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渝

摘要:文化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发展有着是很重要的意义,政治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根本,正确的思想文化能够引导社会稳定发展,能够提高国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文化能够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影响国民的生活,甚至引起暴乱,不利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稳定发展与顺利实施。目前,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社会意识与思想,对日本的文化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当代日本文化与社会意识进行分析,浅谈日本文化与社会意识的演变与发展形势。

关键词:当代;日本文化;社会意识

前言:

日本的经济发展是其文化繁荣的前提与基础,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呈缓慢状态发展,但在外界帮助与其自身的努力情况下,最终摆脱了经济发展缓慢的窘境,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也成为了二战后亚洲一大经济奇迹。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文化也在经济良好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复兴,特别是教育的普及以及科技的进步,使日本的文化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大批的知识分子与科技人才张开眼睛看世界,将发达国家的文化及社会发展模式引进日本本土,大大推动了日本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

一、日本当代文化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各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其中大和民族是一个特别的民族。公元前2~3世纪左右的弥生时代,从中国南部经过朝鲜,稻作文化被传入,耕作社会形成。从5世纪末进入6世纪,大陆文化繁盛地流入,汉字和佛教也传到了日本,与日本传统文化接触,逐渐被吸收被日本文化本身吸收进去。

日本文化一个大的特征是外国不同文化的流入,然后成为一个特别的文化。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就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接受中国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为其现代文化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日本经济发展后,日本逐渐开始向外推销其本国传统文化,将日本文化推向国际化,使日本文化如花道文化享誉全世界。

二、传统文化对社会意识的影响

首先,日本当前文化阶层的发展主要的接受西方文化,在明治时期前,文化发展都是在日本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在明治时期后尽管接受了外来西方文化,但日本人并没有完全的倾向于西方文化,这就能够说明,日本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摒弃,而是变成自我保护形式。其次,有些知识分子提出与传统文化割裂,是因为他们没有跟上日本社会发展现状,对民众意识不了解,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想要回归到传统文化发展中来,就必须与民众建立联系,进一步对本土文化进行研究与探索[1]。

二战结束后,在日本经济建设初级阶段,日本民众团结协作的配合为日本经济发展做出不小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矛盾,使日本社会经济避免了一次动荡,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日本各企业内部的文化发展更具凝聚力,能够维持企业良好的发展秩序,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日本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日本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复兴起决定性作用[2]。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仍存在多种文化思想与社会意识。日本的集体主义,推动着日本国民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促进日本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日本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融入了我国儒家中庸思想,这也是日本在二战后仍能够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也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界条件。后期由于美国的援助,此过程中融入了美国政治文化与民主主义思想较多,所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思想意识的合理结合,最终实现民主政治文化发展道路。

三、社会结构变化产生的中流社会意识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其问题也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发展初级阶段,经济体系与社会政策的不完善,使日本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逐渐形成严重的问题,日本各界人士都对贫富差距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所以,中流意识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欢迎,日本在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时,不仅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还结合了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贵和思想,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与扶贫致富保障制度,以此缩短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社会矛盾。

但在日本文化及社会意识中,对中流意识却有不同的理解,中流阶层是日本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稳定的工作,享受者日本社会给予他们的一切福利与待遇,消费水平也较为平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中流阶层的物质与权利是公平、平等的状态,且在日本很多民众心中,日本发展至今,已没有阶层之分,所以,这种平均平等主义的社会发展状态较为稳定,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冲突,对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中流阶层有其自己的阶层意识,物质上的满足,精神文化的追求,希望个人自由主义可以实现,摆脱政治与社会的管控,独善其身的思想意识导致日本社会主流意识发生很大的变化,也给日本社会文化带来很大的影响[3]。

随着近些年部分社会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些学者认为,中流意识的形成,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变革时期,日本学界对中流意识的探讨已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现实性问题,导致很多人为了掩饰社会现实,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现实社会中流意识的存在,但不存在划分,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有些社会评论家认为中流阶层的出现,完全是政治家以及社会利益集团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与利益而胡乱编造的谎言,是为掩盖社会现实而继续剥削基层劳动者而专门创造的词语,是为减少社会矛盾,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维护其经济与社会利益,然而这种谎言终于在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时被拆穿,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社会矛盾进一步加重,这种中流意识逐渐分崩离析[4]。

四、政治文化对差别意识的影响

日本的差别意识在在2006年兴起,此时,中等级差别已经发展为社会常态,尤其是后期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很多的企业被迫效仿外国发展模式,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只能倒闭,在此背景下,各企业的用人标准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苛,甚至很多企业为安全度过经济危机、节约成本投入,开始大量裁员,只雇佣廉价劳动力,日本民众的收入大大降低,生活水平也随之降低,很多社会矛盾大量爆发,这时的日本社会已经进入有明显贫富差距的发展时期。

在日本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先是经历了中流意识的幻想发展,民众已经淡然接受了现实社会的残酷,而经济危机爆发后,新穷人群体的形成,不仅是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弊端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的后果,新穷人生活极其贫困,甚至温饱都成了问题,新穷人不得不四处奔波,在外流浪,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严重到出现多起老人自杀事件,这些现象在日本政治文化与社会意识发展中有很明显的体现[5]。

同时,日本的政治文化理念与社会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共产党这一不受欢迎的群体在这关键时刻,提出了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观念,并将日本全社会的目光都吸引到社会不平等制度上去,并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保障劳动者劳动所得与待遇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日本民众的利益与生活水平,为自己的政治发展赢得了民心,这也是日本民众政治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然而,最一开始,日本共产党这一群体在日本是资本主义排挤的对象,但经济危机爆发时,是日本共产党维护了日本民众的利益,而不是日本资本主义者,这也是日本共产党能够获得日本民众拥戴的原因。

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作为描写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正轨过程中,越来越受日本民众的欢迎与追捧,主要在于民众已经意识到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平等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民众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写实的手法的确引起了基层民众的共鸣,但这些文学创作都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其对社会的批判不具真实性,但同时,小说作品的出现,其在书中对社会黑暗一面的叙述,引起了日本民众广泛的关注与深入的思考,对日本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对日本社会发展的质疑[6]。

结语: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卫的社会发展意识才能够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立足于国家、立足于世界。日本在二战后与经济危机后,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加是日本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发生大变革的主要原因,最终形成的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中流意识也随之消亡。当前的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形成,是其借鉴西方国家发展模式,后又回归日本传统文化发展,而最终形成的适合日本本土文化发展的形式,也是日本发展为亚洲地区发达国家的历程。

参考文献:

[1]赵思宇.当代日本文化与社会意识浅析[J].才智,2016,06(06):188-190.

[2]高晓霞,钱再见.论日本政治文化的内在冲突及其社会心理根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05):36-41.

[3]韩思齐.日本“治愈系”的文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1(02):48-50.

[4]江静.2015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4(02):57-66.

[5]瞿亮.试论战后日本文化大国发展战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20):301+303.

[6]陈多友.论当代日本文学与研究[J].外语研究,2010,08(04):107-111.

指导老师:张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