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惠珊(泰国曼谷农业大学附属中学10900)

泰国高中生使用汉语重复副词“还、再、又、也”与泰语ik/young/khoi/kor的偏误考查

连惠珊(泰国曼谷农业大学附属中学10900)

汉语中的重复副词“还、再、又、也”一直是困扰泰国高中生系统学习的难点,对其进行深入解析是本世纪语言应用的必要支撑条件。按照现代汉语表达规则认证,上述词语在日常交流中出现次数繁多,如果若应用者不能将当中的区别以及用途掌握完全,就一定会产生交际上的障碍反应。本文就是利用上述词语与泰语ik/young/ khoi/kor进行细致对比,将当中隐藏的偏误效果提炼并做出适当改良,希望能够对后期教学质量提升贡献些许疏通力量。

重复副词偏误迹象调试策略泰国高中生考查流程

汉语语法结构与泰语大相径庭,尤其是在与动词衔接过程中摆放位置有着比较严苛的要求。经过大量汉语教学经验整合发现,涉及重复副词“还、再、又、也”等,一直是困扰泰国高中生专业研究的一道鸿沟。由于此类副词在结构、语义层面上夹杂一定的相关性特征,最主要是泰语翻译结果并无明显差别,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反应。任何阶段的入学考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这四种副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高中生运用重复副词时存在严重的偏误隐患,对于交际能力提升影响深刻。因此,针对其偏误规则进行有机解析,并贯彻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进度指标,对于后期规模教学质量调试工作来讲现实辅助意义重大。

一、泰国汉语教学单位对于重复副词的偏误研究经验论述

依照过往实践经验进行同步引导,汉语副词“也”在与泰语对应词语进行比较验证环节中,由于该类词语使用频率本来就居高不下,使得泰国高中初学者不明白当中蕴含的深意,同时容易导致与kor词法的对应错觉。有关部门决定在全面解析汉语重复副词特殊语义以及应用细节前提条件下,将当中分散元素的互动交接关系框架梳理完全,并结合过往成果经验进行语法、结构功能重整;尽量透过架构样式、功能方向以及语义层面耐心研究,将使用环节中的语际偏差诱导因素全面陈列,尽量规避母语负面迁移的制约性能。

第一,尽量收集与汉语重复副词相关的资料,从中提取出特殊用法规则。第二,调查泰国高中生使用此类副词的偏误状况,必要时向当地学生询问汉语学习遇到的难题。结合资料与实际案例实施对照分析,灌输必要教学理念,并从中挖掘科学解决线索,最终形成具备参考价值的调试方案。在深入学习上述副词前期,学习主体应该做好必要练习工作,确保任何错误细节的全面统计和细致分析力度。

二、涉及“还、再、又、也”语义以及必要语法搭配规则研究

(一)“还”语义以及语法规则解析

汉语中“还”代表动作状态的持续效果,同时代表某种语气,能够针对前后语句进行有机衔接。在语气层面上,其具体可以延展出平、扬、抑三个类别。

首先,凸显说话前期正在进行的动作延续效果,句式结构为“还+动词/形容词”,例如:“她还在教室里写作业”;“还+否定词+动词”,例如:“小明还没睡觉”。

其次,强调某项动作或者状态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主要表示形态为“还+在+时间名词”,例如:“还在你在外玩耍的时候,我们就把西瓜吃完了”。

再次,表示较为平和的语气,不蕴藏任何轻重抑扬深意。代表句型“尽管……,……还+动词”,注重表达动作的持续性,并不会因为突发情况而停止。前一部分的“尽管”一词可以省略。例如:“电影尽管刚开始播放,人们还是早早离去了”。

另外,注重扬的语气表达效应,就是将事件意义向重、大方向延展,架构形态表现为“……比……+还+形容词”,表示更加等差别效果,经常在比较句式中出现。例如:“她比你高两厘米。”

最后,代表抑的语气反应,通常会将必要事件向小范围缩减,架构特征:“还+褒义形容词”,表示凡事还算勉强过得去。例如:“这把雨伞还比较漂亮。”

(二)“再”语义解读以及语法应用研究

1.具体阐述某项动作的持续效果,强调事件尚未发生状况,架构形态表现为“时间词+再+趋向动词”,例如:“今天商场关门了,明天再来吧。”

2.表示具体动作会在某一状况下产生,组合模式“……,时间词+再+趋向动词+(吧)”,代表推迟含义的“再”,前面通常都会存在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详细介绍推迟期限效应。例如:“他正在写作业,等一会你再来找他玩吧”。

第三,在形容词前部使用,注重程度持续增加效果,“[比……]+再+形,形后部经常包含一些等修饰语”,例如:“把事情说得再详尽一些,我听不明白。”

(三)“又”的语义和语法结构样式窥探

1.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或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又+能愿动词+了”,例如:“阴天了,又要下雨了。”

2.表示语气的“又”,除了对话的场合,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在单句中,前面或后面总要有一个句子与之相联系,“……,可是、但是、却、而、虽然+又+动词”,表示转折,转折句中的“又”,连接两个带有矛盾意义的句子,例如:“杰伦很想她,可是又不敢见她。”

(四)“也”的语义和语法结构补充

“也”的基本意义是表示“类同”,具体指属性、性状、动作、变化等,“也”不能脱离谓语回答问题,必须放在主语之后。例如:“我喜欢绘画,也喜欢唱歌。”

三、泰国高中生学习汉语重复副词环节中的偏误反应调试策略分析

对于泰国人来讲,汉语属于第二语言,高中生在利用既有知识进行翻译、比较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造成后期偏误现象。由于当地对重复副词使用规则认知过于泛化,如若遇到较难的句式,其就会不自觉地运用母语内涵解读。部分题目甚至严重超出高中生认知能力,个体差异性便是造成偏误结果的必要诱导因素。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客观界定学习主体的接收实效,起步不宜将目标门槛定太高或者过低。学习者在适应过程中,要尽快选择适合自身的记忆方式,将学习质量和回应绩效发挥到极限状态。

本文具体针对泰国高中生学习汉语重复副词过程中的偏误状况进行细致论述,将其中必要语法知识整合完全,为当地汉语知识系统解读与应用奠定深刻适应基础,杜绝混乱认知反应情况的滋生。

[1]尹正莉.汉、泰语状语语序的比较研究及泰国学生习得状语的偏误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2]沈小乐.现代汉语副词“又”的语义及用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责编 张景贤)

连惠珊(1978—),女,泰国曼谷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