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俊

【摘要】本文从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的角度,探究面向社会生活,创设教学情景,以及加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  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  走向生活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76-02

一、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1.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信息技术进入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堂,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让师生共同讨论社会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挖掘高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在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中驰骋想象,拓展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空间,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政治学习的领悟能力。比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材内容时,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学生视野开阔,探索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兴趣高涨,引导他们了解国际社会的经济走向,激发高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愿望。

2.丰富的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功底。在过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重视知识讲述,采用板块式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记住政治的基本原理。例如,高中教材中涉及“社会主义的市场的经济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阐述清楚。但是在高中新课改的要求下,应用信息技术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鲜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实质,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魅力。

3.设置精彩的画面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媒体画面,联系街头巷尾“八卦算命”的现象,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唯心主义的“有神论”的空无设想。面对前来询问人生祸福的群众,算命先生说:“从你的面相可以看出,你今年7月、8月有破财的迹象,你儿子今年6月考不上大学本科,还要患一场大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算命先生的测字算命是否可信?教师随即转换话题:从面相上推测命运,这就是主观臆造,违背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前面章节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是物质的,客观世界不是神灵创造的。

二、面向社会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面向社会生活收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应用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面对今天的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典型事例,可以引入到“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当今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趋势。教师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技术,搜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视频,新闻报道场景,了解物理学家邓稼先等人为了报效祖国,潜心研究原子弹的典型事例,搜集新世纪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事迹材料,利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明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积极营造学生自主讨论的课堂气氛。丰富案例材料的引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教学思路,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精神实质。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拓课外学习领域,组织高中学生撰写小论文,阐述通过科技创新,中国实现的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跨越。

2.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章节教学,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科融合研究,把政治课堂与历史知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列举哥白尼和布鲁诺坚持真理的典型事例,用多媒体的影像资料,知识结构图示再现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成就,播放历史影片,深入理解那些伟人深邃的思想和智慧。

三、加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

1.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剪辑牧区基层人民代表出席各级人代会参与讨论的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解我国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

2.引导师生的课堂互动交流。

比如,教材中的“关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课内容,就要针对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方式,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等问题,应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结合高中政治教材的编排体系,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少数民族高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融合,必须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发挥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特别是应用多媒体引入生活事例,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让少数民族高中学生理解高深抽象的政治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