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彩霞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当中操作活动是数学教学手段之一,教师给幼儿适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能在亲自操作当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数学操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要提供给幼儿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操作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操作材料美化,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幼儿操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能力;操作能力;幼儿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107

幼儿的主要特点就是好动,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来操作各种材料,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达到学会数学的目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幼儿教育当中,要让幼儿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数学,在操作当中学会数学。

一、丰富的操作材料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

幼儿的好奇心非常的强烈,几乎所有的小孩子在玩的时候都不会空着手玩,他们的手中或多或少要拿一些玩具来玩,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玩耍的欲望,否则他们觉得玩耍的欲望达不到。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一些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能在有趣的活动当中学会数学。生活当中的物质材料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随手拿来当做自己的材料引进课堂,例如饮料的吸管、饮料瓶的瓶盖、购置的积木、家里的花边卡片、各种图形以及废旧材料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将这些材料搜集起来集中在一起,把它们整理出一个材料箱。在游戏的操作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种数学的学习过程,操作摆放各种材料,就是数字的认识。教师要把搜集来的材料,有目的的分成类。在分类的时候引导幼儿将分组的材料数出来,一共分成几类,每一类当中有多少件材料,这样就训练了小朋友基数和序数的数学能力。例如幼儿大班里有一个操作活动课,就是“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四等分的方法。那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所搜集来的材料,首先把幼儿分成几大组,每一组分几张同样的材料,比如说每一组分十个瓶盖,让他们把这十个瓶盖进行二等分以后再进行四等分。这样在实实在在的操作当中就掌握了二等分和四等风的方法,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没必要对幼儿进行强制性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摸索、总结等分的方法,这就是操作性的优点,这样才能够真正把幼儿数学操作能力培养起来。

二、操作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丰富的创造能力

好动玩耍是幼儿的本能,这种天生的本性是一种自然能力的流露,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精心准备自己的课堂。有效的活动,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情绪的有效途径、一个表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一个操作活动的场所,这样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数学活动能力。教师在提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活动场所,不要把游戏当成课堂,约束他们的活动,使他们感到紧张。教师如果能把活动变成可操作性的活动,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乐观地投入到数学的操作当中,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如在学习“五”这个数字的组成时,教师要在游戏当中,彻底打破那种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后,幼儿跟着教师的方法做,对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好,如果采用另一种游戏方式,比如撒花片这种游戏方式,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游戏开始的时候让每一个幼儿手里拿上两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花片,比如说红和绿两种颜色,游戏时幼儿每个人得到五张红绿的花片,让每个孩子把花片往地上洒下去,然后看一看数一数。有的时候是两片红的,有的时候是绿的三片,有的时候是一片红,有的时候是一片绿……幼儿在撒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五个花片分成了两份,从而自然得到五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把结果记载下来,然后进行反复的训练,每次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每一次的游戏结果,这样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的学习就能上升为理性的知识,这就是说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的概念。

三、通过简简单单的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园的思维想象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简单的特点,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就要通过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个是动作表征,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当中形成数的概念;第二就是形象表征,在操作过程当中由具体因素,形成形象概念从而达到实际数的目的;第三就是符号表征,就是将具体的数字转化为数字符号,数字符号就代表具体的数字。这三个过程是逐渐内化的过程,是一层层上升的关系。现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如果每个人单纯的用眼睛看问题,并不能解决知识的内化问题,就是用最丰富的语言表达,也不能够形成认知结构的完整过程,而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直觉行动来进行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活动要建立在具体的操作性基础上。所以,教师既要利用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反复复的操作各种玩具,在操作的过程中把感知动作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活动,这时数的概念一步一步印在幼儿园的脑海当中,这样就形成了数的概念,形成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想象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活动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数学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幼儿各个方面的素质。数学操作活动,其实是为幼儿学习数学能力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它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搜集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将幼儿的各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是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洁萍.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3):118.

[2] 孔洁.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