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教育学院152000)

浅谈幼儿教师语言暴力

王 琦(绥化学院教育学院152000)

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已成为对幼儿身心伤害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滥用话语权是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教师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及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除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三点措施,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合理宣泄情绪,注重师德,为幼儿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师暴力语言监督方式作用评价

暴力语言,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心理上和精神上遭到侵犯和损害,是精神伤害的范畴。而幼龄暴力语言,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的对象是青少年[1]。

从狭义上看,所谓语言暴力,就是在日常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使用不正当的思维逻辑,同时可能触犯了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想通过无思维、无逻辑的语言以及不遵守道德规范的语言,以语言不对等的形式孤立和剥夺幼儿的某种权利而对他们造成伤害[2]。

一、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及其危害

(一)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

目前社会上针对中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研究较多,引起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但针对幼儿教师“暴力语言”现象还未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足够重视。由于幼儿判断是非能力和倾诉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自我判断意识,容易听信外界人员带来的错误信息影响自身判断,假如体罚是对孩子有形的伤害,那幺“暴力语言”所带来的伤害则是无形的。正因为这种伤害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家长和教师并没有对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到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来自幼儿教师的“暴力语言”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言语讽刺挖苦型:对幼儿使用不规范教学用语。例:“你到底会不会写字啊?没看见黑板上怎幺写的啊,你连横竖都不会写吗?”

第二:漫骂侮辱型:使用语言对幼儿进行言语攻击。例:“你缺心眼啊,脑子让门夹了,没长脑子幺,整天跟傻似的!”

第三:粗暴恐吓型:禁止幼儿发出声音,约束幼儿的行为等。例:“别哭了,没声,一声没有!”“快点起床穿衣服,赶紧穿,自己穿,不穿就把你留那,我们都回班级!”

(二)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的一句话:“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3]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暴力语言”是对幼儿精神层次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虐待。幼儿作为语言施暴对象,在受到辱骂及伤害后,不敢反抗将情绪积聚在内心,而这些积攒在内心的不满,在特定情况下都有可能转为对外界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经常给予幼儿负面性语言,造成缺乏判断力的幼儿变得自卑,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甚至会对他们自己进行自我封闭,严重的可能会演变成自闭症,阻碍幼儿的自主发展,如果这种情况被教育工作者和家庭长期忽视情况下,使处在生长期的幼儿得不到正确方式的排解和疏导,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期以来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二、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对幼儿频频出现“语言暴力”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狭小等问题。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成为家庭的中心,同时家长增加了对幼儿的期望值,要求孩子既要能歌善舞,又要学习名列前茅,往往这种现状使家长将期望转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使幼儿教师长时间承受着重大压力,担负着强大的责任。因而一位资深从事幼儿心理咨询的人士王琰说:“师范教育系统的漏洞也是‘暴力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注重传统课堂的师德教育培养,并不涉及幼儿学生心层次关爱的内容。”[4]同时“暴力语言”大多发生在新教师身上,由于新教师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不能正确地处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问题,同时刚毕业的教师年纪较小,教师本身处在青春期的后期,不能很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幼儿口不择言便成为教师潜在的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

(二)心理压力大

就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待遇较差等实际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造成教师内心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使教师不能精神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某种恶劣的情绪左右时,他就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包括对他人的语言性的攻击和身体攻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里承受能力,长此以往这些压力与不满积聚在人的内心是需要合理释放以求得心理平衡的,才能保持幼儿教师正常的工作生活,当幼儿教师没有找到负面情绪宣泄的方法时,幼儿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师的所谓的“出气筒”,幼儿教师“暴力语言”现象也就时有发生。

(三)个人素质较低

当今社会有一些私立的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不注重教师自身素质修养与思想品德观念的培养,从而导致了“暴力语言”的蔓延,有些幼儿教师不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使个人学识修养不够深厚,人格不够健全。在对保教幼儿过程中,不能以不平等、不平常的心态处理建立与幼儿的关系,不顾及幼儿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随意地对幼儿使用呵斥、恐吓和威胁性的语言。

三、消除“语言暴力”,营造和谐话语环境

(一)建立适合幼儿教师的心理倾诉渠道

及时了解幼儿教师存在的心理压力,帮助幼儿教师进行合理的宣泄和疏导,才是解决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良策。例如:开通幼儿教师心理咨询热线,使幼儿教师从心理上得到释放,真正起到一个可以解决和宣泄的途径,或建立幼儿教师心理研究所,成立幼儿教师心理救援中心,使幼儿教师在受到非正常的对待时能够得到帮助,真正成为幼儿教师坚强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得到心理安慰。

(二)建立对幼儿教师的有效监督机制

要从根本上杜绝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既得靠教育,又得靠激励和监督。教育是基础,激励和监督是手段。激励就是表彰工作中优秀的个人和集体,为其他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榜样,对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媒体等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氛围。

(三)建立适当的师德评价体系

通过对幼儿教师师德方面的评价,使幼儿教师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与成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教师对师德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幼儿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第一:幼儿教师自评。反思当天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

第二:同事互评。积极鼓舞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学习开展新颖课程,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同事之间能够公平公正地评价。

第三:综合评价。通过幼儿、家长以及管理层给予的相应评价,从根本上认识自我,并积极改善解决问题。

对于幼儿本身来讲,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难以磨灭的伤害性。幼儿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力量很弱小,难以把受到的上述伤害进行合理的宣泄和调整。所以,为了保护幼儿心理健康,给他们创造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及时消除“暴力语言”,细心保护幼儿弱小的心灵。

[1]唐凯.中小学体育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宇,王欣,赵小明.青年教师[J].吉林省吉林市,2005.

[3]罗玉梅.迷路飞虫的启示[J].延边出版社,2006.

[4]王琰.教育师德论坛[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