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玉

摘要:中秋节赏月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对于世代相传关于圆满意愿的一种思想寄托。日本的赏月文化由中国传入,中日赏月文化却彰显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结合中日两国的文化习俗,对赏月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两国赏月文化呈现的差异。

关键词:中日;赏月文化;比较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秋节赏月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日本的赏月文化与繁荣的赏樱文化相比已逐渐走向没落,中日两国的赏月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历程。

一、中国的赏月文化

(一)中国赏月文化的变迁

中国最早的赏月文化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最开始的名称称为祭月而并非是赏月,当时主要是皇室为了祈求国家安定,五谷丰登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从北魏,隋唐至明清时代,都留有祭月的风俗。但是在汉以后,中国的赏月文化变得越来越鲜明浓厚。唐代的赏月文化在当时的文人之中十分流行,到了宋代中秋节赏月已经成型,而明清以后的中秋节增加了更多的平民化特点,与此同时,在中秋之际赏月来表达百姓美好愿望的倾向更加明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之中,赏月文化经历了从祭月到赏月,阶级上也从皇室到平民化的变迁。目前,中国仍然是以赏月作为中秋节的传承,传承了中秋节日的文化精神。

(二)中国的赏月文学以及传说

在现代,在中秋佳节亲朋好友之间互赠月饼更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而中国的赏月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着极大的联系。嫦娥奔月这一神话传说在很早以前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形式的神话故事,但是,不管故事的形式如何变化,奔月故事始终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中秋节赏月将家庭聚集到一起,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进行传承,如上文所述,中国的赏月文化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无论是在诗歌还是词曲的创作上,都离不开月的意境,从诗词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百姓也将团圆之情向月亮进行寄托。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之中,月亮和赏月已经成为了一种表现中华文化的载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家庭意识以及思念之意。

二、日本赏月文化

(一)日本赏月文化的变迁

根据记载,日本最早的赏月风俗出现在绳文时代,在唐代时期,中国的传统赏月文化流传到日本。在当时,赏月在日本只是赏月宴会、湖中泛舟等。到了日本的室町时代,形成了向月亮进行供奉的习俗。在日本,每年会举行两次赏月活动,相比于中国而言,日本的赏月更多的是对月亮崇拜、敬畏以及表达感激的情感,相对于中国的赏玩之意,日本的赏月体现出来在秋季丰收的意味。日本的赏月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稻作文化的基础。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年)是京都公卿文化的鼎盛时期,日本的公卿贵族均以学习模仿盛唐文化为荣,而对源自中国的中秋佳节自然是要大肆庆祝。每年中秋,公卿贵族们不仅要过一个加长版的中秋节,还要在这段期间举行赏月的宴会,组织周游琵琶湖赏月,举办和歌会,非常热闹。纵观平安时代至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中秋节都是日本人每年最重要的节庆之一,不少名人贵族曾写下自己的赏月心情。

(二)日本的赏月文化及传说

日本在中秋节所食与中国不同,在日本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明月”。日本在与中国的同一天都有赏月的习惯,在那天主要吃江米团子。日本的赏月文化中没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其众所周知的《竹取物语》中的月姬便与嫦娥一般是月亮上的神仙,其与本土富士山的传说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很大的伤感,在传说的情节设定上与中国的传说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日本的赏月文化虽然并没有一直传承下去,但在曾经却风靡一时,其“月见”就是一种带有极强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正是由于两国的国民性的不同,才最终形成了具有双重特征的赏月文化。在日本的文学中,赏樱的诗歌远远多于赏月的诗歌,如战国五名将之一、有“军神”、“越后之龙”美誉的上杉谦信曾写下“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的豪迈诗句。在其本土,月见被认为是处于人生低谷段,而花见却被认为是人生的成就期。在日本文学中,月亮的发展依旧未发生变化,总带有寂寞冷清的意思。

三、中日赏月文化的差异

(一)中日两国赏月文化呈现不同变迁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的赏月文化都是有官府向百姓的逐渐普及,从传统的祭祀活动转变为赏月习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官民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赏月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从而孕育出具有娱乐性或知识性的传统文化。目前,人与文化还是在相互作用与影响,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这也是中国的赏月文化不断发展传承的原因。日本的赏月文化最初都是贵族进行的活动,后来与平民以及当地的祭祀文化相融合。由于日本的历史以及地理的原因,赏月文化在日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衰落下去。中国的赏月文化起源于中国,反映了中国民族独有的民族性格,具有爱好类似月亮的审美倾向。日本赏月文化被其赏樱文化所代替,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是日本在追求美的同时,还带有一种享受以及伤怀的情感及审美倾向。

(二)中日赏月文化的差异

通过上文对中日赏月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和日本都是属于稻作文化的国家,所以两国在赏月文化的起源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在两国关于传说以及人物设定上也存在类似的地方。但是两国的赏月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赏月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赏月代表的是一种兴致,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感情寄予的象征。相反,日本的赏月文化与中国双重性的赏月文化不同,日本是岛国,其对外来文化的接收相对较为开放,其赏月文化随着日本人对其他外来文化的态度变化而变化,赏月文化逐渐被日本人所改变。作为日本本土的赏月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日本主要作为一种极具宗教色彩的活动而并非中国的娱乐性活动。

结论:

总之,中国赏月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赏月文化是象征着中国的精神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的重视,日本的赏月文化并未在其平民中扎根,由于其不同的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了如今赏月文化在两国不同的地位。两国的赏月文化经历不同的历史变迁,也形成了不同的赏月活动形态及寓意。

参考文献:

[1]宋金梅,黄小静.论中日赏月文化[A].哲理.2009(09):45-46.

[2]孙秉山.为什幺过节:中国节日文化之精神.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