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99-01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这段详细的描述正式确立了语文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将阅读素养的培养从训练转变为积累、从分析转变为感悟、从封闭转变为开放,真正成为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一、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应该将课文作为一个桥梁,去开发多种资源。对文本的教学是从教师的自读自悟开始的,唯如此,才能将情感激发出来,使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灵活驾驭。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要精心选择切入点。篇幅较长的文本,要根据切入点进行内容上的取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不一定要遵循固有的教学方案,但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文本的教学,并进一步旁征博引,把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和文本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阅读的厚度打基础。

二、适度改编文本

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方法是成正比发展的,它们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创编能力,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知的触角更为丰富敏感。有些学生在改编的过程中非常享受,文学的启蒙不知不觉的发生了。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改编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循序渐进,程度好的学生和程度较差的学生结成小组。把一些故事情节较强的叙事性作品改编成短剧,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下表演,而表演的过程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举办多种比赛

阅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有的学生乐在其中,有的学生则苦不堪言。所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举办朗读活动、复述比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阅读物,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还可以举办读书辩论会,就书中人物的不同观点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比赛可以现在班内的学习小组进行小面积展开,效果较好再在全班实行,实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等待时机和程序都成熟了,就可以在全年级进行比赛,制定赛制,变成学期常规赛等等。总而言之,把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出来为阅读服务,阅读也会反过来促进各种能力的深化发展。

四、凸显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为学生的阅读服务为初衷的。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感悟文章,体会文章创设的情境,品味语言的艺术力,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在实践阅读上展开。比如在阅读散文时,要利用美文美读的方式,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美感与情感,积累丰富的语言艺术;在略读时注重学生快速浏览能力的培养,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等能力;而一些经典流传的文章,则要引领学生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并进行鉴赏性的、研究性的阅读。

五、营造阅读氛围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发现阅读的奥义,学生就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之前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序,多读、多听、多看、多思。学生获得了具体的指导,就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做到收放自如,所以,教师由教到学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途径,学生乐学,动机就会变为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去进行持久而深入的探索活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教师要听到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建议,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新课程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认可与重视,为学校的阅读实践指明了方向,教师一定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阅读素养的培养融于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从环境到文本,从模式到内容,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睿.论阅读素养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12)

[2]刘向春.关于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王丽(1984-),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