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瑜媛

摘要:当前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从总体上看,院团面临的现实境遇和存在的问题纷繁复杂,除了社会转型期中体制变革的阵痛之外,自身管理理念的陈旧、管理方式的落后和管理效能的低下是其当前函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有效性

现代企业管理在管理的标准方面实行的是量化的评定,对于管理实践中的成果和绩效采取定量化的测评方式,以一定的数量和数据来检验和衡量生产劳动管理中的实际效果。就定量化的管理标准而言,表演艺术的创作和生产的质和量存在着大量的相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则以量化为测评标准的现代生产管理的方法很难实行于艺术表演团体的艺术创作与生产中。从事不同艺术门类和专业的人员,他们艺术生产的质与量的相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艺术专业劳动过程中劳动价值完全寓于劳动过程中、劳动效果具有及时性和易逝性的特点。这种特点造就了它的不定型和动态化,由于存在着这种特殊性,表演艺术组织需要根据自身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实施一种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和个性化的薪酬分配机制。

一、当前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存在着诸多的管理上的困难与弊病,这些都是管理有效性结果的阻碍和屏障。从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营上来看:缺乏各类适应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的人才,包括编剧、导演、舞美、市场营销人员等,既有由于院团自身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同时院团留不住人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艺术表演团体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等靠要”的懒惰风气,没有营销宣传的意识,或是意识淡薄,当认识到要主动做营销与宣传的工作时,又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总体看,艺术表演团体普遍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艺术生产的机制的建立不够完整系统科学,如剧目的创作与管理机制、艺术委员会评审论证机制、市场调查与调研的机制等机制的建立不完善和完全,艺术创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审美娱乐的需要。从艺术表演团体的内部管理来看:组织设计与机构设置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市场中的运营和竞争,也就是院团内部的机构设置只注重了对内的作用,而对外的外向型特征不明显,这就不利于院团的对外演出经营活动。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有效性具体措施

首先是重视演员的分类管理与再培训。分类管理即是对演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人员属性进行分类,分成具有相似属性和特点的群体,这种分类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的和纵横交叉的。从纵向上(时间上)进行分类,有在职的与退休的,那幺在职的演员中我们按年龄来分,有刚入院团的青年学员、青年演员、中年演员和中老年演员等,每个年龄段的演员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对院团管理的需求,从总的方面来说,都需要艺术创作和舞台实践,而从院团的管理者来看,要区别对待并尽量符合他们的内在要求,发挥他们各自的艺术才能:对于刚入团的青年学员,主要是让他们尽快熟悉院团的整个艺术生产的流程,加深他们对自己作为职业演员的身份感和使命感,督促和指导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和剧目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舞台实践机会,让其逐渐适应商业演出的要求;对于青年演员,由于己入团比较长的时间,主要是给他们多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选取名师对其有计划地培养,继承本流派的精髓,适当地让其参与新创剧目的艺术生产;对于中年艺术家,主要是在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确立上予以帮助和支持,并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创排符合他们个人条件和风格的新剧目。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剧目创作与管理机制。作为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各艺术品种的不同特点,各艺术表演团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状况,建立自身的剧目管理机制。从城市的演出市场和受众情况来分析,总体上看剧目应当艺术水平较高,演出的舞台呈现比较精致,其中面向白领阶层和年轻人的剧目,应当是推出可看性、观赏性较强的传统剧目,带有先锋性的、实验性的和时代感的新创剧目。

第三是有效利用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导力。优秀的领导在一个组织系统中,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其它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应该是世所公认的真理。领导力是左右群体目标能否实现的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力量。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并非是在组织正式权力层面任命的领导者,就是那些具有影响组织能力的领导者,他们实际上处于组织正式结构的外围和边缘,或者实际上就是在组织正式构成之外。他们对组织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和领导力,这种力量不亚于正式权力层的力量,在组织中同等重要,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为重要。在表演艺术团体中还大量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大体上,我们可以将艺术表演团体中的非正式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群体。另一类,是在艺术表演团体中,以艺术元素为核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群体,每一个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机缘都是源于某一种门类艺术的某个方面,比如艺术劳动、艺术生产、艺术创作、艺术培训、艺术教育和艺术营销等。在艺术表演团体中,我们所谈到的第二类非正式群体很多,而且发挥了很重要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从其产生的不同缘由来看,它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曾经出现过的张火丁工作室、王佩瑜工作室等。早年的戏曲班社,如:梅兰芳的承华社、马连良的扶风社等。虽然是一个以演出为经营手段的营利团体,但实际上它是把非正式群体转变和上升为了正式群体,也就是一个以主要演员为核心的创作团队的进化与质变,主要演员成为了工作室的当家人和戏班的班主。同时,我们看到,主要演员当中还有一些是着名演员,能成为着名演员,就证明了他的艺术水平、艺术成就、社会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在本院团中甚至于本领域中都处于金字塔尖的第一流的层次。那幺,在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中,着名演员自然就成为了艺术的权威,以其为核心在其周围自然形成一个非正式的群体,并对院团的管理运行和艺术生产产生影响力甚至于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领导力。鉴于这种非正式领导力的强大作用和影响,往往这些着名演员都会被任命为剧院团的领导,也就是从艺术上的权威和灵魂人物转变为了剧院团中、高层的管理者,将其艺术上的影响力转嫁到正式行政权力上来,希冀能够对剧院团的管理起到良胜的作用。