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青衣,两袖月光,不染纤尘,戏梦人生。由着名青年舞蹈家王亚彬亲自出任导演,编舞以及主演的舞剧《青衣》,已在六十多场的掌声中走过了第二个年头。舞剧《青衣》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我国青年一代舞蹈家在“全球文化语境”下的反思与成长,也让世界更多的地方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当代言说。舞剧《青衣》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的同名小说。从对舞剧原文本择选的角度来看,王亚彬对文本改编的眼光敏锐独具,通过小说的文字很快就看到了肢体与舞剧之间转换的可能性。如今观后再回头来看,将小说《青衣》作为舞剧的文本后盾,对于这两部艺术作品而言,是属双重升华。

文本中对应的传统与现代

经过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等的提炼,舞剧《青衣》把内容部分主要集中在与丈夫面瓜和学生春来的碰撞上,它们代表着筱燕秋现实生活的部分;而在舞台上作为“青衣”一角的筱燕秋,舞剧则用了较大段落的戏曲和古典水袖舞等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呈现。从舞剧内容的表现手法上,又继而分为了理想、现实、超现实三个部分:理想,即筱燕秋“我就是嫦娥”式的痴迷执着;现实,即离开舞台后平凡生活中的庸碌琐碎;超现实,则是筱燕秋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中逐渐扭曲的心理外化。用传统戏曲和古典舞对应理想,用当代舞与现代剧场元素表现现实与超现实,传统和现代两条对应的线就自然而然的生长出来。通过这一方面,就不得不提到当下中国现代舞的部分现状,传统的文化题材、中国元素在现当代舞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被看到,但为了传统而传统的符号化生硬植入则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舞剧《青衣》将戏曲与古典舞恰如其分的融入创作,并采用不同于小说的非线性交叉叙事,为其建立起了一个独特的审美期待。

月像,镜像,影像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意象,或用于造境,或拟人化,或予以寄情。舞剧《青衣》中对月亮的活用,可谓被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叙事,推动情节,宣泄情感的关键,也是整个舞台元素的点睛之笔。小说《青衣》实际是以筱燕秋的特殊形象来影射世间女子的命运,而月亮又因中国传统哲学中阴柔的属性,常被用来指代女性。王亚彬巧妙的将第一幕“戏中戏”时出现的月亮,一直变幻贯穿到整部舞剧中,这样既交代了嫦娥奔月的戏文,又表达了原作中的女性主题思想,还以“月”寄托了筱燕秋半生的理想,以至舞剧中月亮的每一次出现,都有着多重的意义。具体到个别舞段的月像,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腻和用心。当剧情发展到与丈夫面瓜的生活琐碎时,月亮出现了“阴晴圆缺”,它代表着故事进入到了时光流逝的现实生活,而此时的舞台也浸透着人生起伏坎坷、难得圆满的阴郁色彩,可谓一象双关。当筱燕秋为了重回舞台而放弃生育时,灼目的红月突然如破裂了般不住的流淌变形,蔓延开来。淌着血的“血月”分明象征着女人流产的境遇,同时也隐喻着筱燕秋内心的坍塌。筱燕秋伫立在月的血红中似乎被吞噬,它消解着她的生命、她的执着。颠覆“圆大白”的红月狰狰的挂在那角,带着极度压抑,残忍和恐怖的感情色彩。

镜像的运用在《青衣》中也十分受关注。王亚彬在镜子前的独舞段落,结合小说中的人物特点,让人很快联想到拉康的“镜像理论”。当筱燕秋的“自我”面对她的“镜像”,曾经在舞台上奔月时所建立的自我认同,在现实受挫后,再次面对镜子所获取的“镜像”,是陌生的。其实筱燕秋一直没有在镜像面前实现“自我的异化”,她一直将自己停留在镜前化妆时的第一次同化,即拉康镜像理论中的第一步,婴儿时期与镜像的合一,并且是装扮成嫦娥的婴儿。她太热爱艺术胜过爱自己,甚至混淆了现实与想象,将“本我”与“镜中的我”混为一体,即是小说中“人戏不分”的悲剧。如此哲学的镜像运用很是智慧。此外,置于天幕上的镜子,以“上帝的视角”全程记录着筱燕秋跌宕的一生,也让整部舞剧增添了更多现实的残酷与讽刺。

舞蹈作为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多媒体的加入是形势所趋的,它突破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舞剧《青衣》中多媒体的跨界应用主要集中在投影的幕布上,内容涉及叙事、心理,以及梦境潜意识等。如幕布呈现女人逐渐肚大如罗的侧影,辅助了筱燕秋怀孕的叙事;又如与幕布上人影的互动,影子时而轻盈舞蹈,忽然又瞬间冲向亚彬的身体,此时的影像是对内心恐惧的外化;在讲述筱燕秋离开舞台受尽人情冷暖时,幕布上一层层如水墨的团状黑烟,一只像手掌的黑影不断扭曲变大直至侵占整个舞台等影像,都辅助了肢体表达,强化了现场氛围。

舞蹈本体的抒情性叙事

近年来呈现出对身体动作本身和舞蹈本体叙事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也一直让我们看到了对身体语言的各种尝试,而在这一季的《青衣》中,我们从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情感。都道舞蹈善于抒情,却拙于叙事,舞剧《青衣》却说,舞蹈更善于抒情性叙事。王亚彬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小说《青衣》总体凄婉绝望的悲剧性风格,所有的肢体动作的创作都从这一基调出发,用舞蹈本体所传达出的情感变化带动叙事发展。尤其是古典舞段落,王亚彬选择用筱燕秋“命中自带的两根水袖”,来延伸故事和情绪。这一袭水袖,仿佛一把温柔的利刃一刀刀戳破现实的面孔;又犹如生命中最后的两行泪,每一掷、一卷、一翻、一收,都流淌出筱秋燕这一生的痴与痛。一翻云手,一步步圆场,迎着漫天的白雪是她身与心都被撕裂的碎片。王亚彬用情感的叙事真诚的表达了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

这一部定位于当代舞剧的《青衣》,用它国际化的舞蹈语言,对外展示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碰撞出的火花。也让我们在一个现代化的对话框中,看到了传统的话语权,看到了一种文化自信,更让世界看到了我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立足传统的当代表达。期待下一季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也期待更多传统与现代的博弈推动我国舞蹈创作的发展。

作者简介:曾勤琴(1986.07)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绵阳,职务:文化总监,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单位:北京浩元盛泰文化创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