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会

正宁县山河镇董庄小学 (甘肃省庆阳市 745300)

1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全方位的开发,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人才。因此,在现代化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小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身能力。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身体特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手段,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相关知识。同时,基于核心素养,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发挥小学生的潜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2 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1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比较枯燥,小学生常常感到乏味,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在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正确的目标帮助小学生持续成长进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改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使对知识形成判断能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时,这个时段的小学生主要集中在识字教育上。如果语文教师让小学生把学习精力放在笔画的书写上,小学生只会认为汉字书写是复杂的,很容易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特点,并在汉字讲解中融入故事,让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另外,新课程改革更加注意小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由此教师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转为多样化教学,创建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找出:“为什幺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判断不一致?小马再遇到困难,还会寻求妈妈的帮助吗?”通过小学生的主动探寻,对教学内容会更加深刻。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教育的趋势。多媒体蕴含丰富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使用多媒体可以向小学生生动展示语文知识,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如果课前导入很枯燥,小学生进入课堂后会没有精神。只有在课前导入有意思的情况下,小学生有兴趣地了解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兴趣,例如,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宾逊漂流记》时,由于鲁宾逊生活的背景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很难理解鲁宾逊在荒岛的生活,这是教师可以寻找多媒体视频素材,让小学生将阅读内容和视频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分析文字和视频的不同,促进对小说人物的理解。

3 注重情感教育,开展情境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正确的态度,促进小学生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学大多数情感教学,包括对人、对事、对物的情感。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学习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等等。小学语文教师设计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找出课文中的情感线条,因为小学生在小学的阅读面非常小,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展示文章的情感因素,挖掘真实故事情感。通过对文本的研究,了解不同的情感。长期以来,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忽视了为小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将情感注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带着情感走向小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时,就课文来说,更多的是描写大自然的内容。教师带领小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让小学生在自然中成长。在大自然中,小学生会选择典型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他们进行触碰、研究,会感到非常快乐。观察之后,小学生会将观察的东西运用到课本上面。运用情感教育不仅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还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再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表达了周恩来想要振兴中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需要进行挖掘文章中的故事情感,让小学生进行多方讨论,深刻记住教材的人物和情节,与周恩来产生共鸣。课后,可以挖掘周恩来的其他事迹,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小学生们可以怀着高昂的感情学习和思考文章。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教学,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变化。因为创造特定的情境可以完全展现人们想要表达的感情。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表演创造情境,让小学生融入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更深入地学习知识。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提供生动有趣的阅读说明,聚焦于小学生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创造条件。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一般很有意思,里面包含着自然风光、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口语交际等等。要让小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式教学。情境教学意味着教师创造鲜明而具体的情境,将这些有趣活动场景转移到教室,以唤起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情境创编,然后再进行角色扮演。他们会有沉浸式的体验,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推动小学生的成长。

4 语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联系

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小学生始终探索研究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时,教师根据生活化场景扩大语文教学内容,不断改善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周围的事物,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让小学生持续发展。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就在生活中。如果小学生不能仔细观察生活,就不能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表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应该有效地分析和指导小学生去体会身边的一些事情。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小学生自由对话,将生活化要素融入教室,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比如花生,教师可以询问小学生喜欢吃花生吗?或者询问小学生知不知道什幺食品是花生做的?虽然孩子一般都很小,但他们一定有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前,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来刺激小学生了解生活,增加内在想法和感情。这样,生活环境的创造就很好地完成了,并逐步将其代入语文教学。将生活化教学法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目前,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更好地引导实践。考虑到语文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不能促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密切跟随教科书,以教科书的实践教育资源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现在的小学教科书中,渗透到实践教育中的文章非常多,这类文章主要集中表现以描绘实践场景、展示实践成果、通过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为焦点,以便强烈认识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小学生对实践的热情。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和《清平乐·村居》时,加入了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的喜悦,还感受到农业的艰辛。这类古诗都写得非常美,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劳动是创造美的过程,鼓励小学生参与劳动。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少年闰土》中,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深蓝、金黄、碧绿,让小学生感受到西瓜地里闰土进行生活之美。阅读这段文字,很容易产生画面感,只有付出,才有美味可口的西瓜,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5 注重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语文课程主要是阅读与写作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仅应该停留在理解感情上的共鸣上,还应该在阅读和写作上实施。对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仅是积累了很多文学知识。它还可以提供写作所需的资料。以前,在有限的课时里,小学生很少能够消化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能积极参与活动,让小学生学会多倾听、多思考,调动小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5.1 注重群文阅读

为了在阅读兴趣培养中做好工作,必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每周可以开一次阅读会,小学生分享本周读的书,根据实际情况奖励经常分享的小学生,鼓励其他小学生参加。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种类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小学生写作与阅读发展是非常重要。丰富阅读活动,帮助小学生发展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有效地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小学生的能力,避免由知识储备不足引起的缺乏写作能力和创造力的问题,也有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以人教版《四季之美》的教学为例,此外,这篇文章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师可以准备其他介绍自然风景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叙述方法,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等。在文章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一起阅读,体会四季之美。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要持续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合理利用好的文章和句子模式。《四季之美》这篇文章调动各种感官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积累好的字词。采用边阅读边积累方法,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更广泛的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笔记资料。小学生可以感受到书写能力带来的魅力,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5.2 采用有效的阅读理解方式

文学作品可能会帮助小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传播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最终对阅读有兴趣。以人教版《金色的鱼钩》这一课为例,在小学生的进行学习的初期,教师不需要提问,但需要让小学生更仔细地阅读,讨论阅读的感受。教师可以询问小学生希望《金色的鱼钩》可以教自己什幺,以及自己读的内容。以刺激小学生思维为基础,让小学生探索阅读规律,走在当时作者创造的背景下,并体验作者文章的情感和精神。阅读《金色的鱼钩》全文后,教师可以提供指导,让小学生加强理解深度,从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帮助小学生写好文章。小学生阅读富有情感的文章,理解教材的内容,在不断练习与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会形成自己的想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3 加强课堂上阅读与写作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分析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多种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详细分析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教学中优秀作品分析。小学生通过阅读后,需要让尝试自己的写作练习,以提高写作能力。以人教版《少年闰土》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本文有一段文字特别的美。“深蓝”“金黄”“碧绿”等颜色的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形成全新的感觉。小学生熟悉文章后,感受作者文章的感情,理解自然环境的魅力,并将优美的词汇应用于随后的写作中。

5.4 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引导对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词句、难点内容、情感叙述等进行标记和总结,小学生可以揣摩文义、加强重难点的学习。通过批注式阅读,小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搞清楚主要和次要的内容,读书才能变得有逻辑、有条理,也能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在做笔记和批注的过程中,间接促进了小学生进行动笔。通过多写,让小学生们把自己新奇的想法给记录下来,也锻炼了小学生的书写能力。

6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小学生综合质量的具体体现。只有具备核心素养,小学生才能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中的缺点,促进小学生综合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确定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制定科学战略,实现语文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语文教学内容,审视教学本质,使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开阔小学生视野,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发挥,让小学生体会自己在人生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