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前

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表述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际是一种更崭新的教学理念,是新时期的必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教师的组织性与协调性

“科学知识永远在演进中,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改组的过程”(皮亚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正是接受了这种辩证的认识,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体现在:

1教师要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要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并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速发展。可见,仅仅教会他们现有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那样与发展的教育是相悖的。

2教师要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品质的塑造者。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确实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3教师的劳动必须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这种劳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认知结果。教师必须具有这种高水平的劳动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可以说,促进入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二、强调多种要素间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材分析细致,深度挖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新课程下这些是必须的,而各要素孤立完成再好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学生需要,把握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3新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4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三、强调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注定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教师与学生要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3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四、强调师生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怎样才能师生充分理解和信任呢?

1尊重学生。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要从课内走到课外,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的问题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信任学生。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什幺深度地说。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课外,要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思维,创造空间,让学生去实验,探索。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做。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理解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讲都是不成熟的,他们的行为和思维都不能达到充分自觉。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失误,甚至是不正当做法教师都要正确理解。理解不是宽容,而是正确纠正,及时解决,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批评,照搬校规班规。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方向,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细心理解、适度宽容、无私给予、耐心等待、共同分享、准确选择、及时激励、加强合作、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与新要求同步,让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流畅,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