱的难点——“变魔术”的游戏,通过听辨、思考来寻找旋律中哪些音符发生了变化,需要理解歌谱、了解音高、结合旋律来找到答案,老师在PPT 上可以用到一些出现、消失的动画,让音符变得更加可爱俏皮,将“变魔术”营造得更加有意思,能够唱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变化、旋律与旋律之间音高的变化,这首歌的难点也就解决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5.“捉迷藏”——升华情绪

“变魔术”游戏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几个音高的难点,而“捉迷藏”是为了解决整体的旋律走向,整体的演唱状态和情绪的问题。通过句子与句子的高高低低变化,运用身体、手部的高低配合变化,帮助演唱时,音准能够更加准确。此活动可以增加游戏的神秘感和演唱的乐趣,在整体演唱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注重音准和情感,会提出一些专业的要求,但如果用一些有趣的话,就更容易让孩子沉浸到课堂快乐的氛围中。比如:“老师这有四个法宝:开心地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小肚子收紧,背挺直,唱出去!”用这样直白有意思的语言,老师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达到要求,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表现,沉浸体验

本节课自始至终围绕情境,以营造情景为主线,用各种小游戏串联教学的重难点,将小游戏浸润到整节课的教学中,从而达到让孩子在娱乐中学,学中娱乐,学会这首歌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1. 挖掘人文、快乐歌唱

这节课是围绕快乐的主题,快乐地玩游戏,快乐地唱歌,快乐地合作,快乐地表演,在学会歌曲以后,可以拓展,进行升华,带领学生欣赏全世界孩子快乐演唱的视频,烘托气氛,再次演唱,激发快乐的情绪,进行思辨:抛出问题,除了快乐地演唱,还可以用什幺方式来表达快乐呢?

2. 合作演奏、快乐呈现

通过合作演奏多国乐器,加入多民族舞蹈动作,到最终加入具有世界各地的代表性道具,进行完整的呈现,这种多元化的演绎需要不同的孩子来表演,所以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没有乐器的可以用律动、舞蹈、声势……由简到难,由单一到复杂,层层递进,人人参与,通过合作演唱能够进行听觉的训练,通过演奏乐器,可以培养孩子对乐器的演奏能力,通过身体的律动可以增强内心节奏的恒拍意识,通过这样丰富的表演还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最终提升孩子对于审美的感知与文化认知。

3. 展现个性、快乐演绎

当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快乐的情绪中,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快乐,积极地投入愉快的唱歌状态中,相互影响,课堂的气氛自然就达到了高潮。这时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本节课学习的节奏、旋律、动作进行融通,在分组的基础上,每一组自由选择一个动作或者节奏,在教室的区域内进行自由表演。最终用多民族的头饰或者服装,给部分孩子装扮,带领所有人演唱、舞蹈,犹如一场狂欢!让情绪更加高涨,进行总结:“大家今天真的太开心了,音乐似乎就是和快乐有着不解之缘,在音乐中快乐地游戏到快乐地歌唱,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音乐带来的快乐!祝愿大家在歌唱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面对一切的勇气。”

本节课,通过一个又一个紧密关联、环环相扣的游戏环节,将孩子们带入快乐的情境中,各种游戏也尊重了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在呼应歌曲整体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以五个游戏衔接,由浅及深,环节递进,提炼重点,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润物无声”完成重点、解决难点。

三、基于“小游戏”活动的“沉浸式”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

(一)塑造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理解音乐的内涵,培养听觉与感受能力,丰富自我的审美体验,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素养。在轻松快乐的情境营设中,在律动游戏中体验音乐情绪,能够开展沉浸式学习。唤醒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充分体验音乐的情境与音乐的魅力。

在完成每个游戏环节对应的情境中,要想“不出戏”,过渡语就尤为重要。比如在歌词“小小的流萤爱火花,快乐的孩子爱歌唱”这一句,为了让孩子的情绪更加连贯,教师可以说:“火花再大一点,情绪再快乐一点”,“同学们实在太快乐了!尤其最后一个音让老师感觉快乐得直上云霄,但是最后一个音只有一拍哦,所以我们的快乐也要收放自如!”用这样的语境,孩子们更容易沉浸在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快速地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轻松快乐的情境也更加热烈。

(二)游戏体验,达成目标

在轻松快乐的情境营设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充分体验音乐情绪,发挥想象力,递归到最终的旋律呈现。在教学过程中都自然地嵌入学生简单的自主即兴创编游戏,在即兴改编歌词、填词、即兴改变旋律的组合等游戏中体会创编的乐趣,通过对比联觉,产生对音乐游戏的兴趣。通过自主创编游戏,学生的情绪随性而发,激发了学习热情。通过系列游戏,突破学习难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克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整节课,延续快乐的情绪,每一个新的环节开始,用不同的手段与方法整合之前学习的节奏与旋律,最终聚焦整合完整的歌曲演唱,突破重点、难点,非常自然地、迅速地、高效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通过各种动作、游戏的结合,提升演唱的技能。最终通过分层设计的小组活动,用主动参与的多形式歌唱实现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进行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唱的快乐,并勇于表现自我,收获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乐趣。

基于“小游戏”活动的“沉浸式”音乐课堂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形态,它打破了传统音乐课堂着重关注歌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更加注重了歌唱和学习的状态:沉浸式。教师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发挥“小游戏”的作用,串联融入课堂,强化“沉浸式”教学环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课堂充满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